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边缘化与生态环境脆弱共存的特征,本文提出生态经济是民族地区打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依据不同民族地区的生态经济特点,提出了不同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边缘化 生态脆弱 生态经济
【基金】: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资助
【分类号】:F127.8;F205
【正文快照】: 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以及制度等各方面因素,民族地区在发展中呈现出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的一些重要特征。本文的民族地区数据指我国整个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和120个民族自治县(旗)。1民族地区面临经济社会发展边缘化和生态环境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晓华,张小林;边缘化地区特征、形成机制与影响——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5期
2 温军;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资源科学;1999年02期
3 张笑秋;贵州民族地区的生态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04期
4 董锁成,张小军,王传胜;中国西部生态—经济区的主要特征与症结[J];资源科学;2005年06期
5 唐秀玲,何新华,彭宏祥,陈成斌;广西石山区土地石漠化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年03期
6 任凯;;西藏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探析[J];经济前沿;2007年01期
7 张小平;新疆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思考[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晓四;孙满英;;长三角一体化下皖江城市反边缘化策略[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2 俞水香;;新疆在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中的战略定位[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7年04期
3 黄钰铃;惠二青;李靖;;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成因及防治初探[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年01期
4 吴全;朝伦巴根;王桂华;高科;;内蒙古土地整理与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S1期
5 林中衍;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经济治理模式[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6 陈晓华;张小林;;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皖江城市空间整合[J];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08期
7 李鹏;西南石灰岩山区矿产资源开发问题的探讨[J];矿产与地质;2000年06期
8 陈晓华,张小林;边缘化地区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产业生态化创新策略[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史海珠;青海环境问题的环境社会学探析[J];青海环境;2004年01期
10 董宾芳;;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研究——以滇黔桂三省区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京华;章家恩;;广西农业生态安全问题及其生态建设对策探讨[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汪中华;我国民族地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2 薛忠歧;银川平原植被生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遥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相震;城市环境复合承载力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4 况顺达;贵州马别河流域岩溶石漠化遥感评价及其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姚宏;西康铁路沿线秦巴山地自然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马静;内蒙古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问题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3 李春香;荒漠内陆河流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效益评价[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4 邢永建;基于“RS”技术的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5 孙静;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内蒙古“三牧”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6 蒋易强;西部开发中的“三农”项目实施效果分析[D];重庆大学;2007年
7 黄国林;香港经济边缘化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董华英;山西大寨村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俊清,崔国发;西北地区天然林保护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理论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郑度;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J];地理研究;1998年01期
3 傅伯杰,刘国华,孟庆华;中国西部生态区划及其区域发展对策[J];干旱区地理;2000年04期
4 张景秋,杨吾扬;中国临海地带空间结构演化及其机制分析[J];经济地理;2002年05期
5 杨军昌,杨益华,丁仁船;略论贵州农村的贫困与反贫困问题[J];农村经济;2002年10期
6 傅伯杰;农业生态区划几个问题初探[J];农村生态环境;1985年04期
7 包维楷,陈庆恒;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问题的探讨[J];山地学报;1999年01期
8 高甲荣,王礼先,谢宝元,陈丽华,杨光轩,彭天魁;北京市密云县农业生态经济分区[J];生态经济;1999年01期
9 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区域差异规律研究[J];生态学报;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 Hackerman;侯国清;;边缘化学[J];世界科学;1980年05期
2 陈文;谈我区的基本建设规模问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1年05期
3 张邦强 ,冯良勤;对口支援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1年04期
4 柳思维 ,游祖昆;从湘西看集市贸易对发展民族经济的作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5 ;政策落实,休养生息,连续四年增产增收——1980年四川省107个生产队的收益分配情况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1981年04期
6 边古;生产力布局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讨论[J];经济地理;1982年03期
7 王岩峰;开展地区间经济联合是我区治穷致富的重要途径[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2年04期
8 李春萌;跨地区经济协作与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9 严维同;关于宁夏工业调整的几个问题[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10 程法光 ,沙全一 ,李彦和 ,汪铮 ,仲民安 ,邓先录 ,张定富;开创宁夏经济建设新局面 为争塞上花更艳 欲束群策系笔端[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宗放;;社会变迁中的民族地区电影事业——甘孜州电影事业现状调查研究[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2 汪春燕;;宗教问题 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A];改革 求实 创新——青海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8年
3 李福珊;;对当前民族地区宗教工作的思考[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4 吴花才;;略论培养和选拔民族地区优秀年轻干部[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5 刘孝瑜;;略论民族学的定义和对象[A];民族学研究第一辑——首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0年
6 秋浦;;民族学与现代化[A];民族学研究第五辑[C];1983年
7 程昭星;;二元相融 脱贫致富[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8 韦青峰;;民族学要加强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总体研究[A];民族学研究第九辑[C];1990年
9 张江华;;现实生活中提出的有待解决的问题[A];民族学研究第九辑[C];1990年
10 宋蜀华;;我国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中民族学与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A];民族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辑;众博士关注西部民族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记者 蔺红 海坚;加强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支持受关注[N];中国税务报;2000年
3 穆永吉(作者系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族地区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N];甘肃日报;2000年
4 记者 张学虎;加快民族经济发展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N];甘肃日报;2000年
5 伍文义;民族教育应具备大教育观念[N];贵州政协报;2000年
6 记者 蔡旭;少数民族人口出生率下降[N];健康报;2000年
7 记者 许鹤;巩固“普九”成果 发展民族教育[N];吉林日报;2000年
8 娘毛加;民族地区幼儿识字教学谈[N];青海日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胡果;挚言热望聚西部[N];人民日报;2000年
10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职教改革发展[N];人民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高峰;六朝民族政策与民族融合[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万红;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市场的起源与历史形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刘云刚;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机制及其调控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陈烨;转型与发展:民族问题与政治稳定[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李澜;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6 于·布仁巴雅尔;民族地区乡村实用科技推广培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吴建国;现代化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论稿[D];四川大学;2003年
8 赵卫东;延安文学体制的生成与确立[D];浙江大学;2004年
9 闫天池;中国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10 朱玉福;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族法规体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军红;边缘化的江淹——论“江郎才尽”及其文学史意义[D];郑州大学;2000年
2 覃琮;大化瑶族自治县义务教育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方远平;多元文化空间冲突与融合的理论分析与区域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文健;壁画的界定及展望[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5 徐孝勇;创新与凉山州经济发展[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6 张翔云;中国基础教育机会平等的现状及对策[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何维嘉;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徐锰;民族地区支教对象调查(个案)及相关对策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朱家安;科教兴市 任重道远[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和磊;边缘化生存[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0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290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