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恢复过程
本文关键词:黑牛河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诊断方法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恢复过程——以安塞纸坊沟小流域为例
刘国彬 许明祥 王国良 陈云明
【摘要】:本文以黄土丘陵区安塞纸坊沟小流域为例,系统介绍了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概念,小流域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土地利用、经济及植被恢复、能量流动、土壤质量等重要生态过程在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变化动态及影响机制,介绍了流域生态经济健康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建议加强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过程研究,建立国际流域生态长期研究网络,发展流域生态与管理科学。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S157
【正文快照】:
黄土高原以其严重的水土流失而成为全球关注的研究地区,该区平均侵蚀模数3720 t/(kmZ·a),河流泥沙含量高达37.6kg/m3,是长江的14倍、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 38倍、埃及尼罗河的49倍。最大侵蚀模数超过Z000Ot/(kmZ·a)。50多年来,我国政 府投人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开展黄土高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全海;;山区小流域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年04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许明祥,刘国彬,赵允格;黄土丘陵区侵蚀土壤质量评价[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年03期
2 刘国彬;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恢复与土壤抗冲性形成过程──Ⅱ.植被恢复不同阶段土壤抗冲性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1997年S1期
3 刘国彬,杨勤科,郑粉莉;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与生态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年01期
4 贾海燕,刘国彬,王继军;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产业结构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08期
5 刘国彬,胡维银,许明祥;黄土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3年01期
6 刘国彬,梁宗锁,郝明德;流域生态与管理学科发展及研究重点[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光;丁国栋;屈志强;;中国水土保持发展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2 龙笛;浅谈流域生态环境健康评价[J];北京水利;2005年05期
3 仇蕾,贺瑞敏;建立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管理体系的构想[J];东北水利水电;2005年04期
4 刘国彬,梁宗锁,郝明德;流域生态与管理学科发展及研究重点[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08期
5 龙笛;国外健康流域评价理论与实践[J];海河水利;2005年03期
6 李锐,孙俊杰;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科技攻关启示[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8年03期
7 贾宁凤,段建南,陈焕伟,李旭霖,毛俊耀;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多维灰色动态评价[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5年02期
8 孙志高,李彬;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9 刘国彬,杨勤科,郑粉莉;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与生态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年01期
10 戴全厚;刘国彬;王跃邦;刘明义;;黑牛河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诊断方法探索[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国彬;杨勤科;郑粉莉;;中国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与生态建设[A];中美水土保持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啸;陕北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许明祥;黄土丘陵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演变及调控[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3 安韶山;黄土丘陵区土壤肥力质量对植被恢复的响应及其演变[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4 宋兰兰;南方地区生态环境需水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谢春华;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森林景观生态健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6 仇蕾;基于免疫机理的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诊断预警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李笑春;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系统健康和管理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8 王学雄;参与式小流域土地利用格局调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9 王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10 陈引珍;三峡库区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及其保土功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团聚体轻组碳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2 郝翠晔;区域生态经济技术与效益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3 刘海斌;黄土高原中南部村级生态经济评价与土地生态规划设计[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4 赵建波;山东省威海市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5 党小虎;小流域综合治理效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6 鲁迪;人为干扰下的生态补偿[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红;基于生态安全的区域环境政策绩效分析[D];西北大学;2006年
8 周丽艳;放牧条件下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特征及健康评价指标的选择[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9 刘毅;呼和浩特地区生态环境恢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10 张国平;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龙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家恩,徐琪;退化生态系统的诊断特征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2期
2 章家恩,徐琪;三峡库区退化土壤的恢复与重建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年03期
3 包维楷,陈庆恒;退化山地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年04期
4 钱暑强,刘铮;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介绍[J];化工进展;2000年04期
5 岑慧贤,王树功;生态恢复与重建[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99年06期
6 陈晓燕,缪驰远,张大伟,何丙辉;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相关问题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王礼先;面向21世纪的山区流域经营[J];山地学报;1998年01期
8 刘庆,吴彦,何海,林波;川西亚高山人工针叶林生态恢复过程的种群结构[J];山地学报;2004年05期
9 包维楷,刘照光,刘庆;生态恢复重建研究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年01期
10 刘照光,包维楷;生态恢复重建的基本观点[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震;;我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金明,刘兴土;三江平原土壤质量变化评价与分析[J];地理科学;1999年05期
2 程国栋,张志强,李锐;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J];地理科学;2000年06期
3 郭旭东,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李俊然;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河北省遵化市为例[J];地理学报;2001年04期
4 李勇,徐晓琴,朱显谟;黄土高原植物根系提高土壤抗冲性机制初步研究[J];中国科学B辑;1992年03期
5 李慧敏,王华仁;农户生态系统的生态结构评价[J];农村生态环境;1991年01期
6 任海,邬建国,彭少麟;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估[J];热带地理;2000年04期
7 曹志洪;解译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确保土壤资源持续利用[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年03期
8 刘国彬;黄土高原土壤抗冲性研究及有关问题[J];水土保持研究;1997年S1期
9 刘国彬,梁一民;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恢复与土壤抗冲性形成过程──Ⅰ.草地植被恢复生物量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1997年S1期
10 刘国彬;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恢复与土壤抗冲性形成过程──Ⅱ.植被恢复不同阶段土壤抗冲性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1997年S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土高原淤地坝安全运用现场会在山西召开[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1年02期
2 赵小弟;杨美丽;寇艳;;黄土高原苹果幼林间作模式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3 王建振;;谈延平区王台溪小流域防洪减灾综合治理[J];内蒙古水利;2011年04期
4 山冈;;在黄土高原上建设幸福家园[J];国土绿化;2011年06期
5 符裕红;丁剑宏;李季孝;;多目标线性规划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2011年07期
6 涂安国;谢颂华;郑海金;张杰;莫明浩;;赣江上游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生态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1年09期
7 陈文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长汀县郑坊河小流域为例[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1年02期
8 徐桂莲;;内陆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探索[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年12期
9 张倩;张素霞;刘克;吕家珑;;陕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无机磷形态分布及有效性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年04期
10 范清成;王飞;穆兴民;刘振东;;近50年黄土高原风蚀区风速的区域变化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官周平;;适度开发黄土高原 保障区域粮食平衡[A];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2 方佩敏;;怀念表姐夫刘东生[A];纪念刘东生院士[C];2009年
3 胡正海;;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中更好地发挥科技人才作用的建议[A];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4 邵辉;高建恩;张元星;郝连安;王飞;;基于GIS的黄土高原流域坡地资源分析评价[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5 王俊杰;;关于黄土高原农村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恢复的若干思考[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刘文兆;;流域水文生态研究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安芷生;张信宝;周杰;李小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黄土旱地水份保持[A];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8 韩茂莉;;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环境研究与思考[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9 上官周平;;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整治中有关问题的探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杨晓华;李文科;;崆峒山气候素描[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象史志研究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延;[N];西部时报;2011年
2 陈翌爽 冷秋;[N];中国水利报;2003年
3 侯良 记者 高学冬;[N];黑龙江日报;2010年
4 记者 王志萍 通讯员 冀全喜 王涛 柴奇英;[N];朔州日报;2010年
5 刘明亮 王树华;[N];山西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胡作政 何成军;[N];甘肃经济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解玉秀 特约记者 杨鸿 郭冬旭;[N];解放军报;2011年
8 记者 王建兰;[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9 熊云;[N];抚州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解玉秀 特约记者 杨鸿 郭冬旭;[N];中国国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晖;黄土高原小流域人居生态单元及安全模式[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 李海光;黄土高原吕二沟流域环境演变的生态水文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刘利年;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4 伍铁牛;更新世黄土高原中南部土壤侵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5 庞敏;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生态水文效应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江华;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生长特征及其天然化程度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8年
7 周毅;基于DEM的黄土高原正负地形及空间分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娟丽;黄土高原草地土壤质量特征及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幼奇;陕北小流域植被耗水过程及环境因素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佘冬立;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植被恢复的水土环境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学军;基于高分辨率DEM的小流域分布式水文模拟[D];河南大学;2008年
2 宋虎强;黄土高原小流域人居生态单元台塬型案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3 董锦绣;黄土高原小流域人居生态单元山地型案例研究——佳县大西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4 杜虎平;黄土高原小杂粮生产发展与产业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5 吴良超;基于DEM的黄土高原沟壑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6 杨俊峰;黄土高原小流域人居生态单元平原型案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7 罗珠珠;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8 巩晓燕;宝鸡贾村塬全新世高分辨率孢粉古植被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安巧绒;基于信息维数的地表分形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王春;基于DEM的陕北黄土高原地面坡谱不确定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黑牛河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诊断方法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87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58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