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重庆山区耕地流转特征及驱动因子解析

发布时间:2017-09-18 13:22

  本文关键词:重庆山区耕地流转特征及驱动因子解析


  更多相关文章: 流转 山区 影响因素 撂荒


【摘要】:自2013年到2016年以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围绕现代化农业发展主题,提出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耕地流转,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的政策要求,为解决城镇化进程中耕地经营“缩水”问题指明途径。并且诸多实践和学者案例研究证实,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发展背景下,耕地流转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对撂荒具有缓解作用,对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山区在我国占地面积大,耕地资源显得尤为珍贵,而目前山区耕地流转发展滞后,流转主体积极性差,市场发育不完全,且出现了严重的撂荒现象,耕地资源可持续使用遭到威胁。因此解决好山区耕地撂荒问题,将推动我国农村经济更上一层楼,推进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文章通过阐述不同流转方向农户的生计特征、耕地拥有情况和耕地经营状态特征,再通过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模型解释耕地流转驱动因子,并综合流转耕地的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得出以下结论:流转耕地存在以下特征:(1)流转农户特征。转入和转出农户生计特征差异显著,其中转入型农户以自然资产型生计特征为主,务农劳动力充沛,农业收入是主要生计来源;转出型农户以缺失型、基本型生计特征为主,家庭务农劳动力比例高,老龄化严重,亲朋资助和农业收入是主要生计来源。双向型农户生计特征差异较小,以人力资产型和自然资产型生计特征为主导,家庭劳动力总量充沛。(2)耕地自然禀赋。(1)地块配置状况,转入型农户流转面积规模最大,耕种面积仅次于双向型;转出型农户耕种和撂荒规模最小,流转占比突出;双向型农户种植规模最大,撂荒也较小。耕地质量,(2)地块特征及质量和分布特征,流转地块以旱地为主,主要发生在0.5公里范围内,以三等地居多;转入型农户流转地和耕种地质量以二等、三等为主,撂荒地以四等为主,其耕种半径和流转半径相比较大;转出型农户耕种地以二等、三等为主、撂荒的以四等为主,其耕种半径和撂荒半径最小;双向型农户转入地以三等为主,耕种地以一等为主,撂荒地以四等为主,其转入耕地分布半径小,撂荒地分布半径大。(4)流转地经营特征。转入型农户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耕地投入和复种指数最高;转出型农户与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耕地投入和复种指数最低;双向型农户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经济种植亦存在较高占比,耕地投入和复种指数仅次于转入型,与转出型差异稍大。(5)流转耕地呈现的特征可得,流转地以距离近、质量好的地块为主,且流入和流出农户的生计特征差异和耕地经营状态差异显著;通过流转盘活撂荒耕地的使用价值,实现耕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流转的驱动因素解析及政策建议:(1)耕地流转驱动因素分析。耕地距离、耕地质量、水田比重对耕地流转产生正向影响,说明耕地的自然禀赋条件差异是流转的重要影响因子;务农劳动力比重、农业收入比重对耕地流转产生负向影响,说明耕地经营主体的生计策略是影响耕地资源配置的重要影响因素;差异惠农补贴、政府指导流转对耕地流转产生负向影响,说明政府导向的外部驱动作用是耕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推动力。(2)政策建议。耕地再配置去向受自然禀赋、经营主体、政策共同作用,通过探寻最优耕作半径,分类型、分区域制定差异化刺激政策,缩短耕地利用过程中的“相对距离”与“绝对距离”,改变山区耕地低效率经营。
【关键词】:流转 山区 影响因素 撂荒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1.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1 绪论13-2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3-15
  • 1.1.1 研究背景13-14
  • 1.1.2 研究意义14-15
  • 1.2 研究进展15-18
  • 1.2.1 国外研究进展15-16
  • 1.2.2 国内研究进展16-18
  • 1.3 研究目标、思路与内容18-19
  • 1.3.1 研究目标18
  • 1.3.2 研究思路18
  • 1.3.3 研究内容18-19
  • 1.4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19-22
  • 1.4.1 研究技术路线19-20
  • 1.4.2 研究方法20-22
  •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获取22-27
  • 2.1 研究区概况22-24
  • 2.2 数据获取与处理24-27
  • 2.2.1 资料调查24
  • 2.2.2 外业调查24
  • 2.2.3 数据筛选24-25
  • 2.2.4 数据处理25-27
  • 3 流转地特征27-42
  • 3.1 流转地农户生计特征27-30
  • 3.1.1 生计类型划分27-29
  • 3.1.2 不同流转方向农户生计特征29-30
  • 3.2 流转地自然禀赋30-34
  • 3.2.1 流转地块特征30-31
  • 3.2.2 耕地配置31-32
  • 3.2.3 耕地质量特征32-33
  • 3.2.4 耕地分布特征33-34
  • 3.3 流转地经营利用状态34-41
  • 3.3.1 作物类型结构34-35
  • 3.3.2 复种指数35-36
  • 3.3.3 生产要素结构特征36-41
  • 3.4 本章小结41-42
  • 4 耕地流转驱动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42-50
  • 4.1 流转驱动因素分析42-48
  • 4.1.1 指标选取42-44
  • 4.1.2 模型构建44-45
  • 4.1.3 影响因素分析45-48
  • 4.2 政策建议48-50
  • 5 结论与展望50-53
  • 5.1 主要结论50-52
  • 5.2 展望52-53
  • 参考文献53-57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57-58
  • 附录B:论文调研问卷主要内容58-70
  • 致谢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锡文;慎重对待耕地流转问题[J];乡镇论坛;2001年09期

2 梁剑;关注耕地抛荒 引导耕地流转[J];中国粮食经济;2004年09期

3 胡瑞卿;张岳恒;;不同目标下耕地流转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01期

4 邹秀清;;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的实证分析——基于赣、苏、桂三省537份农户的问卷调查[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5 王阳;黄金辉;;统筹城乡背景下耕地流转量的分析与预测——成都试验区的实证[J];理论与改革;2010年03期

6 陈美球;吕添贵;许莉;赵宝苹;李鹏;;外出打工对耕地流转影响的实证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林玉妹;农村耕地流转市场的发育程度及其特征——对福建省和江西省46个自然村(村民小组)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陈美球;肖鹤亮;何维佳;邓爱珍;周丙娟;;耕地流转农户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1396户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现状的调研[J];自然资源学报;2008年03期

9 陈美球;彭云飞;周丙娟;;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农户耕地流转意愿的对比分析——基于江西省21个村952户农户的调查[J];资源科学;2008年10期

10 方才能;;张溪镇耕地流转情况、问题及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美球;何维佳;周丙娟;邓爱珍;肖鹤亮;;农村耕地流转中补偿现状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42个县(市、区)的抽样调查[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2 陈美球;肖鹤亮;周丙娟;何维佳;邓爱珍;;农户耕地流转心态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西省42个县市64个乡镇74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陆耀邦;;广西耕地流转研究[A];2012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小明 兰海 杨斌宁都县政协、国家统计局宁都调查队;耕地流转的制约因素及建议[N];光华时报;2009年

2 张春芳;耕地流转面积半年完成全年任务的96%[N];包头日报;2011年

3 记者 张建芳;上半年我市170余万亩耕地流转[N];包头日报;2012年

4 通讯员 张春芳 记者 王国秀;上半年农民耕地流转达180万亩[N];包头日报;2013年

5 记者 钟振宇;我省耕地流转率近25%[N];四川日报;2014年

6 黄启元;长汀县探索耕地流转新模式[N];福建日报;2008年

7 通讯员 盛有文邋记者 杨雪煌;寻甸耕地流转致富农家[N];昆明日报;2008年

8 特约记者 张勇;规范林地耕地流转[N];自贡日报;2009年

9 陈印军 易小燕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 陈印军);耕地流转中的非粮化问题应引起重视[N];农民日报;2010年

10 龚锡强;耕地流转非粮化加重 保粮安需优先种粮[N];粮油市场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国友;基于农户调查的焦作市耕地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张霖;南县耕地流转绩效评价及提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陈小琴;万州区农户耕地流转行为及其的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4 张军委;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规范中国耕地流转问题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杨玉竹;重庆山区耕地流转特征及驱动因子解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6 钟滨;鄱阳湖区耕地流转及规模经营问题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7 王东明;粮食主产区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8 蔺文涛;耕地流转中的农民发展权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9 王磊;基于农户视角的山地丘陵区耕地流转意愿及决策行为探讨[D];西南大学;2012年

10 张锐;成都市农户耕地流转行为与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75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875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a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