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贵州省耕地集约利用时空演变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16:19

  本文关键词:贵州省耕地集约利用时空演变规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耕地 集约利用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对策建议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我国人多地少,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导致非农建设占用大量耕地,产业结构转移也导致耕地利用效率较低、粗放经营问题严重。耕地集约利用研究有助于摸清现有耕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及问题,揭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化的内在规律及其制约因素,为政府部门科学编制规划及制定政策法规提供依据,同时也对区域耕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以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从人地关系角度出发,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了包括人均耕地面积等11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用熵值法确定其权重,用线性加权指数法对耕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进行了量化,结合GIS和相关统计软件,定量和定性分析了研究区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特征上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其变化情况,根据分析结果,结合SPSS软件、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耕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耕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维度上:2005—2014年间,贵州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耕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从2005年的0.2506上升到2014年的0.7376,10年间上升了0.4870,年均上升4.87%;2005—2014年,贵州省各市(州)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各市(州)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变化趋势均有所差异;(2)空间特征上:贵州省各市(州)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突出,空间变化明显;(3)影响贵州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农业科技水平、耕地产出和粮食自给程度、耕地保护程度等;(4)对策建议:加快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通过土地整治,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加强执行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护耕地资源。
【关键词】:耕地 集约利用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3.21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绪论8-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10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1.2.3 研究现状总结15-16
  •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16
  • 1.3.1 研究内容16
  • 1.3.2 研究目标16
  • 1.4 研究方案16-19
  • 1.4.1 研究方法16-17
  • 1.4.2 数据来源17-18
  • 1.4.3 技术路线18-19
  • 第二章 耕地集约利用的有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9-23
  • 2.1 耕地集约利用有关概念19-20
  • 2.1.1 耕地集约利用相关概念19
  • 2.1.2 耕地集约利用内涵19-20
  • 2.2 耕地集约利用理论基础20-23
  • 2.2.1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20-21
  • 2.2.2 土地区位理论21
  • 2.2.3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21
  • 2.2.4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21-23
  • 第三章 贵州省耕地利用现状23-35
  • 3.1 贵州省概况23-27
  • 3.1.1 地理区位条件23
  • 3.1.2 自然环境条件23-24
  • 3.1.3 社会经济状况24-25
  • 3.1.4 土地资源概况25-27
  • 3.2 贵州省耕地资源状况27-35
  • 3.2.1 耕地资源概况27-28
  • 3.2.2 耕地数量变化28-30
  • 3.2.3 耕地质量状况30-31
  • 3.2.4 人均耕地面积变化31-33
  • 3.2.5 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33-35
  • 第四章 贵州省耕地集约利用评价35-43
  • 4.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35-38
  • 4.1.1 “P—S—R”模型35-36
  • 4.1.2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36
  • 4.1.3 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36-38
  • 4.2 确定指标权重38-41
  • 4.3 综合评价结果41-43
  • 第五章 贵州省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分析43-54
  • 5.1 贵州省耕地集约利用时间变化特征43-49
  • 5.1.1 全省耕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时间变化特征43-45
  • 5.1.2 全省耕地集约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指数时间变化特征45-47
  • 5.1.3 各市(州)耕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时间变化特征47-49
  • 5.2 贵州省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特征49-54
  • 5.2.1 2005 年贵州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特征49-50
  • 5.2.2 2010 年贵州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特征50-52
  • 5.2.3 2014 年贵州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特征52-54
  • 第六章 贵州省耕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54-60
  • 6.1 贵州省耕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分析54-56
  • 6.2 促进贵州省耕地集约利用对策建议56-60
  • 6.2.1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56-57
  • 6.2.2 加快土地整治工程,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57-58
  • 6.2.3 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加强规划执行力度58
  • 6.2.4 制定和完善耕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护耕地资源58-60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60-62
  • 7.1 主要结论60-61
  • 7.2 可能的创新点61
  • 7.3 不足与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6
  • 致谢66-67
  • 附录67-73
  • 附录一:贵州省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及标准化值67-68
  • 附录二:贵州省各市州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及标准化值68-72
  • 附录三: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情况72-73


本文编号:876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876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5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