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苍溪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03:23

  本文关键词:苍溪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苍溪县 增减挂钩 理论潜力 现实潜力 分区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增加,耕地总量直逼红线,加剧了城乡用地矛盾。人地矛盾是中国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资源浪费、用地不合理等现象,尤其是农村居民点用地零散、闲置以及人均面积过大的现象较为突出。由农村居民点整理出耕地大有潜力可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简称增减挂钩)作为促进城乡统筹和土地流转的重要政策措施,对于促进集约化用地、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存量、缓解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对农用地的需求压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增减挂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作模式、阻力、评价和土地政策演变等较为宏观的方向,而在对其因地制宜地具体实施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我国国土广袤,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差异明显,因此增减挂钩在某地实施前更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地研究。本文以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为研究区域,首先依托现有的统计数据,在人口、城镇化率预测的基础上测算出苍溪县各乡镇的挂钩理论潜力;其次通过对石门乡挂钩试点项目的实地走访踏堪调研,结合专家分析法确定限制理论潜力释放的影响因子,先后使用变异系数法和修正系数法求出各因子的权重和修正系数,根据修正系数求出石门乡增减挂钩实际潜力;再次,通过对石门乡、元坝镇、永宁镇三个已基本完成施工的挂钩项目试点乡镇的挂钩指标和用修正系数计算出的实际挂钩潜力进行比较,从而可以验证出修正系数的准确性,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所在;最后将修正系数应用于苍溪县各乡镇的实际潜力计算,结合潜力分区标准,对各乡镇进行潜力分区。通过以上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以下四点:(1)预测了苍溪县2020年人口结构和城镇化率,预测出了全县增减挂钩理论潜力;(2)构建了评价理论潜力释放的指标体系,确定了各因子的权重;(3)确定了理论潜力的修正系数,得出适宜于全县的平均修正系数,并且用三个已实施增减挂钩项目的乡镇的实际值验证了修正系数的准确性,再根据验证后的修正系数计算出各乡镇增减挂钩的现实潜力;(4)完成了对苍溪县各乡镇的挂钩潜力分区,为当地政府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苍溪县 增减挂钩 理论潜力 现实潜力 分区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0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3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意义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20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3-20
  • 1.3.3 研究评述20
  •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20-21
  • 1.4.1 研究内容20-21
  •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1
  • 1.5 数据来源21-23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23-28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23-24
  • 2.2 增减挂钩的理论基础24-28
  • 第3章 研究区域概况28-38
  • 3.1 自然概况28-30
  • 3.1.1 地理位置28-29
  • 3.1.2 地形地貌29
  • 3.1.3 气候与水文29-30
  • 3.1.4 土壤与植被30
  • 3.1.5 土地利用特点30
  • 3.2 社会经济概况30-31
  • 3.3 农村居民点概况31-38
  • 3.3.1 居民点用地31-32
  • 3.3.2 居民点形态32-33
  • 3.3.3 居民点宅院类型33-35
  • 3.3.4 居民点分布存在的问题35-38
  • 第4章 苍溪县增减挂钩理论潜力测算38-51
  • 4.1 测算方法38
  • 4.2 人口预测38-43
  • 4.2.1 人口现状分析38-39
  • 4.2.2 年均增长率法39-40
  • 4.2.3 回归分析法40-42
  • 4.2.4 总人口预测结果42-43
  • 4.3 城镇化率预测43-46
  • 4.3.1 年均增长率法43-44
  • 4.3.2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法44-45
  • 4.3.3 城镇化率预测结果45-46
  • 4.4 城乡人口结构预测结果46-47
  • 4.5 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预测47-51
  • 第5章 苍溪县增减挂钩现实潜力测算与分区51-62
  • 5.1 增减挂钩现实潜力测算思路51-52
  • 5.2 现实潜力测算指标体系构建52-54
  • 5.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52
  • 5.2.2 指标体系的构建52-54
  • 5.3 指标权重与潜力修正系数确定54-57
  • 5.3.1 指标数据标准化54-55
  • 5.3.2 指标权重值的确定55-56
  • 5.3.3 确定潜力修正系数56-57
  • 5.3.4 平均修正系数的应用57
  • 5.4 已实施挂钩试点项目对修正系数的验证57-59
  • 5.4.1 石门乡挂钩试点项目的验证57-58
  • 5.4.2 元坝镇挂钩试点项目的验证58
  • 5.4.3 永宁镇挂钩试点项目的验证58-59
  • 5.4.4 验证结论59
  • 5.5 苍溪县增减挂钩现实潜力测算结果59-60
  • 5.6 苍溪县增减挂钩现实潜力分区60-62
  • 结论62-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6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绍甲;李显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解读[J];法制与社会;2009年28期

2 彭方;;关于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思考[J];农技服务;2009年12期

3 ;全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座谈会在济南召开[J];山东国土资源;2010年02期

4 晏涵;左美蓉;韦林利;;基于第二次土地大调查下的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的背景及意义研究[J];大众科技;2010年04期

5 侯颖;;菏泽市“五字”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成效显著[J];山东国土资源;2010年06期

6 胡祥;;泗阳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指导性探究[J];吉林农业;2010年07期

7 胡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安置用地指标解决对策[J];吉林农业;2010年08期

8 易小燕;陈印军;肖碧林;李倩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运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年01期

9 刘洪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理论界;2011年05期

10 魏翔;;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及其优化问题──以汉中市为例[J];企业导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培根;赵青宇;;江苏城乡建设用地集约性评价及机制创新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季楠;张军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下的村庄整合研究——以山东省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世冬;;浅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易小燕;陈印军;肖碧林;李倩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运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建议[A];2010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白钰;;基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于少康;李爱新;帅佳良;李芳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相关问题探讨[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琳玲;田媛媛;;城乡建设用地转换(流转)的本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8 魏泽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及其衍生问题的法经济学分析——基于枣庄市峄城区官庄社区的调研[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李向阳;;改进福建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之我见[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戴树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撑下的旧村复垦整村推进工作探讨[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兵弟 赵永革;我国城乡建设用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N];中国建设报;2005年

2 记者 孙华;全力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N];朝阳日报;2010年

3 记者 张建;我市将投入1.5亿元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N];大连日报;2012年

4 杨燕蓉 游荣庄;我市旧村复垦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模位居全省第一[N];三明日报;2013年

5 记者 张志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3.8万亩[N];江西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张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望常态化[N];中国证券报;2013年

7 记者 辛宏;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N];四平日报;2013年

8 首席记者 李倩;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三项工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9 倪莉 记者 王培泉;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推进[N];自贡日报;2014年

10 记者 李丹丹;中心城区调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N];中山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永坤;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的经济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蔡栋;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调整辅助决策模型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杨永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之军;临沂市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2 黄春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后效益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陈默;城乡建设用地联动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司秀林;成都市城乡建设用地统筹效率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5 吉登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成本与效益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秦莉茹;江苏省城乡建设用地扩展的模拟与调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佳丽;天津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前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田菲;江西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运行模式及保障措施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9 刘慧颖;鄂尔多斯市城乡建设用地优化利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靖;都市功能拓展区城乡建设用地演变机制及利用战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21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921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2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