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城乡相互作用与生态经济交错区形成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31 20:40

  本文关键词:城乡相互作用与生态经济交错区形成模式研究 出处:《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 城乡相互作用 模式


【摘要】:在城乡相互作用前提分析的基础上 ,揭示了城乡相互作用的通道、方式 ,并指出城乡相互作用是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形成的动力和前提。最后归纳出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形成的一般模式。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emise of urban-rural interaction, this paper reveals the channel and mode of urban-rural interacti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the motive force and prerequisite for the formation of ecoeconomic ecotone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9770039) 美国福特基金
【分类号】:F291.3
【正文快照】: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是城市的作用力与农村的作用力相互作用、相互排斥的产物[1~ 5] 。通过对城乡相互作用的动力、相互作用的形式、类型、模式及相互作用的结果的分析 ,可以较好地把握城乡相互作用的趋势及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演化的机制、规律和方向 ,为缓和城乡矛盾 ,推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安录;生态经济交错区的土地开发管理[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6年03期

2 张安录;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荣锋,高进云,张安录;城乡交错区农地城市流转管理控制目标的设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7期

2 郑泽厚,陈御生,郑宏强;试论旅游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香溪河风景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年02期

3 张安录;城乡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机制与城乡生态经济要素流转[J];城市发展研究;2000年06期

4 张安录,杨钢桥;小城镇发展与建设用地管理[J];城市规划;2000年09期

5 张安录,毛泓;农地城市流转:途径、方式及特征[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年02期

6 吴先华;;耕地非农化研究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1期

7 李晓云;蔡银莺;张安录;;农民在农地城市流转决策中的意愿分析——以武汉市城乡交错区农户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4期

8 蔡银莺;城市区域基本农田保护的思考与定位[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年01期

9 余向克;李何超;邓良基;;农村集体土地发展权及其补偿浅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年04期

10 许恒周;;农地发展权的设立与土地征用制度改革[J];广东土地科学;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奇胜;;城市用地扩张控制的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蔡银莺;张安录;;湖北省农地存在价值的CVM估值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刘明明;卢群群;;土地立法新探——以土地发展权为视角[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4 张安录;;可转移发展权与农地城市流转控制[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5 闵捷;;城乡结合部农地流转问题与对策——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A];新世纪土地问题研究[C];2002年

6 蔡银莺;李晓云;张安录;;湖北省农地资源价值研究[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高进云;乔荣锋;张安录;;农地城市流转福利变化的经济学分析框架[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闵捷;张安录;高魏;蔡银莺;;农地城市流转“燃烧”机制分析 以湖北省为例[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林奇胜;;城市用地扩张控制的思考[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0 蔡银莺;张安录;;湖北省农地存在价值的CVM估值研究[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宏斌;土地非农化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梁留科;中德土地生态利用比较研究及其案例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3 张安录;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4 宋戈;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5 车裕斌;中国农地流转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6 刘新平;新疆绿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7 雷寰;北京市郊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周升起;农产品国际贸易生态经济效益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9 陈新锋;生存成本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10 高汉;集体产权制度下的农地征用[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力;城镇建设用地空间组织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慎勇扬;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及调控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白鹤松;黑龙江省小城镇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4 喜喜;完善农地法律制度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5 罗志军;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宫方强;城乡结合部农地流转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7 赵学涛;城市边缘区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8 卢吉勇;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创新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9 肖瑜;重庆主城区住宅业主导产业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10 曾艳;农地城市流转模型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安录,徐樵利;湖北省石灰岩地区持续发展模式及对策[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安录;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何再超;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罗昆燕;喀斯特地区城乡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耦合机制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3 裴璐;江苏省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立立;城市化转型对湖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牛文会;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61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361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5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