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城郊经济协调评估——以河北省新乐市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新疆大学》 2010年
新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沈婧
【摘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问题正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重要空间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与环境。作为人类一切活动的载体,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土地可持续利用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目前我国土地资源所面临的问题日趋严重,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以新疆为例,展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本文首先阐述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理论,构建实证研究和对策运用的理论基础。在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系统考察新疆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土地特点、利用现状,深入剖析了新疆土地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接着对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深入的分析,介绍生态足迹的相关基本概念、计算公式和方法,并对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进行评价。本文通过选用生态足迹模型,将新疆土地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对新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计算和评价,完成新疆生态土地分类,并计算其相应的生态容量,进行生态盈亏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土地资源利用总体上属于不可持续发展,新疆2008年生态赤字为3.475753hm2/人。本文根据生态足迹评价结果进行详细分析,诊断出阻碍新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实现新疆土地可持续利用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构建实现新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路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301;F2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2 彭建,王仰麟,刘松,吴健生,李卫锋;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3 顾朝林;论中国城市持续发展研究方向[J];城市规划汇刊;1994年06期
4 王书华,张义丰,王忠静,毛汉英;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城郊经济协调评估——以河北省新乐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1期
5 陈百明;基于区域制定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分区方案[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3期
6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7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陈东景;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8 王爱民,缪磊磊;地理学人地关系研究的理论评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4期
9 杨开忠,杨咏,陈洁;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6期
10 徐中民,张志强,陈东景;环境经济帐户的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章鸣;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刘金花;基于“生态足迹”的山东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劲峤;;江西省动态生态足迹研究(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3期
2 郑德本;赵冠伟;;广州市花都区土地消费性功能供需差异研究(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10期
3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Henan Province unde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06期
4 ;Dynamic Change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in Xingtai City in the Years 2003-2009[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2期
5 秦旋;林格;;成渝高速公路综合贡献能力评价实证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6 智颖飙;王再岚;邓先德;韩雪;张纪卯;李静敏;杨淑宝;;基于地球生态负债的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7 陈广洲,黄明,刘万青;基于水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AHP评价系统探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8 盛周君;孙世群;;基于灰关联理论的生态省建设水平评价[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9 胡淑恒;陈广洲;;基于物元判定模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以合肥市为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樊小凤;程久苗;吕军;王秉建;李琴;;安徽省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开亚;胡淑恒;孙世群;;巢湖流域的生态足迹分析[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朱明峰;冯少茹;贾志海;;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城市建设[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张小平;邵剑文;洪长荪;汪红兵;聂刘旺;;黄山市2003年生态足迹分析[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汪家权;王振祥;胡淑恒;;安徽省沿淮地区生态安全评估[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王海;尹珩;洪卫;;规划环评中低碳方案适应性分析研究实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6 张熙鹏;王宁;;农村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7 汪宇明;蔡萌;;旅游城市转型发展的低碳化路径[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8 ;Time Series Analysi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Linyi City[A];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from Cross-strait Environment & Resources and 2nd Representative Conference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ociety[C];2010年
9 尹少华;安消云;;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洞庭湖流域生态足迹评价[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蔺昕;孙铁珩;程昕;胡晓钧;李卉颖;秦奉达;;生态城市中的环境工程建设[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映宇;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研究及其在渤海湾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谷化铮;我国滑雪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胡元林;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评价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伟;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李兴宽;基于持续创新动力、能力、绩效的创新型企业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孙青春;企业可持续创新的实现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湖北省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韦居恒;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生态承载力分析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熊洋;柳州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弹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洪跃;巴东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书敏;土地生态承载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张亚杰;湖北省“两型”农业发展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张艳;柳州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舒;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易兴翠;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久苗;试论土地持续利用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徐中民;情景基础的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理论及应用[J];冰川冻土;1999年02期
3 徐中民,程国栋;黑河流域中游水资源需求预测[J];冰川冻土;2000年02期
4 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5 徐中民,程国栋;中国人口和富裕对环境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6 戴尔阜,蔡运龙,傅泽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系统特征与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彭建,王仰麟,刘松,吴健生,李卫锋;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8 闵庆文,余卫东,成升魁,王秀珍;仙居县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生态足迹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4期
9 隋春花,张耀辉,蓝盛芳;环境—经济系统能值(Emergy)评价——介绍Odum的能值理论[J];重庆环境科学;1999年01期
10 刘卫东;上海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城市问题;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东;上海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城市问题;1997年04期
2 傅伯杰,陈利顶,马诚;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1997年02期
3 但承龙,厉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规划学含义及实现途径分析[J];国土经济;2002年03期
4 龙花楼;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初探[J];现代城市研究;2001年03期
5 ;全省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会议要求 加大土地执法监察 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J];浙江国土资源;2005年10期
6 陶青山;李江风;王建龙;;土地可持续利用预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7 张小虎;付鲲鹏;田庆昌;雷国平;袁磊;;灰关联分析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10期
8 马兆生,王迎川,傅顺;论西部大开发中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成都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1年05期
9 杨波;杨亚军;;土地可持续利用机制研究综述[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陶静;;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浅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盼盼;朱玉碧;;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以重庆市梁平县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2 尚勇敏;吴骁骁;何多兴;;基于P-S-R模型的西南丘陵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3 耿兴华;;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角度看甘肃省小城镇发展的若干问题[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薛永森;;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综述[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林增杰;严星;;城市发展与土地可持续利用[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郭凯峰;王琳;;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基于地租理论的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罗伟;鄢志武;;乡村旅游开发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初步研究[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周青;;江苏省沿江产业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刘荣华;叶定英;陈彩珺;;土地开发整理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关系初探[A];“土地整理与城市化”研究文集[C];2003年
10 彭建;王仲麟;吴健生;李卫锋;;我国土地持续利用研究进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宣恩县珠山镇国土资源所 刘佰禄;[N];恩施日报;2011年
2 龙花楼;[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3 杨乐;[N];南宁日报;2008年
4 孙家驹;[N];学习时报;2007年
5 《湖州生态市建设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课题组;[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6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左玉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7 记者 应建勇 褚定华 通讯员 李风;[N];浙江日报;2005年
8 张海波 李慧;[N];北大荒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戚原;[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10 丁洪美;[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惠;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霞;新疆土地承载力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3 屈明;老库区反贫困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4 郭淑敏;都市型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5 黄云;三峡库区万州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王海平;湖南省常德市洞庭湖洪涝灾害区土地利用结构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7 李景刚;基于资源价值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8 牛彦军;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9 龙花楼;我国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操作化途径[D];北京大学;1999年
10 黄鹏;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雨航;哈尔滨市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袁方正;广州市城郊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马胜利;成都市城市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实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宋香;永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王帅;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资源衰竭工矿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徐静;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冀红;土地可持续利用监测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8 沈婧;新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9 王芳;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10 李雪敏;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城郊经济协调评估——以河北省新乐市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6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96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