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稻,鱼,虾,蟹共生
本文关键词:稻田养蟹模式的生态经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篇一:稻蟹共生应用技术研究
稻蟹共生应用技术研究
作者:吕东锋 汪清 马旭洲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18期
摘要[目的]探讨稻蟹共生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稻蟹共生稻田中对水稻生长状况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养蟹田水稻的许多经济性状及产量都优于对照稻田,综合经济效益也明显高于对照稻田。[结论]辽宁盘锦地区适合稻蟹共生技术大面积的推广。
关键词稻蟹共生;经济效益;产量;技术
中图分类号S3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18-05879-02
发展生态渔业,生产优质农产品和水产品是目前农业发展的方向[1]。稻蟹共生技术则是目前在北方水稻种植中广为推行的一项生态、高效农业的集成技术。稻田养蟹体系利用稻蟹共生,使能量和物质向有利于水稻、河蟹的方向流动,使稻蟹共生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进行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增加收入和合理利用资源[2]。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地区有约4 133.3 hm2的水稻种植面积,具有进行稻蟹共生技术的条件,笔者于2012~2013年对稻蟹共生进行了田间试验,以期为稻蟹共生技术在该地区的推广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试验地选择在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坝墙子,位于121°27′~122°29′ E,40°45′~40°27′ N。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土壤pH6.2,有机质21.3 g/kg,碱解氮含量96.71 mg/kg,速效磷含量14.6 mg/kg,速效钾172.8 mg/kg,该土壤肥力在该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试验材料供试水稻品种为辽星15;试验蟹种为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河蟹技术研究所提供的扣蟹。
1.3 试验方法试验布置在面积相同的相邻2块田里,2田块的土壤肥力相当:养蟹田(A) 0.3 hm2,不打农药,不除草;对照田(B) 0.3 hm2,不放河蟹,正常打药除草,每田块分别设3次重复,栽培管理基本一致。在离田埂0.5 m的周边挖一边环沟,环沟开口0.5~0.6 m,底宽0.4 m,深0.5 m,进排水口对角设置。同时加高四周的田埂,埂高0.6~0.7 m,顶宽0.5 m以上,做到坚固、夯实、平坦。稻田种植水稻采用大垄双行,宽行40 cm,窄行20 cm,穴距16 cm,约206 550穴/hm2,施有机肥1 050 kg/hm2作为基肥,施化肥105 kg/hm2作为提苗肥。6月初放蟹苗入稻田,放养6 000只/hm2,颗粒饲料早晚各投喂1次,每次2~3 kg,随着扣蟹不断脱壳、长大,饵料逐渐加量,定点、定时、定位进行投喂。对照田为常规稻田,种植模式与养蟹田相同,施有机肥1 050 kg/hm2作为基肥,施化肥375 kg/hm2,分2次施入,1次提苗肥,另1次分蘖肥。
采用相邻2块田对比试验,2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在2田块分别选择15窝水稻进行定窝、定时测量,每隔20 d取1次水样并观测水稻生长状况,测量株高、穗长、分蘖数、成穗数和穗粒数,计算成穗率;收获时进行测产和考种。
1.4数据统计与分析试验数据使用SPSS11.5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水稻生长及发育状况 水稻的最终产量与其各个时期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特别是与水稻产量的构成要素关系密切[3]。生长在良好环境中的水稻,其各个时期的产量构成要素均表现出良好态势。由表1可知,养蟹稻田的水稻株高略低于对照田,而每窝平均分蘖数均高于对照田,其成穗率和穗粒数稍低于对照田,每窝成穗数均高于对照田。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每公顷窝数×每窝成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1 000等于每公顷的产量,养蟹田产量为(6
859.95±52.36)kg/hm2,对照田产量为(5 992.5±36.74)kg/hm2,养蟹田产量比对照田增产11.36%~15.18%。
由表1可知,养蟹田和非养蟹田在株高、穗长、成穗数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分蘖数和穗粒数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P
3结论与讨论
(1)在稻蟹共生系统中稻田为河蟹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和丰富的天然饵料[4]。河蟹除了在田间担任除虫、除草的角色外,其爬行和觅食等行为不仅加快了稻蟹共生处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增强土壤的供肥能力,还可以促进水稻根部的通透性,改善稻田的通气条件[5-6]。稻蟹共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分蘖,增强秧苗的抗逆性,有利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高。稻田杂草也为河蟹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饵料,减少了中耕除草[7]。
(2)稻蟹共生的过程中河蟹的排泄物直接排入水田中,供水稻生长使用,为稻田土壤耕作层提供一定数量的有机肥源[8];同时,由于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也减轻了对农田环境的污染[9],提高了稻米和河蟹的质量,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稻田为河蟹提供了杂草、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水生昆虫等饵料,人工控制河蟹的天敌提高了河蟹的成活率,稻田水质比较清洁,河蟹发病率低,再加上人工投饵,使稻田中河蟹的生长发育比自然水体更快[10]。
(4)从综合经济效益来看,养蟹田的经济效益(31 003元/hm2)是对照田(20 390元/hm2)的1.52倍。
参考文献
[1] 宋素梅.稻鸭共育应用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4(1):130-131.
[2] 吕东锋,王武,马旭洲,等. 稻田生态养蟹的水质变化与水稻生长关系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0(4):233-235.
[3] 陈温福.北方水稻生产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4] 闫志利,林瑞敏,牛俊义,等. 我国稻蟹共作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前景展望[J].北方水稻,2008,38(2):5-8,27.
[5] 安辉,刘鸣达,王厚鑫,等.不同稻蟹生产模式对稻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2,26(3):581-586.
[6] 沈雪达,苟伟明. 我国稻田养殖发展与前景展望[J].中国渔业经济,2013,31(2):151-156.
[7] 吕东锋,王武,马旭洲,等.稻蟹共生对稻田杂草的生态防控试验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8):1574-1578.
[8] 杨勇. 养蟹稻田稻蟹安全生育与协调高产技术[J].北京农业,2014(1):145-146.
[9] 王昂,王武,马旭洲. 稻蟹共作模式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J].吉林农业科学,2013,38(3):89-92.
[10] 陈飞星,张增杰.稻田养蟹模式的生态经济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3):323-326.
篇二:稻蟹共生种养的特点
稻蟹共生种养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养蟹方式,是养殖业和种植业在人为条件下科学地结合起来,达到互利共生、高产、高效、无公害,立体开发利用的理想模式。
一、稻蟹共生种养的特点
1、种养结合,提高稻田利用率。有利于水稻生长,河蟹摄食稻田中的杂草、绿萍、底栖生
物、水草,并
大量消灭稻
叶蝉、螟虫等
害虫,其排泄
物可肥田。据
测定,连续3
年养蟹的稻
田,耕作层的
土壤有机质
提高了1倍左
右。这就促进
了水稻生长,
提高了水稻
产量。实践证
明,种养结合,可降低稻禾的发病率。
2、天然饵料多,降低养蟹成本。稻田为河蟹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稻田水浅、遮光,有利于河蟹隐蔽和蜕壳,浅水饵料生物多,有利于河蟹生长,因此在养蟹过程中,可减少投饵量,降低投入成本。稻田养蟹,稻蟹共生互利,投资少,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一般生产上稻蟹共生,当年蟹种亩产可达100~125公斤。稻谷亩产400~550公斤。
因此,稻蟹共生的生产结构,可将养殖业引进种植区,改变了单一的种植结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广大农村发展创汇农业,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篇三:虾稻共生
二、稻虾共生模式
1. 克氏原螯虾双季共生模式
(1)双季共生模式之一
每年4月份至5月初在回形沟和田形沟内每亩放养35kg左右幼虾,每公斤130尾左右。7月底8月初达到40g左右商品虾,全部捕捞留种与上市,除留种亲虾之外,每亩产量可达150kg。然后每亩再放养20kg左右优质留种亲虾,雌雄性比3:1,让其自行繁殖与孵化。至翌年5月份将达到达到规格的商品虾和产后亲虾达到全部捕捞上市,每亩产量也可达到150kg。清沟消毒后,再将捕捞的小商品虾留种继续生长,8月初达到40g左右,全部捕捞留种与上市。如此往复循环。
(2)双季共生模式之二
每年7—8月份在回形沟和田形沟内将克氏原螯虾亲虾按雌雄性比3:1放养在回形沟和田形沟内,让其自行繁殖。一般每亩放养40g以上的克氏原螯虾20kg。或者9月份克氏原螯虾抱卵虾放养在回形沟和田形沟内,让其自行孵化。一般每亩放养克氏原螯虾抱卵虾15kg。至翌年5月份将达到达到规格的商品虾和产后亲虾达到全部捕捞上市,每亩产量可达到150kg。清沟消毒后,再将捕捞的小商品虾留种继续生长,8月初达到40g左右,全部捕捞留种与上市,除留种亲虾之外,每亩产量也可达150kg。如此往复循环。
2. 克氏原螯虾单季共生模式
1、清沟消毒。放虾前10—15天,每亩稻田养虾沟用生石灰50kg,或选用其他药物,对饲养沟进行彻底清沟消毒,杀灭野杂鱼类、敌害生物和致病菌。
然后施肥培养饵料生物。一般每亩施有机农家肥500-800kg,农家肥肥效慢,肥效长,施用后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无影响,还可以减少日后施用化肥的次数和数量,因此,有农家肥的最好施农家肥,一次施足。
三、田间管理
在稻田中饲养克氏原螯虾,除要上足底肥外,不要求投喂人工饲料。可在虾沟内投一些水草,在螯虾的生长旺季可适当的投喂一些动物性饲料如锤碎的螺、蚌及屠宰厂的下脚料等。每天早、晚坚持巡田,观察沟内水色变化和虾活动、吃食、生长情况。田间管理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水稻保水、晒田、施肥、用药及克氏原螯虾的防逃、防害等工作。
1、晒田。稻谷晒田宜轻烤,不能完全将田水排干。水位降低到田面露出即可,而且时间要短,发现克氏原螯虾有异常反应时,则要立即注水。
2、稻田施肥。稻田基肥要足,应以施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在插秧前一次施入耕气层内,达到肥力持久长效的目的。迫肥一般每月一次,尿素5kg/亩,复合肥10kg/亩,或用人、畜粪堆制的有机肥,对克氏原螫虾无不良影响。禁用对克氏原螯虾有害的化肥如氨水和碳酸氢铵。施迫肥时最好先排浅田水,让虾集中到环沟、田间沟之中,然后施肥,使化肥迅速沉积于底层田泥中,并为田泥和水稻吸收,随即加深田水至正常深度。
3、水稻施药。克氏原螯虾对许多农药都很敏感,稻田养虾的原则是能不用药时坚决不用,需要用药时则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及生物制剂。施农药时要注意严格把握农药安全使用浓度,确保虾的安全,并要求喷药于水稻叶面,尽量不喷入水中,而且最好分区用药。防治水稻螟虫,亩用200ml的18%杀虫双水剂加水75kg喷雾;防治稻飞虱,亩用50g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加水25kg喷雾;防
治稻条斑病、稻瘟病,亩用50%消菌灵40g加水喷雾;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亩用增效井岗霉素250ml加水喷雾。水稻施用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含鞠酯类的杀虫剂,以免对克氏原螯虾造成危害。喷雾水剂宜在下午进行,因稻叶下午干燥,大部分药液吸附在水稻叶上。同时,施药前田间加水至20cm,喷药后及时换水。
4、种草。在环沟、田间沟移栽水草,如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稻田克氏原螯虾饲养沟水草覆盖面以20%-25%为宜,且以零星、分散为好。
5、防逃、防病害。每天巡田时检查进出水口筛网是否牢固,防逃设施是否损坏。汛期防止漫田,发生逃虾的事故。
6、稻田饲养克氏原螯虾,其敌害较多,如蛙、水蛇、泥鳅、黄鳝、水鼠等,除放养前彻底用药物清除外,进水口时要用20-40目纱网过滤;平时要注意清除田内敌害生物。
二、冬闲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
不论是一季中稻还是二季稻,不论是低湖稻田、冷浸稻田还是一般稻田,中稻和晚稻收割后,稻田要空闲到第二年的4~6月份才开始种稻。利用冬闲的这段时间来养殖克氏原螯虾,每亩可收获50~150kg的克氏原螯虾商品虾,经济效益可达400~1200元。
1、稻田的条件与准备。稻田的面积宜大,一般几十亩至上百亩。田埂较高,能关住40-60cm的水深。田埂内沿四周开挖宽1.0—1.5m,深0.8m的沟,面积较大的田,中间还要开挖“十”字形或“井”字形沟,沟宽0.5—1.0m,深0.5m。其它准备与前述的稻田养虾相同。
2、克氏原螫虾的放养。中稻和克氏原螯虾的连作,在克氏原螯虾的放养上有三种模式。
(1)放种虾模式。每年的7—9月份,在中稻收割之前1—2个月,往稻田的水沟中投放经挑选的克氏原螯虾亲虾。投放量每亩40g左右的亲虾15-20kg,雌雄比例3:1。亲虾投放后不必投喂,亲虾可自行摄食稻田中的有机碎屑、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周丛生物及水草,稻田的排水、晒田、割谷照常进行。中稻收割后随即灌水,施放腐熟的有机草粪肥,培肥水质。待发现有幼虾活动时,可用地笼捕走大虾。
(2)投放抱卵虾模式。每年的8—10月份当中稻收割前后,往稻田中投放抱卵虾。投放量为每亩12—15kg。抱卵虾投放后不必投喂人工饲料,但要投施一些牛粪、猪粪、鸡粪等腐熟的农家肥,培肥水质。抱卵虾可自行摄食稻田中的有机碎屑、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周丛生物、水草及猪、牛粪。待发现有幼虾活动时,可用地笼捕走大虾。
(3)投放幼虾模式。每年的9月份当中稻收割后,用木桩在稻田中营造若干深20cm左右的人工洞穴并立即灌水。往稻田中投施腐熟的农家肥,每亩投施量在250—300kg,均匀地投撤在稻田中,没于水下,培肥水质。往稻田中投放刚离开母体的幼虾2—3万尾/亩,在天然饵料生物不丰富时,可适当投喂一些鱼肉糜、动物屠宰场和食品加工厂的下脚料等,也可人工捞取枝角类、桡足类投喂。
上述三种模式整个秋冬季,注重投肥、投草,培肥水质。一般每半个月投一次水草,施一次腐熟的农家草粪肥。天然饵料生物丰富的可不投饲料,天然饵料生物不足时可适当投喂鱼糜、螺蚌肉等人工饲料,也可人工捞取枝角类、桡足类
投喂。当水温低于15℃,可不投喂。冬季克氏原螯虾进入洞穴中越冬,到第二年的2月份水温回升后从洞穴出来。此时用调节水深的办法来控制水温,促使水温更适合螯虾生长。并加强投草、投肥,培养丰富的饵料生物,一般每亩每半个月投一次水草,约50—100kg;每半个月投一次发酵的猪牛粪,约50-100kg。有条件的每日还可适当投喂人工饲料,以加快螯虾的生长。可用的饲料有鲤鱼的人工配合饲料,饼粕、谷粉,碎的螺、蚌及动物屠宰场酌下脚料等,投喂量以稻田存虾重量蚓2%加减,傍晚投喂。人工饲料、饼粕、谷粉等在养殖前期每亩投量在500g左右,养殖中后期每亩可投1000-1500g;螺蚌肉可适当多投。3月底用地笼开始捕虾,捕大留小,一直到6月初中稻田整田前,将田中的克氏原螫虾全部捕起。
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主要注意施肥、用药和灌水。
一、稻田工程建造
稻田工程建造包括田埂加固、进排水口的防逃设施、环沟、田间沟、遮阴棚等。环沟指沿田埂四周开挖虾沟,宽1.0—1.5m,深0.8m。田间沟指在面积较大的稻田中间开挖的十字沟。其沟宽0.5—1.0m,深0.5m。
二、幼虾放养
幼虾放养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点。
1、清沟消毒。放虾前10—15天,每亩稻田养虾沟用生石灰50kg,或选用其他药物,对饲养沟进行彻底清沟消毒,杀灭野杂鱼类、敌害生物和致病菌。
2、施足基肥。放虾前7-10天,田沟中注水50-80cm,然后(转载于: 海 达 范 文网:2015稻,鱼,虾,蟹共生)施肥培养饵料生物。一般每亩施有机农家肥500-800kg,农家肥肥效慢,肥效长,施用后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无影响,还可以减少日后施用化肥的次数和数量,因此,有农家肥的最好施农家肥,一次施足。
3、移栽水生植物。虾沟内栽植轮叶黑藻、金鱼藻等沉水性水生植物,或在沟边种植蕹菜、水葫芦等。但要控制水草的面积,—般水草占虾沟面积的20%-25%,以零星分布为好,不要聚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虾沟内水流畅通无阻塞。
4、过滤及防逃。进、排水口要安装竹箔、铁丝网及网片等防逃、过滤设施,严防敌害生物进入。
5、幼虾放养。克氏原螯虾虾苗虾种在放养时要试水,试水安全后,才可投放幼虾。克氏原螯虾在稻田中饲养时,放养方法有几种:一是头一年的7—9月份将克氏原螯虾的亲虾直接放养在稻田内,让其自行繁殖,根据稻田养殖的实际情况,一般每亩放养40g以上的克氏原螯虾20kg,雌雄性比3:1。第二年采用免耕法种植水稻。二是在5月份水稻栽秧后,投放克氏原螯虾幼虾,规格为2-4cm,投放数量为每亩5000-8000尾。克氏原螫虾在放养时,要注意幼虾的质量,同一田块放养规格要尽可能整齐,放养时一次放足。
三、田间管理
在稻田中饲养克氏原螯虾,除要上足底肥外,不要求投喂人工饲料。可在虾沟内投一些水草,在螯虾的生长旺季可适当的投喂一些动物性饲料如锤碎的螺、蚌及屠宰厂的下脚料等。每天早、晚坚持巡田,观察沟内水色变化和虾活动、吃食、生长情况。田间管理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水稻保水、晒田、施肥、用药及克氏原螯虾的防逃、防害等工作。
1、晒田。稻谷晒田宜轻烤,不能完全将田水排干。水位降低到田面露出即
可,而且时间要短,发现克氏原螯虾有异常反应时,则要立即注水。
2、稻田施肥。稻田基肥要足,应以施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在插秧前一次施入耕气层内,达到肥力持久长效的目的。迫肥一般每月一次,尿素5kg/亩,复合肥10kg/亩,或用人、畜粪堆制的有机肥,对克氏原螫虾无不良影响。禁用对克氏原螯虾有害的化肥如氨水和碳酸氢铵。施迫肥时最好先排浅田水,让虾集中到环沟、田间沟之中,然后施肥,使化肥迅速沉积于底层田泥中,并为田泥和水稻吸收,随即加深田水至正常深度。
3、水稻施药。克氏原螯虾对许多农药都很敏感,稻田养虾的原则是能不用药时坚决不用,需要用药时则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及生物制剂。施农药时要注意严格把握农药安全使用浓度,确保虾的安全,并要求喷药于水稻叶面,尽量不喷入水中,而且最好分区用药。防治水稻螟虫,亩用200ml的18%杀虫双水剂加水75kg喷雾;防治稻飞虱,亩用50g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加水25kg喷雾;防治稻条斑病、稻瘟病,亩用50%消菌灵40g加水喷雾;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亩用增效井岗霉素250ml加水喷雾。水稻施用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含鞠酯类的杀虫剂,以免对克氏原螯虾造成危害。喷雾水剂宜在下午进行,因稻叶下午干燥,大部分药液吸附在水稻叶上。同时,施药前田间加水至20cm,喷药后及时换水。
4、种草。在环沟、田间沟移栽水草,如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稻田克氏原螯虾饲养沟水草覆盖面以20%-25%为宜,且以零星、分散为好。
5、防逃、防病害。每天巡田时检查进出水口筛网是否牢固,防逃设施是否损坏。汛期防止漫田,发生逃虾的事故。
6、稻田饲养克氏原螯虾,其敌害较多,如蛙、水蛇、泥鳅、黄鳝、水鼠等,除放养前彻底用药物清除外,进水口时要用20-40目纱网过滤;平时要注意清除田内敌害生物。
五、捕捞
稻田饲养克氏原螯虾,只要一次放足虾种,经过2个月的饲养,就有一部分克氏原螯虾能够达到商品规格。长期捕捞、捕大留小是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将达到商品规格的克氏原螯虾捕捞上市出售,未达到规格的继续留在稻田内养殖,降低稻田中克氏原螯虾的密度,促进小规格的螫虾快速生长。在稻田捕捞克氏原螯虾的方法很多,可采用虾笼、地笼网及抄网等工具进行捕捞,最后可采取干田捕捞的方法。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采用虾笼、地笼网起捕,效果较好。傍晚将虾笼和地笼网置于稻田虾沟内,每天清晨起笼收虾。或者一个人用一定密度网眼的抄网在虾沟中来回抄捕,规格较小的虾从网眼逃逸,符合规格的虾被捕捉,效果很好。最后在稻田割谷前排干田水,将虾全部捕获。
篇四:稻鱼共生、轮作技术
稻鱼共生、轮作技术 2010年主推技术4:稻鱼共生、轮作技术
“稻鱼共生”和“稻鱼轮作”是根据水稻、鱼虾的共生互利特点及两物种生长发育对环境的需求,合理配臵时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一种生态种养结合模式。我省稻田养鱼历史悠久,青田的稻田养鱼还被列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近几年来,随着稻田养殖技术进步,我省稻田养鱼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已从过去的粗放型养殖向稻鱼提质增产型的稻鱼共生、稳粮增效型的稻鱼轮作方式转变,形成了“亩产千斤粮、300斤鱼、1000元利润”的典型稻鱼共生模式和“早稻—秋季虾—春季虾”一年三轮作的稻虾轮作模式、“养一轮甲鱼种一季稻”的鳖稻轮作等模式,促进了粮食稳定和农民的增收,实现了稻鱼的双丰收。
【增产增效情况】稻鱼共生生态养殖模式,鱼类每亩可增产10千克以上,水稻增产4%以上;稻虾轮作模式,水稻亩产量400~500千克,虾亩产50~60千克,实现亩利润3000元。
【技术要点】
(一)稻鱼共生模式
1.技术特点。通过加高和固化田埂提高水位、改水稻密植为适当稀植、选种高分蘖能力的水稻品种、改依赖化肥生产为通过加强鱼虾投饲增肥增产等措施,以建立稻田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实现“亩产千斤粮、300斤鱼、1000元利润”,达到少施化肥农药、提高稻虾品质、增加稻鱼产量和效益目标。
2.配套技术。
(1)种养设施改造。首先,养鱼稻田要选择不渗漏、保水性强,水源充足、水质好、进排水方便、光照条件好,并尽量能集中连片的低洼田畈,便于管理。其次,须加宽田埂并夯实,以水泥抹面,石砌田埂以水泥勾缝或浆砌,防止田埂崩塌;田埂高出稻田0.4~0.6米,确保可蓄水0.3米以上。在进、排水口安装拦鱼栅,可用60~80目过滤网片拦截,防止逃鱼;水源条件较差的田块,可在进水口处开挖一个10~20米2的鱼坑,深度0.5米以上。养鱼稻田不开沟,但养蛙和养殖甲壳类稻田要按稻田养鱼规范进行挖沟,形成水陆两栖生态环境,沟内可种植水草。
(2)水稻品种的选择与栽培。稻田养鱼一般以种植单季稻为好,水稻品种选择要求茎秆粗壮,株形中偏上,分蘖力、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质丰产水稻品种,可选两优培九、能优异号、中浙优1号等,具体品种要视各地气候等种植条件而定。
(3)鱼虾苗种放养。①鱼苗鱼种。养殖品种以适合稻田环境生活的田鱼、泥鳅为主,稻田秧苗返青后就可放养鱼种。养殖田鱼每亩放养尾重15~100克的冬片鱼种300~800尾,或大规格夏花鱼种1000~1200尾;如果采用套养方式,可放养冬片鱼种500尾,夏花鱼种800~1000尾,既可出产成鱼150公斤,又可培育鱼种100公斤,解决翌年鱼种供应问题。养殖泥鳅每亩放养3~4厘米鳅种2.5万尾左右。用3~5%有食盐水消毒10~15分钟后小心地放入稻田中。②小龙虾。稻田养殖小龙虾,放养方式有3种。一是将亲虾直接放养在稻田内,让其自行繁殖。一般每亩放养20~30尾/公斤的亲虾20~50公斤;二是直接从市场购买或人工捕捉小龙虾幼虾放养,一般每亩放养250~600尾/公斤的幼虾60~120公斤;三是以放养当年人工繁殖的小龙虾稚虾为主,放养时间在7~9月份,每亩放养稚虾1.5~3.5万尾。
放养时,用3%食盐水浸浴虾体3分钟左右。③河蟹苗。蟹种放养在直播三叶期或移栽定植7~10天后,一般亩投放规格为60~160只/kg的蟹种4~8kg。同一块稻田选择规格一致、体质健壮的蟹种进行放养。
(4)饲料的选择与投喂。除可利用稻田一些天然动植物饵料外,加强投饲是增产增效的关键。要合理投喂鱼用颗粒饲料和米糠、麸皮等下脚料和青饲料等农家饲料,做到定点、定时、定质、定量投喂。①稻田养鱼。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日投饲量均为鱼体总重量的5%左右,具体根据天气、鱼吃食情况等酌情增减。前期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适量搭配农家饲料,后期以农家饲料为主,逐步减少颗粒饲料投饲量。②稻田养小龙虾。一般7~9月份以投喂菜粕、麦麸、水陆草、瓜皮、蔬菜等植物性饲料为主;10~12月多投一些动物性饲料,日投喂量为虾体重6%~8%,早、晚各投喂1次,晚上投喂日饵量70%;冬季每隔3~5天投喂1次,于日落前后进行,投喂量为虾体重的1%~2%;来年4月份,逐步增加投饲量,确保小龙虾吃饱、吃好。③稻田养河蟹。河蟹的饲料有米糠、谷粉、浮萍、大米、稻谷,还有鱼粉、豆饼、蚯蚓、轧碎的螺蛳、动物内脏等。一般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地点应在水沟两侧的岸边上,或投在预先设好的食台上,投喂量每天应掌握在河蟹总体重的3%~5%。
(5)种养管理。①施肥。种养前先施足基肥,养鱼虾蟹后,无需施追肥。确需施氮肥的,按少量多次的原则施用。②用药要求。稻田养殖水稻病虫害极少发生,若要防病治虫,水位必须保持在30厘米以上,农药可选用杀虫双、稻瘟灵、叶蝉散、扑虱灵、叶枯灵、龙克菌、三环唑、井岗霉素等,且要施在叶面上或禾杆上,并严格控制施用量和执行休药期;水剂宜在下午施,粉剂在早晨施;避免使用五氯酚钠、杀灭菊酯等剧毒农药。③日常管理。要坚持每天巡田,保持水质清新,保证防逃设施完好,及时清除水蛇、老鼠等敌害生物。加强水位管理,秧苗返青前,水位控制在5~10厘米,放养鱼种后,逐步提升到10~30厘米以上,特别是雨季和台风季节要加强巡田,防止漏水、漫水及田埂冲垮等事件发生。
(二)稻虾轮作模式
1.技术特点。改单季晚稻为一季早稻一茬或两茬青虾;选择塑盘育秧和机械插秧方法,以推迟早稻插种时间,相对延长青虾养殖期;收割完早稻后要对田块进行挖沟改造方可养殖青虾。
2.茬口衔接。种稻季节:4月上旬育秧,5月中旬插秧,7月下旬至8月初收获;秋季虾养殖季节:7月底~8月上中旬放养放青虾虾苗,10月中旬开捕,分批上市至春节;春季虾养殖季节:利用秋季虾捕大留小,至2月放虾苗,5月中旬捕毕。
3.配套技术。
(1)水田改造。选择水土资源较匹配、分布均匀且易改造的连片低洼田畈。如以收割完稻后的10亩长方形田块为例,要在田块四周挖宽1.50米、深0.2~0.3m的环沟,筑坝0.7~0.8m高,以尽量保持挖出之土方与加固夯实池埂所用土方相当。进排水口用60~80目过滤网片拦截;10月中旬起在大田周围的环沟内设臵若干个虾笼或小地笼便于收捕。
(2)稻的栽培。选金早47等,于4月上中旬抢晴播种,亩播种量4~5 kg;播种前做好晒种、选种浸洗等准备,并采用塑盘育秧和机械插秧方法。种稻中注意:一要重除草。早稻直播田除了在翻耕前消灭老草,在播种后重点抓“一封、二杀、三拨”三项措施;二要巧施
肥。早稻直播因群体较大、生育期长,总施肥量稍多,遵循“前重、中轻、补后足”的施肥原则。即前期多施肥,促进稻苗早发,多分蘖、长大蘖;中期少施肥或不施,控制群体生长,防止无效分蘖发生,提高成穗率;后期根据苗情补施穗肥或根外追肥;三要勤灌水。播种后塌谷至秧苗二叶一心期保持田面湿润,以后浅水促分蘖;30天后及时搁田,先轻后重、分次搁田、引根深扎;6月上旬复水施保花肥;后期要干湿交替,不宜过早断水以免引起早衰;收割前5天左右停水,便于机械收割。
(3)虾的养殖。第一茬秋季苗亩放养2~4厘米青虾种3~3.5万尾,第二茬春季苗亩放虾种2~2.5万尾。适量套养花鲢,亩放夏花100~150尾或仔口鱼种15~20尾。养虾管理主要用:一是适度施肥。早稻收割后经大田过滤注水30cm左右,堆积充分发酵腐熟鸭窠100公斤/亩或泼施尿素5公斤/亩于大田及四角,培育生物饵料使肥水有度、保持水质稳定;二是合理投食。用颗粒饲料辅以米糠、麸皮等混合料泼撒投食,期间每隔半月添加一定量的大蒜素等药物拌饵,遵循“四定、三看”原则以及虾体蜕壳等因素灵活撑控投喂量,日投料量控制在3%~6%,以散投在四周浅水区及附着物上为佳;三是调控水质。养殖前期每隔3~5天注水1次,逐步加高虾池水位;中后期每周注水1次,每次6~10厘米;养殖期间用10ppm生石灰隔20~30天化浆泼洒;四是日常事项。坚持巡塘,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检查养虾沟及进、出水口设施完好与否,以防青虾逃逸。适时轮番张捕、捕大留小、分档聚集,确保鲜活虾体批价上市。
【适宜区域】 全省稻田种植区
篇五:2015年挂帮稻田养鱼信息报道
县委副书记黄增荣深入挂帮点谷陇镇帮扶
来源:且兰黄平网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10日
为进一步推动全县同步小康驻村帮扶工作,充分展示“第一书记”想在第一、干在第一的责任担当。7月8日,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黄增荣(挂职)率领州农委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一行,深入挂帮点黄平县谷陇镇为当地群众发放鱼苗,开展驻村帮扶调研工作。
在鱼苗发放现场,黄增荣书记亲自将鱼苗送到养殖户和困难群众手中,技术人员耐心讲解稻田养鱼的注意事项和技术要求,发放秩序良好。黄增荣书记再三叮嘱,要认真遵循稻田养鱼的技术要领,大力发展稻田养鱼产业,通过养殖水域集中连片管理、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提高稻田鱼商品率,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因稻田养鱼具备“短、平、快”的特点,适合田块零碎的山区农户养殖,且谷陇镇苗族群众有稻田养鱼的习惯和基础,州农委连续三年向当地农户免费发放鱼苗,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据了解,本次共计发放免费鱼苗7500斤,涉及山坪、加巴、岩门司等14个村400户群众,740余亩稻田,经初步测算可实现预期创收204.3万元。
在谷陇村村委会办公室,作为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黄增荣书记主持召开谷陇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会议,认真听取了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员关于近期村办公运转、基层党组织建设、“三特三留”、精准扶贫等工作的情况汇报。黄增荣书记要求:要主动解决村委会办公设施陈旧老化的问题,树立干净整洁有序的办公环境,积极营造“党员干部群众之家”的氛围;要牢固树立干净担当的工作作风,加强作风建设,自觉履行“三严三实”的实践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党员领导干部在创业带富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扎实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州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调查摸底,认真填制“扶贫手册”,,将帮扶措施与群众的发展意愿充分结合,为全面实现同步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贵州黔东南州黄平县6个100万稻田养鱼工程正式实施
2015-07-03 10:15:00 中国水产养殖网 出处:黄平县农业局 吴婷
2015年6月25日,由黄平县农业局申请省级经费8万元,自配资金4.5万元,购鱼种(建鲤)6500斤,尾数65000尾,向旧州大碾房村和浪洞后寨村共计500亩的稻鱼共生养殖示范户发放,并由县农业局局领导和渔业推广技术员指导示范户按规程将鱼种放入稻田中。
据了解,黄平县养鱼稻田面积宽广,水源丰富水质良好,十分适宜水产养殖的环境条件,随着近年来鱼类市场价值的提升,经济效益良好,是农民丰产增收的好路子。为有效推进稻田养鱼工程工作,今年以来,县渔业推广站多措并举,以抓示范稻田养鱼为核心,积极推动稻田养鱼工作,多次下到示范点指导示范稻田养鱼户进行田埂加高加固、鱼沟、鱼溜的开挖和要求等工作,切实做好稻田养鱼技术指导服务。
今年全县实施养鱼稻田面积5.15万亩,其中乡镇推广稻田养鱼面积7000亩,县级稻田养鱼示范面积500亩。
黄平县安排1800万元重点实施稻田养鱼
来源:且兰黄平网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13日
日前,从黄平县扶贫办了解到,黄平县2015年将统筹180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重点实施稻田养鱼工程,覆盖全县10个乡镇,受益贫困人口达6966人,这也是黄平县“211”绿色生态现代农业工程之一的10万亩稻鱼生态种养工程。
“稻田养鱼,成本低,投资少,不投任何饲料,施点农家肥,就有可观的收入”,这在当地农民中已达成普遍共识。近年来,黄平县重点打造10万亩稻鱼生态种养工程,稻田养鱼已成为当地农
发布时间: 2015-07-17 作来源:黔东南日报-黔东南新闻网
黔东南新闻网讯 近年来,黄平县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稻田养鱼”工程,把推广稻田精养高产技术作为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来抓,稻田养鱼已经成为该县农民致富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实施“稻田养鱼”工程,就是改变传统的农业模式,在一年四季水源充足的地方,利用原有稻田将田坎加固加高,不再种植水稻,通过在稻田中配置增氧机以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投放优质大规格鱼种以提高单产、施放光合细菌以改善稻田水质、加强病害防治、投喂全价配合饲料或自己配制饲料、强化饲养管理等措施作为稻田精养高产技术,从而提高稻田养鱼单产,平均每亩稻田产商品鱼可达400-500公斤。
据悉,今年该县推广“稻田养鱼”示范模式有50多户,养鱼面积达5000多亩,仅推广“稻田养鱼”一项,户均可增收4-5万元。该县旧州镇天官村移民农户潘开林告诉笔者,天官村有5户从事“稻田养鱼”,规模在5亩到20亩不等,按亩产鲜鱼450公斤计算,每市斤卖到12至15元不等,每亩可为农民增收4000-5000元,比直接种植水稻收入还高2倍。目前稻田养鱼已成为该县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新兴产业。
贵州黔东南镇远县“六个100万”工程--稻田养鱼示范项目通过州级验收
2015-09-10 11:02:00 中国水产养殖网 出处:镇远县人民政府网站
2015年9月8日,州农委总经济师石建东、州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欧阳成、州水产站副站长杨
玉梅一行5人组成验收组到镇远县实地测产验收2015年稻田养鱼项目,镇远县人大副主任杨锦、县农业局、县统计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此次验收。
据了解,2015年镇远县稻田生态种养工程投入资金212万元,实施面积18020亩,投放360余万尾,涉及12个乡镇,覆盖农户6328户。验收组抽取了金堡镇秀地村稻鱼示范基地进行测产,秀地村稻田养鱼项目500亩,投入资金15万元,购鱼苗75000尾,涉及农户500余户,按照每亩投放规格10-15厘米鲤鱼鱼苗标准,饲养周期120多天。
本文关键词:稻田养蟹模式的生态经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0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230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