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过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本文关键词: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过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出处:《生态学报》2010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耦合过程 模型 临界点 纸坊沟流域
【摘要】:基于"一般系统论中系统演化"的思想、"Thornes关于植被和土壤侵蚀耦合模型"等思路,构建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过程的基础模型和扩展模型。通过该模型能够揭示农业"生态—经济"的互动过程、确定农业经济系统影响生态系统的临界点,这对于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制定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纸坊沟流域20余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资料为基础,借鉴已有研究结果,通过对"模型"参数的计算,建立了反映纸坊沟流域不同情境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过程模型,结果表明:按照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现状演变轨迹,农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临界点为en(t)=1.22×el(t);如果继续完善系统循环,强化"林草资源-畜牧业"链网,在生态系统阈值范围内可增强经济系统功能;如果停止"退耕"而出现复垦,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临界点变为en(t)=0.69×el(t),单位生态系统功能减弱。为此,必须稳定退耕还林工程,促进农业资源合理、高效利用,加速产业优化升级,这样方能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持续发展。
[Abstract]:Based on the idea of "system evolution in general system theory", "Thornes's coupling model of vegetation and soil erosion" and so on. The basic model and the extended model of the coupling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eco-economic system are constructed, which can reveal the interactiv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eco-economy" and determine the critical point at which agro-economic system affects the ecosystem. This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the formul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lan of agricultural eco-economic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evolution of agricultural eco-economic system in Zhifanggou watershed for more than 20 years.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the coupling process model of agricultural eco-economic system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of Zhifanggou watershed wa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itical point of self-regulation of agro-ecosystem was en(t)=1.22 脳 Eltmann according to the evolution track of agro-eco-economic system. If we continue to perfect the system cycle and strengthen the chain network of "forest and grass resources-animal husbandry", we can strengthen the function of economic system within the range of ecosystem threshold. If reclamation occurs when "returning farmland" is stopped, the critical point of ecosystem self-regulation becomes en(t)=0.69 脳 Elton, and the function of unit ecosystem is weakene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abilize the project of returning cropland to forest. Only by promoting the rational and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accelerating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y can we realiz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conomic system.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771082) 国家科技支撑课题资助项目(2006BAD09B10)
【分类号】:S181
【正文快照】: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变过程是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的耦合与相悖的矛盾运动过程[1-4],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优化耦合是解决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相悖态势,实现区域农业资源高效、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要进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优化耦合,必须弄清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里强,李向林;系统耦合及其对农业系统的作用[J];草业学报;2002年03期
2 任继周,朱兴运;中国河西走廊草地农业的基本格局和它的系统相悖─—草原退化的机理初探─—[J];草业学报;1995年01期
3 周立华,樊胜岳,王涛;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分析与耦合发展模式[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4 董孝斌,高旺盛,严茂超;基于能值理论的农牧交错带两个典型县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效应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11期
5 乔标,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及其在干旱区的应用[J];生态学报;2005年11期
6 林慧龙,侯扶江;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系统耦合与系统相悖研究动态[J];生态学报;2004年06期
7 王兆印,王光谦,高菁;侵蚀地区植被生态动力学模型[J];生态学报;2003年01期
8 李崇明,丁烈云;小城镇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年11期
9 任继周,李向林,侯扶江;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进展与趋势[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8期
10 周立华,王涛,樊胜岳,杨国靖;内陆河流域的生态经济问题与协调发展模式——以黑河流域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峰;华北农牧交错带生态恢复与经济发展的相悖与互依关系[J];草地学报;2004年01期
2 任继周,侯扶江;草地资源管理的几项原则[J];草地学报;2004年04期
3 吴国珍;加入WTO对西藏草地畜牧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草地学报;2005年S1期
4 黄文娟;于海多;赵兰坡;;松嫩羊草草原植被与土壤的耦合关系[J];草地学报;2006年01期
5 张燕;吴玉鸣;;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机制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6期
6 张振杰;杨山;;基于系统行为的城乡耦合地域空间演变规律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2期
7 周立业,郭德,刘秀梅,龙瑞军;草地健康及其评价体系[J];草原与草坪;2004年04期
8 鱼小军,王彦荣,孙建华,王芳,刘志义;无芒隐子草和条叶车前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J];草原与草坪;2004年04期
9 徐广平,张德罡,蒲小鹏,徐长林,刘晓静,柳小妮,陈建纲;东祁连山高寒草地植物群落二维极点排序[J];草原与草坪;2005年03期
10 李金花,潘浩文,王刚;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原因的初探[J];草业科学;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俊花;黄伟;张立峰;张凤路;;冀西北高寒区萝卜地膜覆盖的增温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2 叶慧;王雅鹏;;我国城市化与粮食安全的动态耦合性分析[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任继周;;草业科学战略契机刍议[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任继周;;草业科学战略契机刍议[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李向林;;南方草地农业潜力及其食物安全意义[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2007年会暨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胡春宏;曹文洪;郭庆超;韩其为;王延贵;张世奇;刘成;;泥沙研究新进展[A];中国水利学会专业学术综述(第五集)[C];2004年
7 高季章;朱耀泉;何少苓;蒋国澄;郭军;;水利学科发展[A];水利学科发展报告:2007—2008[C];2008年
8 胡春宏;曹文洪;郭庆超;陈建国;王光谦;姚文艺;卢金友;窦希萍;李文学;唐洪武;;河流泥沙工程学科发展[A];水利学科发展报告:2007—2008[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家生;河流泥沙运动物理化学过程初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刘学录;河西走廊山地-荒漠-绿洲复合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与系统耦合[D];甘肃农业大学;2001年
3 蒋建生;滇东北低山丘陵白三叶—鸭茅混播人工草地肉牛放牧系统优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2年
4 李金花;内蒙古典型草原几种优势植物生态适应对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2年
5 吕玉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牧系统耦合及相悖的机理及效应[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6 董孝斌;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分析评价及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7 徐炳成;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牧草生产力与生态适应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8 蔺海明;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区生态足迹和环境资产负债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9 张凤华;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业生态系统演替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10 吴全忠;北方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开发途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尧治;粮饲轮作系统中牧草生态适应性及能量转化效益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2 程金香;生态工业园建设中的企业耦合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3 侯琳;黄龙山林区封育油松群落结构特征动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4 温秀卿;江河源区草地可持续利用途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第宝锋;元谋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评价及恢复重建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鱼小军;无芒隐子草(Cleistengenes songorica)和条叶车前(Plantago Lessingii)种子的萌发生态学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7 黄文娟;吉林省西部草原土壤微域特征及其与植被耦合关系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8 郭艳玲;多年生禾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王春芳;塔里木河下游受损生态人工恢复与重建探讨[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张胜利;永定新河清淤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兴鹏,康尔泗;甘肃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比分析[J];冰川冻土;2001年01期
2 严茂超,李海涛,程鸿,沈文清;中国农林牧渔业主要产品的能值分析与评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3 刘钟龄,王炜,梁存柱,郝敦元;内蒙古草原植被在持续牧压下退化演替的模式与诊断[J];草地学报;1998年04期
4 史德宽;农牧交错带在持续发展战略中的特殊地位[J];草地学报;1999年01期
5 彭建,蒋依依,李正国,张小飞,李卫锋,岳隽;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6 任继周;葛文华;张自和;;草地畜牧业的出路在于建立草业系统[J];草业科学;1989年05期
7 王宁,李克昌,黄兆鸿,樊振军;宁夏大农业内部系统耦合初探——Ⅲ两个市场的启示[J];草业科学;2000年05期
8 刘兴元,梁天刚;秦王川农区草业发展探讨[J];草业科学;2003年02期
9 马玉寿,郎百宁;建立草业系统恢复青藏高原“黑土型”退化草地[J];草业科学;1998年01期
10 郭孝;三种牧草不同组合播种效果的研究[J];草业科学;199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孝斌;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分析评价及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常明;方夕辉;许振良;;膜耦合过程处理矿山废水的特征方程与预测计算[J];过滤与分离;2008年04期
2 尹晓敏;吕宪国;姜明;邹元春;;湿地土壤Fe与N耦合过程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2010年09期
3 夏继红;严忠民;;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与GIS耦合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王继军;郭满才;姜志德;苏鑫;李慧;李奇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过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生态学报;2010年09期
5 张象枢;试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设计[J];农村生态环境;1985年03期
6 罗必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灰色关联度研究[J];生态经济;1987年03期
7 时正新;农业生态失调及其逆转原则[J];兰州学刊;1986年01期
8 郑可锋;浙江省德清县农业生态经济分区[J];生态学杂志;1989年01期
9 张明胜;系统动力学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设计[J];农村生态环境;1986年01期
10 董玉祥;内蒙古西井子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量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89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董锁成(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干旱启示录[N];中国经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武文华;非饱和土中热—水力—力学—传质耦合过程模拟及土壤环境工程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云斌;基于能值理论的阿克苏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功能分析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2 梁志超;电解氧化法对纳滤膜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0年
3 马海南;紫外光—超声波耦合降解水中的芳香类化合物[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杜利顺;Ti/SnO_2+Sb_2O_3电极优化及电解氧化对纳滤处理染料废水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80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380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