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分配冲突视角的新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19:29
本文关键词:基于利益分配冲突视角的新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研究
【摘要】:建国以来,我国农地制度经历了三次大的历史变革时期:首先是土地改革时期,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其次是合作化与人民公社化时期,农地制度在产权界定上经历了深刻的变化,由农民所有集体经营转变为集体所有集体经营;最后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承包制时期,将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集体拥有所有权,农民享有承包经营权。农地制度的历史变迁,对整个经济、社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我国农地流转逐渐步入市场化和规范化轨道,作为内生影响因素的农地产权制度,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愈加明显。但是作为直接耕作土地的广大农民,如果不拥有对土地的所有权,会导致原本属于农民的那部分农地收益严重流失。因此,产权能否实现合理、有效配置,会极大地影响广大农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和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历史与现实是紧密相关的。要准确把握我国当前一系列农地政策举措,以及明晰我国农地制度改革方向,同样需要去考察建国以来农地制度的变迁历史,重新审视制度变迁背后的动因,得出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普适性规律。本文根据Jack Knight对制度分配效应的强调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制度变迁理论,对新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产权结构-行为选择-经济绩效的分析框架,来研究农地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的影响,从中总结出我国农地制度在变迁动因、路径选择及经济绩效方面所呈现出的历史规律,为当前深化农地制度改革提供历史启示和改革建议。本文的研究得到了对我国当前农地制度改革的启示: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使制度利益分配结果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农地制度的变革;在改革路径的选择上,应重视路径依赖的作用;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实现产权的有效配置。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深化农地制度改革的建议。在深化农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仍然要坚持集体所有家庭经营,但要在产权残缺等问题上做出变革,应进一步稳定承包经营权,为农地产权的深化改革奠定基础;将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三权分置,推动经营权流转,促进产权的优化配置。为降低农地产权的交易费用,规范农地产权交易行为,国家应建立和完善农地产权交易市场。
【关键词】:农地制度变迁 利益分配冲突 经济绩效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1.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1 绪论12-19
- 1.1 研究背景12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3
- 1.2.1 研究目的12-13
- 1.2.2 研究意义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7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17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7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7-19
- 1.4.1 研究内容17-18
- 1.4.2 研究方法18-19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综述19-25
- 2.1 相关概念界定19-20
- 2.1.1 农地制度19
- 2.1.2 利益分配冲突19-20
- 2.2 相关理论综述20-25
- 2.2.1 产权理论20-21
- 2.2.2 交易费用理论21
- 2.2.3 意识形态理论21-22
- 2.2.4 路径依赖理论22-23
- 2.2.5 国家理论23-25
- 3 建国以来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回顾25-30
- 3.1 土地改革时期的农地制度变迁25-26
- 3.2 合作化与人民公社时期的农地制度变迁26-28
- 3.2.1 互助组和初级社阶段26-27
- 3.2.2 高级社和人民公社阶段27-28
- 3.3 改革开放以后的农地制度变迁28-30
- 4 新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30-42
- 4.1 农地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框架30-32
- 4.1.1 利益分配冲突视角下的制度变迁分析框架30-31
- 4.1.2 产权结构-行为选择-经济绩效分析框架31-32
- 4.2 土地改革时期的制度变迁及其经济绩效分析32-35
- 4.2.1 利益分配冲突、交易费用与国家制造所有权33-34
- 4.2.2 产权结构-行为选择-经济绩效分析34-35
- 4.3 合作化与人民公社时期的制度变迁及经济绩效分析35-39
- 4.3.1 利益分配冲突、意识形态与所有权的逐步残缺35-36
- 4.3.2 产权结构-行为选择-经济绩效分析36-39
- 4.4 改革开放以来的制度变迁及经济绩效分析39-42
- 4.4.1 利益分配冲突、路径依赖与产权的理性复归39-40
- 4.4.2 产权结构-行为选择-经济绩效分析40-42
- 5 对当前农地制度改革的启示与改革建议42-46
- 5.1 对当前农地制度改革的启示42-43
- 5.1.1 改革应着眼于农地制度的分配结果变化42
- 5.1.2 改革路径的选择要重视路径依赖的作用42-43
- 5.1.3 改革成功的关键是实现有效的产权配置43
- 5.2 对当前农地制度改革的建议43-46
- 5.2.1 坚持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稳定承包经营权43-44
- 5.2.2 承包权、经营权分离,推动经营权流转44-45
- 5.2.3 建设和完善农地产权交易市场45-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1-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一鸣;罗必良;高少慧;;农地制度变迁与农业经济绩效——一个权利管制放松的理论视角[J];财贸研究;2014年04期
2 帅晓林;;我国农村承包地流转制度变迁解读——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2年04期
3 曾宪明;;论我国现行农地制度中公平与效率的博弈[J];农村经济;2010年12期
4 李行;温铁军;;中国60年农村土地制度变迁[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9年03期
5 刘圣中;;国家和集体压力下的农户产权——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结构及其缺陷的政治学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秦兰兰;;农地产权结构与效率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夏玉华;;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对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思考[J];财贸研究;2006年04期
8 黄少安,孙圣民,宫明波;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对1949—1978年中国大陆农业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9 钱忠好;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的经济学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10 姚洋;集体决策下的诱导性制度变迁——中国农村地权稳定性演化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0年02期
,本文编号:961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961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