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巢湖流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09:05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巢湖流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城镇化 巢湖流域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


【摘要】: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但是人均资源匮乏,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引发了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约4%的城镇土地被闲置,其实被低效利用的约占40%。随着未来十年我国将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过去传统粗放的“旧城镇化模式”将产生一系列问题,带来成本浪费、产业升级迟滞等风险,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才能更好的契合当前土地集约利用的要求。巢湖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保护区之一,是安徽省会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域,同时该区域同时是重点开发区和生态功能区,因此是区域土地资源配置中矛盾非常突出的区域之一。本研究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背景,结合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的特点,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巢湖流域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并对巢湖流域的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得出目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存在问题,最后针对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调控建议。在定性评价中,从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变化脱钩弹性方面分别对巢湖流域各区县市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进行划分,结果显示:四个合肥市辖区和肥西县、居巢区呈集约扩张型,其他几个县区呈低效扩张型。在定量评价中,庐阳区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最高,属于土地利用类型Ⅰ;蜀山区、瑶海区和包河区属于土地利用类型Ⅱ;肥西县、庐江县和肥东县处于第三梯队,属于土地利用类型Ⅲ;居巢区、长丰县、舒城县、无为县、和县和含山县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最低,属于土地利用类型Ⅳ。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推进城乡的协调发展、完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和调控机制、建设信息化的土地交易平台是目前巢湖流域土地集约利用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事情。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巢湖流域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0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4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0-11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1-14
  • 1.3.1 研究的内容11
  • 1.3.2 研究的方法11-14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14-24
  • 2.1 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概述14-19
  • 2.1.1 土地集约利用内涵14-16
  • 2.1.2 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理论16-17
  • 2.1.3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综述17-19
  • 2.2 新型城镇化研究概述19-22
  • 2.2.1 城镇化的概念19-20
  • 2.2.2 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20-21
  • 2.2.3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意义21-22
  • 2.3 新型城镇化对土地集约利用的要求22-24
  • 2.3.1 土地集约利用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22
  • 2.3.2 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良好契机22-23
  • 2.3.3 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应因地制宜23-24
  • 第3章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24-34
  • 3.1 技术路线及资料收集24-25
  • 3.1.1 技术路线24-25
  • 3.1.2 基础资料收集与调研25
  • 3.2 定性评价方法25-26
  • 3.2.1 定性评价思路25
  • 3.2.2 脱钩弹性评价模型25-26
  • 3.3 定量评价方法26-34
  • 3.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6-27
  • 3.3.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27-28
  • 3.3.3 评价指标现状值计算28-30
  • 3.3.4 评价指标理想值确定30-31
  • 3.3.5 评价指标标准化31
  • 3.3.6 评价集约度计算31-34
  • 第4章 巢湖流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34-48
  • 4.1 巢湖流域概况34-36
  • 4.1.1 巢湖流域区位与自然环境概况34-35
  • 4.1.2 巢湖流域经济发展概况35-36
  • 4.2 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现状36-38
  • 4.2.1 土地资源特点分析36-37
  • 4.2.2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37-38
  • 4.3 巢湖流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38-44
  • 4.3.1 定性评价38-42
  • 4.3.2 定量评价42-44
  • 4.4 巢湖流域土地利用分布特点和问题44-48
  • 4.4.1 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特点及规律44-45
  • 4.4.2 存在问题45-48
  • 第5章 政策调控建议48-52
  • 5.1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48-49
  • 5.1.1 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以及城中村与旧城改造工程48
  • 5.1.2 建立规范化流转制度,推动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上市48-49
  • 5.2 完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调控机制49-50
  • 5.2.1 推进土地管理监督与考核长效机制49
  • 5.2.2 强化研究成果应用,发挥土地调控作用49
  • 5.2.3 做好相关标准规范的衔接49-50
  • 5.3 建设信息化的土地交易平台50-52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52-54
  • 6.1 主要结论52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52-54
  • 参考文献54-58
  • 致谢58-60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刚;;巢湖几成臭“巢”[J];中国国情国力;2000年06期

2 谭德荣;卢光阳;方三丈;;巢湖在呼唤[J];华夏星火;1999年07期

3 吴昭谦;;巢湖探胜(科教电视片脚本)[J];地球;1983年01期

4 王庆;;合肥滨湖新区建设对巢湖的影响[J];农技服务;2007年04期

5 周鑫;王心源;;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09期

6 陈云峰;赵纯真;;巢湖流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年02期

7 王金;李进华;陈来;周立志;;巢湖流域产业结构与水污染程度的关系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年07期

8 陈玲玲;;巢湖对合肥市的生态响应[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年04期

9 黄鹂;;巢湖污染及其治理的社会控制——基于人口学视角的分析[J];中国发展观察;2011年03期

10 王国刚;;亦忧亦患话巢湖[J];绿叶;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日亮;王传江;;浅谈巢湖治理重点与开发利用[A];健康湖泊与美丽中国——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黄洁;王式成;;环巢湖经济圈的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A];健康湖泊与美丽中国——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范裕祥;金社军;刘刚;周培;王文本;季爱娟;;巢湖生态系统的变化和修复措施[A];健康湖泊与美丽中国——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吴跃东;;巢湖流域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与建议[A];“资源保障 环境安全——地质工作使命”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11年

5 汤菁;;“融城”与“融心”——“巢湖撤市”背景下“新城市共同体”的建构[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论文集[C];2012年

6 金庆海;;合肥地区含磷洗衣粉对巢湖水质影响的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孙兴旺;马友华;石润圭;黄文星;王桂苓;赵艳萍;吴春蕾;;巢湖流域农村生活源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马方平;;巢湖水环境治理实践与探索[A];健康湖泊与美丽中国——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刘洪剑;方建民;刘圣清;刘德胜;;巢湖流域湿地环境质量问题及其生态重建对策[A];健康湖泊与美丽中国——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张业锁;;塑造大湖特色 打造大湖名城[A];健康湖泊与美丽中国——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苏大鹏 白海星;水是如何“活”的[N];经济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苏大鹏 白海星;巢湖:蓄势待发谱新篇[N];经济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毛学农;巢湖一体化开发已成必然[N];江淮时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刘尧;“选择巢湖必将是最佳选择!”[N];巢湖日报;2010年

5 何小龙;巢湖市长向委员立下“军令状”[N];江淮时报;2008年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王荣森 吴涛 张勇;环巢湖观光大道应当立即停建[N];经济参考报;2012年

7 ;将“巢湖”打造成“生态强省”重要支点[N];安徽日报;2012年

8 合肥市社科联 宋雁冰 宣馨馨;巢湖保护、开发与利用研讨会综述[N];安徽日报;2012年

9 傅年丰;合肥投资500亿加快巢湖治理[N];江淮时报;2012年

10 王永亮;合肥大刀阔斧兴修水利呵护巢湖水[N];中华建筑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奚姗姗;巢湖水体氮、磷结构特征、环境效应与防控对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李国莲;巢湖污染物赋存、来源及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贾铁飞;近千年以来巢湖环境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恩虎;明清时期巢湖流域农业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5 李如忠;地质环境与巢湖富营养化控制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6 过龙根;大型浅水富营养湖泊—巢湖的渔业生态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善宝;不同施肥条件下稻麦轮作对巢湖流域农田氮磷流失影响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2 左怀峰;不同施肥技术对巢湖流域稻麦轮作农田CH_4和N_2O排放影响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3 吴亚东(Yaketon Wu);巢湖流域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污染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4 任琛;巢湖流域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与生态风险评价[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欧霞;巢湖周边地区农户施肥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6 周闪闪;明代巢湖流域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7 张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巢湖流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8 孟泽婧;巢湖蓝藻衰亡过程中颜色、形态变化分析及资源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任武;巢湖水环境与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徐春明;巢湖污染及治理的人口因素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10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910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c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