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茶山村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广东梅州茶山村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乡村旅游扎根于乡土农村,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方位显现农村资源、农村生活、农村文化多维度旅游产业。随着我国改革深入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农村精准扶贫、农民脱贫致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作为贫困山区,梅县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推进梅县区精准扶贫建设、在历史进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第一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研究内容与方法、技术路线。第二部分界定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第三部分着重分析茶山村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深入探讨了茶山村的旅游资源状况。第四部分提出茶山村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茶山村滞后发展的原因。第五部分借鉴国内外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时代背景和经济背景,得出发展乡村旅游的启示:强化政府领导;乡村旅游建设标准化;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接待服务水平;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等。第六部分对茶山村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对策,提出茶山村乡村旅游开发应强化政府引导、突显旅游产品设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旅游人才和加大宣传力度等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 茶山村 古村落
【学位授予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F3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导论9-20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意义10-11
- 1.2.1 研究目的10
- 1.2.2 研究意义10-11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1-18
- 1.3.1 国外研究综述11-14
- 1.3.2 国内研究综述14-18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8-19
- 1.4.1 研究内容18
- 1.4.2 研究方法18-19
- 1.5 技术路线19-20
- 第二 章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20-24
- 2.1 乡村旅游的概念界定20-21
- 2.2 相关的理论21-24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21-22
- 2.2.2 体验经济理论22-24
- 第三 章茶山村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24-30
- 3.1 茶山村概况24-25
- 3.2 茶山村的旅游资源分析25-28
- 3.2.1 交通条件25
- 3.2.2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条件25-27
- 3.2.3 社会经济条件27-28
- 3.3 茶山村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28-30
- 第四 章茶山村乡村旅游的发展问题30-34
- 4.1 缺乏政府重视和引导30-31
- 4.2 旅游商品开发缺乏突破31-32
- 4.3 配套设施不完善32
- 4.4 人才匮乏32-33
- 4.5 市场开拓力度小33-34
- 第五 章国内外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34-40
- 5.1 国外乡村旅游经验34-37
- 5.1.1 日本合掌村34-35
- 5.1.2 韩国城邑村35-36
- 5.1.3 匈牙利乌鸦石村36-37
- 5.2 国内乡村旅游经验37-40
- 5.2.1 江西婺源李坑村37-38
- 5.2.2 江苏苏州陆巷村38
- 5.2.3 浙江安吉余村38-40
- 第六 章推动茶山村旅游发展的对策40-46
- 6.1 茶山村的定位40-41
- 6.2 茶山村旅游发展的对策41-46
- 6.2.1 强化政府引导41-42
- 6.2.2 突显旅游产品设计42-43
- 6.2.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43
- 6.2.4 大力培养旅游人才43-44
- 6.2.5 加大宣传力度44-46
- 第七 章结论与研究展望46-49
- 7.1 主要结论46-47
- 7.2 创新点47
- 7.3 不足47-48
- 7.4 展望48-49
- 致谢49-50
- 参考文献50-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3-54
- 附件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旅游科学》编委介绍[J];旅游科学;2006年02期
2 罗明东;;为旅游研究创建新的平台——《旅游研究》创刊始末[J];旅游研究;2009年02期
3 ;《旅游科学》改版启事[J];旅游科学;2010年01期
4 陈道山;;旅游的本质再探讨[J];旅游论坛;2011年01期
5 马丽丽;;试论旅游概论课程教学设计思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09期
6 王少华;;郑州古都旅游形象调查与研究[J];河南农业;2012年02期
7 韦力;;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年07期
8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J];旅游学刊;2000年05期
9 ;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所[J];旅游学刊;2000年06期
10 吴必虎,唐子颖,蔡利平;美国大学中的旅游研究(二)——旅游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J];旅游学刊;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嘉龙;;旅游休闲与休闲旅游辨析[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2 曹诗图;刘晗;阚如良;;试论科学的旅游发展观[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戴斌;唐晓云;杜晓姗;;2010年我国旅游研究评述——基于国内18种旅游专业及相关期刊的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4 杨立;;完善旅游购物店诚信服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窦蕾;李平;;生态足迹模型在旅游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6 杨龙;;尊重科学规律,避开旅游开发的“误区”——以贵州省为例[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7 石培华;;支撑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十大科研课题[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8 张凌云;崔秀娟;;2007~2009年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现状与展望——对我国四种旅游学术期刊的论文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9 ;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征集通知[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敬武;;对旅游世界前提的追问与反思[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春弦;我国红色旅游框架初步建立[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曹诗图 刘晗 阚如良;试论科学的旅游发展观[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N];云南日报;2004年
4 魏晓霞;全国红色旅游框架初步建立[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王小润;红色旅游框架初步建立[N];光明日报;2007年
6 朱东国;《湖南省红色旅游发展专项规划》通过评审[N];中国旅游报;2008年
7 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常务副组长国家旅游局局长 邵琪伟;在全国红色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旅游报;2008年
8 记者 付丹 实习生 刘亦陈;全力推进我州旅游产业快速发展[N];团结报;2009年
9 国家旅游局局长 邵琪伟;努力推动红色旅游再上一个新台阶[N];经济日报;2009年
10 岳西县毛尖山乡王畈村 张红卫;发展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N];安庆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革军;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邵际树;养生功能主导型旅游度假区调适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薛婧;旅游怀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袁国宏;旅游系统管理及其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高元衡;沿海旅游目的地成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孙永生;以旅游发展为动力的旧城改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龙天);我国旅游需求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张文娟;基于区域整体利益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段兆雯;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信辉;唐代帝王旅游活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徐炜;上海城隍庙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感知差异研究及其营销策略[D];复旦大学;2013年
3 楚晓;互助旅游法律问题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4 孙诚;涉外游轮口译—个人实践报告[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宋友;西双版纳望天树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崔叶青;城市智慧旅游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4年
7 林芝;旅游市场监管体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芳;基于百度指数的中国大陆5A级景区旅游信息流网络空间格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蒋亚珍;区域旅游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10 吴娇;基于符号学的乡村旅游真实性感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97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997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