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等级折算系数的省内跨市区域耕地占补平衡——以广西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等级折算系数的省内跨市区域耕地占补平衡——以广西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耕地 占补平衡 耕地质量综合等 折算系数 广西
【摘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数理分析法,以广西为例,基于省内跨市区域视角研究耕地质量等级折算系数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运用。结果表明:广西耕地质量综合等分布呈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耕地折算系数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呈正相关;根据耕地质量综合等指数和占补平衡折算系数将广西耕地分为优等地片区、高等地片区、中等地片区;在同一耕地片区内地级市之间能实现耕地异地占补平衡。由此根据地域分异特点提出省内跨市耕地占补平衡协调区域方案。
【作者单位】: 黄冈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耕地 占补平衡 耕地质量综合等 折算系数 广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271191)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编号:15Y151) 黄冈师范学院博士基金(编号:2015002103)
【分类号】:F323.211
【正文快照】: 我国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以来,总体上已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在“数量平衡”上的要求,耕地数量锐减状况得到了缓解。但是目前耕地占补平衡中片面强调数量平衡,占优补劣现象十分普遍,致使我国新增耕地质量总体趋于下滑[1]。这种现象违背了占补平衡战略中存量耕地生产能力总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展开[J];农村财务会计;2006年12期
2 林涛;;浅谈新疆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新机制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3 张飞;孙爱军;孔伟;;跨省域耕地占补平衡的利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4 王梅农;刘旭;王波;;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变迁及今后走向[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5 何腾兵;金蕾;邓冬冬;;喀斯特山区县域耕地占补平衡预警[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6 钱凤魁;边振兴;董秀茹;刘洪彬;吴岩;马发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耕地占补平衡体系构建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7 杨利民;;走出耕地占补平衡的困境——湖南省部分县区耕地占补平衡实地调研分析[J];中国土地;2013年11期
8 ;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机制与措施[J];资源·产业;2001年07期
9 蒋金红;;耕地占补平衡考核要落到实处[J];中国土地;2006年08期
10 李倩;叶桦;;占补平衡考核:新标准带来了什么?[J];中国土地;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程杰;;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形势分析[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孙彦伟;姜广辉;;指标分解法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设想[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3 李新涛;许兆良;;山区县耕地占补平衡情况分析与对策建议[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传茂;易必奎;;增强保护耕地意识,确保耕地占补平衡[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5 李玉良;王萍;;关于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后续管理与利用的思考[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杜文星;黄兰发;;新疆耕地占补平衡可行性研究[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汤小橹;金晓斌;李朝旗;李洁;;基于多目标综合评价的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制度初探[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孙烨;;关于耕地占补平衡有关问题的初探[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施开放;刁承泰;;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评价[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韩娟;吕萍;钟和曦;;现行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机制自身建设问题及建议[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应建勇;浙江连续9年耕地占补平衡[N];浙江日报;2005年
2 记者 孙吉晶 通讯员 张旭;我市连续13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N];宁波日报;2011年
3 记者 陈敏 见习记者 丁国瑞;我市着力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N];汉中日报;2011年
4 记者 高长岭 董建矿;我省首次拍卖耕地占补平衡指标[N];河南日报;2012年
5 记者 ,
本文编号:938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938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