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高潜水位煤矿区水土资源协调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4 13:32

  本文关键词:区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矿业大学》 2014年

高潜水位煤矿区水土资源协调利用研究

刘一玮  

【摘要】:水资源为人类生存之源,土地资源为人类立足之本,水土资源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的资源;而煤炭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支撑能源,在对其开采过程中造成的水土资源利用的矛盾则成为人类必须化解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沛北矿区为研究对象,在可持续利用理论、系统理论、协调耦合理论等基础理论的支撑下,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分析与研究高潜水位煤矿区水土资源破坏现状,及其水土资源协调利用耦合程度,从而初步确定了煤矿区水土资源协调利用的具体优化方案。 本文在对研究区概况进行了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阐述了煤矿区资源采前、采后的水土资源利用状况;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手段构建了矿区环境下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利用关系的评价体系,并得出:状态层和响应层呈正相关,而压力层与二者则呈负相关关系;采用TOPSIS法对煤矿区水土资源的协调利用程度进行评价,,并对沛北八对矿井进行评价得分排序,得到:姚桥、沛城、孔庄、龙固、三河尖五个井田的水土资源协调状况为三等;徐庄、张双楼、龙东三个井田得分则划入四等,研究表明这八个煤矿均受到较严重的开采破坏,水土资源利用矛盾突出,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整治。 以前述章节的定性、定量分析评价为基础,初步提出实现矿区水土资源协调利用的几种途径,对研究区的水土资源协调利用状况进行分类;以2011年煤矿区数据库为基础,对煤矿区在采前、采后、采后恢复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水土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具体的分析、评价,针对性的选取其中两种办法以代表性矿区为实证进行分析研究,并给出了解决矿区水土利用矛盾的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301.2;F426.21;TV213.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简兴;王玉良;王松;;淮北市采煤塌陷区土壤养分状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1年02期

2 彭建,蒋依依,李正国,张小飞,李卫锋,岳隽;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3 李春意;崔希民;郭增长;袁德宝;胡青峰;;矿山开采沉陷对土地的影响[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4期

4 杨永芳;安乾;朱连奇;;基于PSR模型的农区土地利用冲突强度的诊断[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11期

5 陈龙乾,邓喀中,赵志海,许善宽,柴德广,郑昭峰,李健民;开采沉陷对耕地土壤物理特性影响的空间变化规律[J];煤炭学报;1999年06期

6 乔群博;;煤矿开采对水环境影响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年01期

7 谭峻;李楠;魏锜琀;;北京市土地利用协调度模拟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8年09期

8 刘凤朝;张博;刘源远;孙玉涛;;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度评定——以大连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8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怀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开采价值与土地利用价值耦合关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2 刘戈;区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福琴;;安徽省两淮采煤塌陷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建议[J];安徽地质;2010年04期

2 袁维;张安明;王丽果;;我国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1期

3 王丽萍;周寅康;;江苏省城市用地效益水平综合测度及障碍诊断[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4 雷均;郑钦玉;张云兰;罗明亮;;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5 魏婷婷;陈萍;姚多喜;张治国;;煤矿复垦区土壤肥力状况分析及评价——以新庄孜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6 李养兵;王丽;李伟涛;;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用地扩展的效益评价——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7 王文吉;廖和平;朱琳;;基于功效系数法对重庆市南岸区城乡建设用地系统协调度的评价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1期

8 王计平;岳德鹏;刘永兵;李海龙;黄月艳;;基于RS和GIS技术的京郊西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过程响应[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9 何格;欧名豪;;城镇建设用地效率时空分异研究——以青岛为例[J];商业研究;2007年10期

10 张健;濮励杰;彭补拙;;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金巨刚;周生路;;主体功能区土地协调性空间差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宋松;;基于PCA的南京城市土地发展能力变迁研究[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丁勤仙;张文开;刘靖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模糊综合评判——以福建省为例[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4 鲁嘉濠;李妍均;程花;;基于数值模拟的松藻矿区采煤塌陷地时空变化分析[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方琳娜;陈印军;宋金平;;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A];2011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维;张金婷;王伟;周静;孙华;;基于耦合模型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益空间差异分析[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九章)[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璐;基于数据挖掘的土地利用决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刘玲;功能平衡目标下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周怀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开采价值与土地利用价值耦合关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刘中平;城市土地储备机制的构建及其模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5 周瑞平;鄂尔多斯地区采煤塌陷对风沙土壤性质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6 吴苓;城市近郊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郝兵元;厚黄土薄基岩煤层开采岩移及土壤质量变异规律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8 李春意;覆岩与地表移动变形演化规律的预测理论及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9 孙海运;山东济宁矿区复垦土壤理化特征及修复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10 杜善周;神东矿区大规模开采的地表移动及环境修复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雪冉;矿区复垦土壤压实特征及蘑菇料施用改良效果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许瑾璐;福建省周宁狮浦盆地土地优化布局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居凤云;福州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演化与协调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熙鹏;新农村规划中的土地保护与利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王丽;矿山采选类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田源;产业结构视角下的河南省土地利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张健;河南省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及其时空变异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韩建军;露天矿区复垦土壤质量动态变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唐娜;基于LUCC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郑旭;山东明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晋玲;淮北地区土壤养分状况分析及种植结构调整[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6期

2 姚俊;;基于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区域土地整理社会效益测算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3 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4 张志强,徐中民,王建,程国栋;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5 段颖;段云海;;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8期

6 张子安,王志芳;矿区土地的管理和利用[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邵新庆;石永红;韩建国;王赟文;王堃;;典型草原自然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动态变化[J];草地学报;2008年06期

8 闵庆文,余卫东,成升魁,王秀珍;仙居县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生态足迹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4期

9 王丽芬;;城市规划咨询中的几种土地价值测算方法——以武汉市为例[J];中华建设;2006年01期

10 吴玲玲,陆健健,童春富,刘存岐;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倪宇立;[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2 李京生;[N];南方周末;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学荣;植保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优化[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2 蔡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3 董普;现阶段农用土地资源价格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4 李堂军;矿区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与适应性对策[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0年

5 宗毅;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分析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戴若林;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建筑市场信用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何刚;煤矿安全影响因子的系统分析及其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兴田;煤炭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0年

2 李涛;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运价的系统动力学仿真[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3 向宏伟;土地价值评估实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郭霞;我国农用地价值构成及其估价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冯贵秀;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宁煤集团煤炭开发能力分析和预测[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6 扬懿;集装箱港口通过能力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王罡;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评价[D];浙江大学;2006年

8 李慧敏;农用地价格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6年

9 韩娟;农用地功能价与区片价测算方法在征地补偿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10 刘丽娜;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港城经济系统分析及其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支鲁沟流域水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J];四川水利;1995年04期

2 王万茂,李玉英,朱德明;太湖水土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6年06期

3 张文渊;水利工程管理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水土保持;1999年02期

4 任烨,梁文辉;构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三结构模式——以陇东(平凉)黄土高原地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3年04期

5 查轩,黄少燕;山坡地农业开发中的水土资源保育问题探讨[J];资源科学;2004年S1期

6 张永江;;水土资源利用补偿机制浅议[J];中国水土保持;2006年01期

7 张黎明;;对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再认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12期

8 侯彦林,石元春;“引黄入淀”工程对区域水土资源影响预测──献县至白洋淀区段[J];自然资源学报;1994年02期

9 杨庭硕;用好水土资源需要发扬和借鉴各民族传统文化[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10 刘义侠;;搞好水土保持 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安徽地质;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强;;三江平原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2 南彩艳;粟晓玲;佟玲;;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价的关中地区水土资源承载力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3 周泽民;马秀丽;;浅析城市水土资源保护及治理措施的对策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朱连勇;张戈平;;浅谈南疆地区水土资源的保持和利用[A];海峡两岸减轻灾害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专辑[C];2000年

5 刘彦君;赵义;孟庆斌;刘加海;龙显助;;论北引工程区域性水土资源保护措施[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6 雷瑞芳;;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撑与保障[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前言[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启良;;基于水土资源状况的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策略[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马兴旺;李保国;;干旱区水土资源时空变化的定量研究[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前言[A];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 马祥庆;[N];福建日报;2013年

2 张永江 黄委会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监督局高级工程师 穆兴民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导;[N];中国水利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刘常俭 本报见习记者 高珊;[N];河北日报;2013年

4 记者 高立洪;[N];中国水利报;2008年

5 胡丹文;[N];人民长江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庄电一;[N];光明日报;2006年

7 邓本太;[N];青海日报;2008年

8 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办公室;[N];长白山日报;2010年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N];新疆日报(汉);2012年

10 记者 吕晓扬;[N];潮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红雷;基于3S技术的干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耿庆玲;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分区及其匹配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4年

3 王滨;黑龙港地区水土资源综合质量评价与耦合协调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4 孙涛;西北典型干旱区水土资源评价与预测模型的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5年

5 姜秋香;三江平原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可持续利用动态仿真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6 孙建光;青海共和盆地水分时空分异与水土资源生产力[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燕;典型干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保护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新疆大学;2007年

2 宝峰;蚁群算法在区域水土资源规划中的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3 王凯;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舒金扬;黔江贫困山区水土资源特征及高效利用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5 孙靖陶;城市化过程中水土资源价值转换机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6 王洁云;新疆水土资源的综合承载力评价及耦合分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7 王秋梅;三江平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8 任守德;基于宏微观尺度的三江平原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于苗;建三江管理局水土资源复合系统分形特征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10 于新伟;基于混沌理论的建三江分局水土资源复杂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区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16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516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1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