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07 12:26

  本文关键词: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宁夏大学》 2015年

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樊新刚  

【摘要】:为探究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下,西部欠发达限制开发生态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特征,构建新的分析模型,研究限制大规模城镇化、工业化下的发展路径,本研究通过“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分析框架”“区域社会经济系统分析框架”的构建,整合热力学方法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形成了区域生态经济输入—状态—输出评价模型,表达系统有序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功能。以此为基础,利用扩展火用分析方法(当系统由任意状态可逆地变化到与给定的环境相平衡状态时,能够最大限度转化为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称之为火用),分析社会经济系统结构和整体效率,并在限制开发生态区发展内涵范围内,选择彭阳县作为典型区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是对我国主体功能战略“限制开发”理念实施的理论探索,可为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8县区、宁夏1/3人口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3年,彭阳县生态经济系统有序性处于下降状态,对外资源利用强度不断加大,表现出“高输入、低存储、低有序”的特征。开采业的火用规模庞大,其他社会部门资源能耗很小。在排除了石油和煤炭开采后,系统有序性处于稳定、小幅震荡上升状态,表明了没有大规模资源开采的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其他县区的生态经济系统有序性应处于稳定状态。自然生态子系统,尤其是草地系统,有序性的评估结果也处于上升状态,对应了这一结果。彭阳县的现实可持续发展和理论可持续发展能力均较强,目前全社会生产活动价值远低于自然生态基础提供的价值量。但较为突出的是,生态经济系统正在向资源型转变,系统增强复杂性、扩大生态经济网络的能力较弱。(2)通过扩展火用分析,2008-2013年的产品和服务、投资等的货币总额持续增加,单位货币火用值持续下降,能源资源转化为货币价值的效率在提高,形势趋于改善。单位劳动时间火用价值增长较快,与单位货币的火用值变化趋势相似。但与我国和国外水平比较,劳动力单位时间消耗净自然资源火用值总体水平偏低,劳动密集型发展特征突出;货币单位火用值显著高于国内国外水平,单位货币消耗火用能量值大。得出了彭阳县社会经济以消费为主,生产能力弱、发展水平低的结果。(3)社会经济系统各部门的转化效率中:除服务部门、居民部门转化效率水平低外,开采部门、转化部门、农业部门、工业部门、交通部门的转化率均达到了较高水平。一是由于规模小、服务范围有限。二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等资本流入流出的火用规模较大且增长迅速,拉高了其转化率。三是对比的国内外行业部门效率的采集时间大部分在10年以前,该县各部门的转化效率事实上目前的水平并不高。(4)从火用流动规模看,开采部门的火用流进出总量最为巨大,火用能量通量规模达到了整个系统流动总量的40.11%,与其他部门显著拉大差距,不在一个量级,表现出了部门间比例结构不协调,发展模式单一,较为明显的资源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以农业经济为主、服务业次之,而工业经济薄弱的结构性特征。社会经济系统的部门间平均火用能量流通路径网络稀疏、服务部门和工业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流通联系最为薄弱。社会经济系统整体转化效率不高,以资本效应、劳动力效应为主体,使全社会经济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整体提高,实际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相应较低。社会经济系统通过自身生产与区域外产品交流吸收火用能量的能力极低,主要依赖于资源环境价值的支撑发展。印证了对该县生态经济系统整体评价有序性逐步降低的结果。(5)依据对彭阳县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和结构分析,结合国家对限制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定位和管制原则,提出了控制规模和改造开采业以避免自然资源诅咒导致的“只增长、不发展”的现象、做强农业特色产业、扩大劳务产业规模、积极争取生态补偿、发展特色旅游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发展方向。针对新的定位、发展方向和对策,短期内发挥效益有限,建议选择一地(县区)实验,发现和解决问题,引导其他限制开发生态县区踊跃参与建设。(6)研究引入的生态经济系统有序性评价此前主要用于自然生态系统研究,在生态经济系统计算的结果发现,在排除了开采业特殊情况外,自然属性特征更为突出的落后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在有序性评价指标(输入能值/扩展火用)的数量上,相差10倍左右,差距并不是很大,印证了人工影响下的生态经济系统吸收化石高质资源与自然生态系统吸收可更新资源,在输入、存储方面存在较大量级上的差别。(7)研究借鉴国外学者对自然生态系统有序性评价方法及系统生态学整体系统评价模型构建的思路,形成了针对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宏观有序性和可持续整合的“输入—状态—输出”评价模型,具有灰箱分析特征,以彭阳县为例的分析结论和使用扩展火用分析范式的结果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整体诊断区域生态经济状态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中民;程国栋;;生态经济研究中的整体性视角[J];冰川冻土;2011年03期

2 刘薇;;区域生态经济理论研究进展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廖永进;王力;骆文波;;火电厂烟气脱硫装置成本费用的研究[J];电力建设;2007年04期

4 陈建绥;中国地表反射率的分布及变化[J];地理学报;1964年02期

5 樊杰;;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6 王振波;方创琳;王婧;;1991年以来长三角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及其空间演化模式[J];地理学报;2011年12期

7 方忠权;;主体功能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调整思路[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6期

8 钟珍梅;翁伯琦;王义祥;黄勤楼;;生态系统能值理论研究进展及若干问题思考[J];福建农业学报;2010年04期

9 高国力;;如何认识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及其内涵特征[J];中国发展观察;2007年03期

10 杨勤;梁旭;赵光平;尤志宇;;宁夏太阳辐射逐日、月、年总量的变化特征[J];干旱区研究;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章飞军;长江河口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中Exergy理论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ssessment on the Eco-environment and the Land Use Based on th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A Case of Guangdong Province,China[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04期

2 李子双;崔光泉;吴泽新;孙季平;;基于能值分析的德州市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3 李扬;;国内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概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9期

4 唐娟;高敏华;王宏;李悦;;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吐鲁番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1期

5 张建芬;;新郑市林地变化及其对生态价值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6 戴文远;杨扬;;闽清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及生态服务价值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9期

7 韩瑞瑞;张永福;马春霞;;土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能值分析——以阿克苏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9期

8 赵旭阳;刘立;;滹沱河岗黄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功能评价与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5期

9 涂波;廖和平;;生态补偿在征地补偿中的缺失及补偿路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10 魏波;张建新;吴绍华;;农用地生态功能价值的评估——以宜兴农用地系统固定CO_2释放O_2生态价值评估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敏;阮俊杰;王卿;沙晨燕;;上海市滩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Analysis of the Coupling between Ecosystems and Economy in Mountainous Regions—A Case Study in Anji County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China[A];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from Cross-strait Environment & Resources and 2nd Representative Conference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ociety[C];2010年

3 周堂;石培基;;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服务价值研究[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4 贾滨洋;唐亚;柏松;王琴;;基于RS和GIS的西岭雪山风景区近18年土地利用变化评价研究[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二〇一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成六三;李妍均;吴普特;赵西宁;;县域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建设的响应[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熊林金;周子英;徐邹华;杨君;朱玲瑶;;基于能值分析的株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白泽龙;包安明;赵金;;土地利用变化对艾比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8 陈鹏;廖连招;汤坤贤;;基于遥感与GIS的厦门市陆地生态资产评估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9 范娜;;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10 方斌;杨叶;郑前进;吴金凤;;耕地易地补充经济补偿的生态价值研究——以江阴市和兴化市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刘文全;基于GIS的海上石油平台溢油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结构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贾欣;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熊李虎;鸟类及其群落对崇西湿地生态恢复和生境重建的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8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张莉莉;人工用材林经济利用优化分析方法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彭保发;区域LUCC的景观生态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盼盼;胡远满;;多功能景观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2 许明会;卢丽兰;甘炳春;孟杰;;多功能园林景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以海南南药园园林生态功能规划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3 曹有挥;陈雯;吴威;曹卫东;梁双波;;安徽沿江主体功能区的划分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4 陈东景,徐中民;干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地区为例[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5 尚海洋;徐中民;;甘肃省2002年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J];冰川冻土;2007年05期

6 王新涛;王建军;;省域主体功能区划方法初探[J];北方经济;2007年12期

7 彭建,王仰麟,陈燕飞,李卫锋,蒋依依;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初探——以深圳市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8 白钰;曾辉;魏建兵;;关于生态足迹分析若干理论与方法论问题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9 谢旭轩;张世秋;朱山涛;;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朱利凯;蒙吉军;刘洋;周平;;农牧交错区农牧户生计与土地利用——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 北京市旅游局;[N];中国旅游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备;论四川产业结构优化中的空间协调[D];四川大学;2006年

2 罗民波;长江河口底栖动物群落对大型工程的响应与生态修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曹广成;抚松县生态经济型城市建设探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毕普云;中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飞,董锁成,王传胜;黄土高原贫困地区生态经济系统良性演化的条件和对策——以甘肃定西地区为例[J];资源科学;2003年06期

2 汪飞,薛静;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构建的理论基础与实施对策[J];生态经济;2005年07期

3 陶战,高怀友,周其文,姜达炳,郭盛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诊断方法研究——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年01期

4 黄云平;;小议当代生态经济系统的矛盾运动[J];当代经理人;2006年05期

5 赵德芳;孙虎;延军平;;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经济系统评价[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6 马艺枫;田欢;;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规划及运行机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6期

7 高乐华;高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界定与构成研究[J];生态经济;2012年02期

8 翁毅;朱竑;;生态经济系统边缘效应的实证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年05期

9 张硕;;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30期

10 高乐华;史磊;高强;;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态评价及时空差异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中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非平衡性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2 高昆谊;杨红云;;玉溪市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构想与对策[A];2006年玉溪市“生态立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冯尚友;梅亚东;;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变与熵值[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曹志平;;试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与生物体的全息关系[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5 周振民;;西北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曹玉升;徐建新;陈卫宾;李彦彬;张群波;;雨水集蓄利用区生态经济系统的优化规划[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贾小成;孙中党;尹忠良;李艳玲;张俭;;郑州市生态经济系统问题与管理初探[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8 赵倩;李佳;;浅析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孙奇;秦明周;;河南省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10 吕洁华;毛玮;;基于能值分析的林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A];黑龙江省第十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冯竞;[N];科技日报;2004年

2 盖志毅;[N];中国信息报;2007年

3 见习记者 廖娴雅;[N];重庆商报;2009年

4 董锁成(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N];中国经营报;2001年

5 董峻;[N];中国环境报;2001年

6 华讯;[N];光明日报;2000年

7 黄安平;何明江;[N];中国矿业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学荣;植保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优化[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2 江涛;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樊新刚;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4 盖志毅;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5 郭嘉良;海岸带渔业生态经济系统的随机梯度和规则集成评价预测[D];天津大学;2010年

6 于琳;新疆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海江波;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流与价值流耦合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8 陈珏;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系统构建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9 刘戈;区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涛;构建生态经济系统与反贫困目标的实现[D];贵州大学;2009年

2 刘洁;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3 童静;湖南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功能及可持续性能评价[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4 孙奇;基于能值分析的乡镇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评价[D];河南大学;2010年

5 张坤;广东省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6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唐全华;基于能值理论的太原城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毛玮;基于能值分析的黑龙江省林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9 陈纯晓;哈尔滨市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江涛;长江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1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11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8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