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重庆市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及扶贫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05:25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及扶贫绩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扶贫绩效 层次分析法 重庆市秦巴山区 异地扶贫搬迁


【摘要】:在我国,贫困和救助贫困历来受到政府和民众的关注,近年堪忧。且扶贫对于实现共享发展和缩小三大差距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为此研究扶贫意义重大,重庆市秦巴山区作为扶贫的重点对象,其扶贫工作对于全重庆市的影响甚大,分析其扶贫模式和扶贫绩效,一方面可以印证该片区的扶贫工作状况,另一方面可以总结好的扶贫经验,为今后的扶贫工作打下基础。本文首先对重庆市秦巴山区的致贫原因做了分析,发现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有4个,包括生存环境恶劣、缺乏生产资料、人力资源短缺和公共服务不足。其次分析了该片区的扶贫工作和扶贫模式,扶贫模式主要有救济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前者包含生活补助、生产资料补助、移民搬迁补助、教育补助、医疗补助和产业补助等;而后者主要包含以工代赈、整村推进、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异地搬迁、生态产业扶贫,本文对最常用的生态产业扶贫模式做了详细梳理,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其中生态农业的典型模式有合作社模式、“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生态工业的典型模式有“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而生态旅游业主要是乡村旅游模式。通过合理使用扶贫模式,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包括贫困人口的减少、基础设施的改善、产业的壮大、社会事业的发展。为进一步研究扶贫效果,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该片区的扶贫绩效。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该片区扶贫绩效做横向和纵向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该片区近几年的扶贫绩效呈逐年上升趋势,扶贫工作是有效果的;第二,该片区各区县的扶贫绩效与经济规模总体上呈反比的关系,也即经济规模越差的地区扶贫绩效越好,而经济规模越好的地区扶贫绩效反而越差,这说明在短期内救济式扶贫的作用在经济落后地区的扶贫绩效更有效果,但从长远来看,仍应该以开发式扶贫为主,救济式扶贫为辅;其次,通过对比分析整个秦巴山区的扶贫绩效,发现该片区的扶贫绩效不是很乐观,说明扶贫力度还不够;最后,对该片区的异地搬迁模式做出详细分析,因异地扶贫搬迁模式最能从根本上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这是一种针对贫困户的集救济式与开发式于一体的综合的扶贫模式,通过对该片区“十二五”期间异地搬迁中所涉及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生活设施建设的综合分析,得出该片区的异地扶贫搬迁工作力度还不够,仍需加大力度。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重庆市秦巴山区在近几年的扶贫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扶贫有助于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扶贫依然存在问题。而通过研究发现异地扶贫搬迁对扶贫工作的贡献比较大,为此该模式值得推广,因此本文最后针对异地扶贫搬迁模式从生态产业、土地、金融、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和农村电子商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建议。
【关键词】:扶贫绩效 层次分析法 重庆市秦巴山区 异地扶贫搬迁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3.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第1章 绪论9-1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研究思路及内容10-11
  • 1.3 研究的框架及方法11-12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12-13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13-23
  • 2.1 相关理论13-17
  • 2.2 文献综述17-23
  • 第3章 重庆市秦巴山区基本概况23-30
  • 3.1 自然环境概况23-26
  • 3.2 社会经济概况26-30
  • 第4章 重庆市秦巴山区贫困及扶贫研究30-44
  • 4.1 贫困现状30-31
  • 4.2 贫困的成因及类别31-35
  • 4.3 扶贫工作35-37
  • 4.4 扶贫主要模式37-41
  • 4.5 扶贫取得成绩41-44
  • 第5章 重庆市秦巴山区扶贫绩效研究44-61
  • 5.1 重庆市秦巴山区扶贫绩效横向分析44-52
  • 5.2 重庆市秦巴山区扶贫绩效纵向分析52-54
  • 5.3 秦巴山区75区县的扶贫效果对比分析54-57
  • 5.4 重庆市秦巴山区异地扶贫搬迁绩效分析57-60
  • 5.5 重庆市秦巴山区扶贫绩效分析总结60-61
  • 第6章 重庆市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建议61-64
  • 6.1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61-62
  • 6.2 加大土地支持力度62
  • 6.3 加强金融支持力度62-63
  • 6.4 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63
  • 6.5 推进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工作63
  • 6.6 提倡农村电子商务63-64
  • 参考文献64-67
  • 附录67-84
  • 致谢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巴山区创大业——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711总队工作掠影[J];党风与廉政;2003年04期

2 马燕玲;;对秦巴山区扶贫开发的战略思考[J];甘肃科技;2012年12期

3 欣然 ,华锋;走访秦巴山区百名乡官实录[J];乡镇论坛;2004年01期

4 叶青;;关于建立秦巴山区生态经济试验区的建议[J];中国建设信息;2012年07期

5 马进德,蒙忠祺,周亚岐,向立;切实加强陕南秦巴山区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J];陕西水利;2004年04期

6 席恒;关注秦巴山区弱势群体[J];西部大开发;2002年07期

7 薛;;“秦巴山区弱智人综合防治研究”项目通过验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秦巴山区中职学生免除学费[J];四川劳动保障;2011年09期

9 贾探民,杜双田,周雷;秦巴山区的历史变迁与生态重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谭传凤;扩展式开发战略与秦巴山区的开发[J];地理研究;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曹迎;侯超平;;四川省秦巴山区扶贫开发和城镇化问题分析[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2 李瑞林;周戬平;张富昌;黄绍平;郑子健;郭亚乐;侯伟;杨琳;;系统干预措施对防治秦巴山区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作用探索[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赵兴喜;崔鸣;;秦巴山区优质魔芋安全生产技术探讨[A];第十九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军林;李亚静;张科进;张富昌;高晓彩;;FGD1基因与秦巴山区MR关联性分析[A];遗传学进步促进粮食安全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于学文;李芬;王亚文;闫风婷;李燕琴;;秦巴山区窒息儿童危险因素调查[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龚平原;高晓彩;贺波;张科进;郑子健;黄邵平;张富昌;;IL1RAPL2基因与秦巴山区儿童认知能力的关系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7 李芬;闫凤亭;韩蓁;王亚文;史小薇;张富昌;;秦巴山区孕期CMV感染状况分析[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张红星;王开锋;权清转;方树淼;金跃林;;秦岭山区大鲵生态繁育工程技术研究[A];水库养鱼技术问题与发展总集[C];2009年

9 司国臣;张延龙;赵冰;顾欣;郑丽娜;;秦巴山区野生杜鹃花资源的调查[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2[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宪生 作者系中共十堰市委书记;建立秦巴山区经济联合体的构想[N];湖北日报;2000年

2 记者 毛丽萍 通讯员 石雁飞;调研秦巴山区扶贫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3年

3 鸣琦;秦巴山区儿童弱智防治取得突破[N];陕西日报;2006年

4 通讯员 王浪;青工安全宣讲队活跃在秦巴山区[N];人民铁道;2006年

5 郑彬;秦巴山区枇杷栽培与果实保鲜贮藏技术推广应用前景好[N];陕西科技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刘铁军;秦巴山区水土流失治理有望[N];中国水利报;2005年

7 王梦;协力助推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N];四川政协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雷云锋 梅超;加大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力度[N];中国改革报;2012年

9 记者 唐彪;同属秦巴山区 携手共谋发展[N];广元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孔奇志 周对葵 特约记者 马献伦;争创秦巴山区经济中心[N];湖北日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熊遥;重庆市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及扶贫绩效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6年

2 贾西栋;秦巴山区中学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0年

3 严忠海;陕南秦巴山区农林复合模式效益评价及优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4 雒新萍;近25a来秦巴山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响应[D];西北大学;2009年

5 万鹏程;秦巴山区与黄土高原优势灌木的功能性状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21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921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4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