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15:10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研究
【摘要】:我国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的内在发展需求。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间互相协作,组建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可以很好的克服我国二元化的城乡结构带来的种种弊端,对一直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有着积极的应对意义。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建设的目的是在农业科技现代化的过程中,通过农村土地规模流转,使土地集中在部分农业家庭手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土地使用的规模效益和农业专业化生产。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对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进程发挥了突出作用,把黑龙江省作为研究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载体,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本文对农业经营模式概念进行了解读,简要介绍了建国以来农业经营模式经历的几次变革,分析现行经营模式的实用性与局限性。通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其功能定位的研究,总结了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四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与组织方式。利用相关数据分析黑龙江省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土地流转规模以及社会化服务发展的现状,籍此找出黑龙江省现行农业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相关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立足于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为完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措施,阐明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以及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是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农业经营模式 农业经营主体 土地规模流转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8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9-11
- 1.1.1 研究的背景9-10
- 1.1.2 研究的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5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15-18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15-16
- 1.3.2 基本架构16
- 1.3.3 研究方法16-18
- 第2章 中国农业经营模式分析18-28
- 2.1 现行农业经营模式分析18-20
- 2.1.1 农业经营模式发展变迁18-19
- 2.1.2 家庭承包经营模式的局限性19-20
- 2.2 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框架与组织方式20-24
- 2.2.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类与功能定位20-22
- 2.2.2 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结合方式22-24
- 2.3 新型农业经营模式24-27
- 2.3.1 订单契约型经营模式24-25
- 2.3.2 中介联通型经营模式25
- 2.3.3 合作一体型经营模式25-26
- 2.3.4 农业产业联合体26-27
- 2.4 本章小结27-28
- 第3章 黑龙江省农业经营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28-37
- 3.1 黑龙江省农业经营发展进程28-32
- 3.1.1 农业经营主体构成28-30
- 3.1.2 农村土地流转规模30-31
- 3.1.3 主导产业集群发育31-32
- 3.1.4 农业产业品牌建设32
- 3.2 黑龙江省产业化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32-36
- 3.2.1 农业主体发育缓慢32-33
- 3.2.2 土地流转规模小33-35
- 3.2.3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35-36
- 3.3 本章小结36-37
- 第4章 完善黑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对策37-44
- 4.1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7-39
- 4.1.1 提高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生产能力37-38
- 4.1.2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多功能性38
- 4.1.3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38-39
- 4.1.4 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9
- 4.2 促进土地规模流转39-40
- 4.2.1 创新土地流转形式39-40
- 4.2.2 推进耕地的适度规模经营40
- 4.2.3 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40
- 4.3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40-43
- 4.3.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41
- 4.3.2 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41
- 4.3.3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41-42
- 4.3.4 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42-43
- 4.4 本章小结43-44
- 结论44-46
- 参考文献46-50
- 后记50-51
- 个人简历51
本文编号:9365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936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