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市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灰色关联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22 10:23
为增强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算了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基于省域研究尺度,山东省的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关联程度高,证明该区域两者之间的协调性良好。基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研究尺度,该区域两者之间表现出的特征不同于山东省整体。针对表现特征不同提出了相关意见,以期利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带动整个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促进山东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绿色科技. 2020,(24)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2.2 数据来源
3 研究方法及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体系构建
3.2 灰色关联分析
3.3 优劣势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省域尺度
4.2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尺度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武威市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J]. 晋艺波,苏丽娟,张玉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2]生态审计视角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 卢燕. 审计与理财. 2019(05)
[3]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J]. 樊荣,孙希华.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6)
[4]新疆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性评价研究[J]. 王彦发,马琼.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8(12)
[5]中国区域经济-科技-农业现代化-生态环境耦合度空间差异分析[J]. 张红丽,仝文静. 江苏农业科学. 2018(22)
[6]生态茶叶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性研究[J]. 徐雪峰. 福建茶叶. 2018(11)
[7]生态文明视域下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区域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分析[J]. 刘松,石宝军. 生态经济. 2018(11)
[8]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张彩霞,赵君妹. 统计与管理. 2018(10)
[9]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区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J]. 王羽,王宪恩. 环境保护. 2018(06)
[10]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利用灰色关联分析[J]. 王振山,张绍良,陈浮,侯湖平,高科,周晓宇.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7(04)
硕士论文
[1]株洲市县域经济绿色发展评价研究[D]. 曾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153609
【文章来源】:绿色科技. 2020,(24)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2.2 数据来源
3 研究方法及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体系构建
3.2 灰色关联分析
3.3 优劣势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省域尺度
4.2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尺度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武威市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J]. 晋艺波,苏丽娟,张玉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2]生态审计视角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 卢燕. 审计与理财. 2019(05)
[3]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J]. 樊荣,孙希华.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6)
[4]新疆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性评价研究[J]. 王彦发,马琼.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8(12)
[5]中国区域经济-科技-农业现代化-生态环境耦合度空间差异分析[J]. 张红丽,仝文静. 江苏农业科学. 2018(22)
[6]生态茶叶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性研究[J]. 徐雪峰. 福建茶叶. 2018(11)
[7]生态文明视域下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区域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分析[J]. 刘松,石宝军. 生态经济. 2018(11)
[8]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张彩霞,赵君妹. 统计与管理. 2018(10)
[9]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区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J]. 王羽,王宪恩. 环境保护. 2018(06)
[10]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利用灰色关联分析[J]. 王振山,张绍良,陈浮,侯湖平,高科,周晓宇.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7(04)
硕士论文
[1]株洲市县域经济绿色发展评价研究[D]. 曾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153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153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