甘肃种业龙头企业经济效率与发展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甘肃种业龙头企业经济效率与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我国种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商业化育种能力低,与发达国家的种业发展比较相差甚远。作为种业的中间力量,种业企业在市场上竞争能力明显不强。如何提高种业的竞争能力,以及如何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甘肃省是我国重要的制种基地,各大种业企业在甘肃省都有布局,因此对甘肃种业龙头企业进行研究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通过聚类分析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种业龙头企业,对其经济效率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以甘肃敦煌种业为代表,分析制种产业链的特点和发展阶段,结合种业企业管理层关于企业发展方向的关切,探讨企业经营的发展策略。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目前甘肃种业龙头企业采用的发展策略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策略调整分析研究,提出甘肃种业企业未来发展的基本思路。本研究共包含七章内容。绪言部分主要论述了论文的研究问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逻辑框架,是论文的纲领。第二章主要是本文应用的相关理论和对前人研究的综述。第三章到第六章是论文研究的核心部分,主要对甘肃种业发展现状,种业龙头企业的经济效率,以及种业企业制种产业链模型构建和策略分析。第七章概括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种业企业发展的建议,展望本文未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通过研究本文认为甘肃种业企业目前综合效率比较低,处在规模递增阶段,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在当前阶段,本文建议企业应该优先采用市场抢占策略来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市场份额的迅速扩大来获得市场的竞争能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经济利润,才能壮大自己。此时企业要将品种创新作为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作为自己今后主攻方向并要长期坚持下去。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企业要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控制成本。目前本文不建议甘肃种子企业实施利润最大化策略追求实现自身利润最大。目前甘肃种业企业的实力还不具备多元化发展的能力,应该充分利用农业政策优势将全部精力集中于主营业务上,不应该分散人力、物力和财力盲目扩张不相关产业,进行多元化发展。基于本文的相关研究,本文提出了促进甘肃种业企业发展的建议,主要包括实施供给侧改革,加大去产能的力度,通过政策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加大种业整合力度,通过市场化运作兼并融合中小种子企业,规范种业秩序,实现种业经营法制化;企业要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品种创新能力;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和市场环境明确自身地位,适时选择发展策略。
【关键词】:种业龙头企业 经济效率 发展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4.6
【目录】:
- 摘要2-3
- Summary3-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一、研究背景10-11
- 二、研究意义11
- (一)理论意义11
- (二)现实意义11
- 三、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11-12
- (一)研究目标11-12
- (二)研究内容12
- 四、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2-15
- (一)研究方法12-14
- (二)技术路线14-15
- 五、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15-16
- (一)可能的创新点15
- (二)不足之处15-16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16-25
- 一、理论基础16-18
- (一)效率理论16
- (二)企业战略选择理论16-17
- (三)集团化经营理论17-18
- 二、文献综述18-23
- (一)关于农作物品种创新的研究18-20
- (二)关于种业企业经济效率的研究20-21
- (三)关于种业企业发展策略的研究21-23
- 三、文献述评23-24
- 四、相关概念24-25
- (一)经济效率24
- (二)企业发展策略24-25
- 第三章 甘肃种业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25-34
- 一、种业供需分析25-26
- 二、甘肃种业企业发展现状26-28
- 三、甘肃省种业企业聚类分析28-30
- 四、甘肃种业龙头企业——敦煌种业30-32
- 五、甘肃种业企业发展问题分析32-34
- 第四章 甘肃种业龙头企业经济效率实证分析34-40
- 一、DEA模型简介及适用性分析34-35
- 二、种业龙头企业投入产出效率的假设条件35
- 三、数据来源以及样本与指标选取35-36
- 四、模型构建与结果分析36-40
- 第五章 甘肃种业龙头企业制种产业链模型构建40-47
- 一、系统动力学方法选择40
- 二、数据来源40
- 三、系统边界40-41
- 四、因果关系分析41-42
- 五、甘肃种业龙头企业制种产业链动力学流图42-47
- 第六章 甘肃种业龙头企业发展策略分析47-55
- 一、历史数据检验47
- 二、参数灵敏性测试47-48
- 三、策略分析48-55
- (一)品种创新策略48-51
- (二)市场抢占策略51-52
- (三)利润最大化策略52-53
- (四)低成本策略53-55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55-58
- 一、结论与建议55-56
- (一)结论55
- (二)建议55-56
- 二、展望56-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3
- 作者简介63-64
- 导师简介64-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寿春;经济效率思想的发展轨迹与难题探解[J];经济学家;2000年01期
2 姜宁川,杨毅;关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率问题[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3 董志强;关系、法律与经济效率[J];经济评论;2001年05期
4 黄少安,王宇;网络如何影响经济效率[J];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5 黄立本;;从经济角度看政府职能的转变[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王宇;试论网络影响经济效率的方式和问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王宇,黄少安;网络影响经济效率的方式及面临的问题[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杨宏翔;市场产权与经济效率[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9 龚晓允;制度效率与经济效率比较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马卫锋,2王春峰;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效率的实证分析:1978~2002[J];财贸研究;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翔;中国绿色经济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2 詹木思;尼日利亚农村可持续发展与减贫机制:对农业新发展的启示[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雅伦;基于非参数估计和Tobit模型的资源型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2 冀云阳;中国遗产税开征的公平效应、经济效率与制度设计[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3 黄炳凯;甘肃种业龙头企业经济效率与发展策略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4 叶青;中国土地城镇化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刘俊;陕西省经济效率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6 施云帆;中资财险企业经济效率实证分析[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7 林旭东;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8 潘建状;金融对我国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付易湘;FDI流入与经济效率的改进[D];同济大学;2006年
10 陈超;我国经济效率结构及结构视角下未来经济走势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08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808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