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劳务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2 12:41
20世纪80年代,第三方劳务正式传入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步入转型期,员工下岗、失业成为普遍现象。与此同时,营利性的民间职业介绍机构开始寻求新的利润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劳务派遣获得飞速发展。之后,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方劳务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和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日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弊端——派遣员工在用工单位和派遣机构的双重倾轧下而处境堪虞、由此带来的日益增多的劳资纠纷和紧张的劳资关系、雇佣结构的二元化、低收入人群规模不断扩大、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等,生态环境建设的缺位对第三方劳务健康发展的制约影响开始凸显,第三方劳务这一命题也因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和关注。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对于第三方劳务发展进程研究和生态环境建设研究的基础上,将人才生态环境的建设引入到第三方劳务中,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以美国教育心理学者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环境理论结构为框架体系,将我国第三方劳务生态环境划分为微观、中观、外观和宏观环境四个层次:在对微观环境构成主体——派遣机构、用工单位、派遣...
【文章来源】:西华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内容框架
2 基础理论与相关研究综述
2.1 第三方劳务研究综述
2.1.1 第三方劳务的定义
2.1.2 第三方劳务研究综述
2.2 人才生态环境研究综述
2.2.1 人才生态环境理论起源
2.2.2 人才生态环境国内研究综述
2.2.3 第三方劳务人才生态环境研究
2.2.4 人才生态环境的定义
2.2.5 第三方劳务人才生态环境结构划分
3 第三方劳务发展状况
3.1 第三方劳务的发展沿革
3.1.1 国外发展沿革
3.1.2 国内发展沿革
3.2 第三方劳务类型
3.3 第三方劳务在我国的发展特征
4 第三方劳务在我国得以发展的原因分析
4.1 大环境背景
4.2 第三方劳务的积极作用影响
4.2.1 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4.2.2 对用工企业的积极作用
4.2.3 对于派遣机构的积极作用
4.2.4 对于劳动者的积极作用
5 第三方劳务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5.1 微观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5.1.1 劳务派遣机构
5.1.2 用工单位
5.1.3 派遣劳动者个人
5.2 中观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5.3 外观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5.4 宏观生态环境问题
6 第三方劳务生态环境建设
6.1 建设目标
6.2 建设原则
6.3 微观生态环境建设
6.3.1 派遣机构生态环境建设
6.3.2 用工单位生态环境建设
6.3.3 被派遣劳动者生态环境建设
6.4 中观生态环境建设
6.5 外观生态环境建设
6.6 宏观系统生态环境建设
6.7 第三方劳务生态环境关系分析
7 总结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论文不足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J]. 王雪莲,秦美从.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2(04)
[2]杰出科技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研究[J]. 朱郑州,苏渭珍,王亚沙. 科技管理研究. 2011(19)
[3]日本劳务派遣行业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 范明,朱珺.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1(07)
[4]论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障——基于“劳动合同法调研问卷”的实证分析[J]. 姜颖,杨欣.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1(02)
[5]人力资源管理生态系统内涵、结构与优化研究[J]. 盖宏伟,刘志峰. 生态经济. 2010(10)
[6]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反思与完善[J]. 徐丽雯.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0(04)
[7]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社会工作介入探讨——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分析[J]. 姚进忠.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8]可口可乐用工悬疑[J]. 王磊磊. 法人杂志. 2009(07)
[9]人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 黄梅,吴国蔚. 科技管理研究. 2009(01)
[10]基于信息熵的区域人力资源生态系统功能分析[J]. 颜爱民.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08(01)
本文编号:3153794
【文章来源】:西华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内容框架
2 基础理论与相关研究综述
2.1 第三方劳务研究综述
2.1.1 第三方劳务的定义
2.1.2 第三方劳务研究综述
2.2 人才生态环境研究综述
2.2.1 人才生态环境理论起源
2.2.2 人才生态环境国内研究综述
2.2.3 第三方劳务人才生态环境研究
2.2.4 人才生态环境的定义
2.2.5 第三方劳务人才生态环境结构划分
3 第三方劳务发展状况
3.1 第三方劳务的发展沿革
3.1.1 国外发展沿革
3.1.2 国内发展沿革
3.2 第三方劳务类型
3.3 第三方劳务在我国的发展特征
4 第三方劳务在我国得以发展的原因分析
4.1 大环境背景
4.2 第三方劳务的积极作用影响
4.2.1 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4.2.2 对用工企业的积极作用
4.2.3 对于派遣机构的积极作用
4.2.4 对于劳动者的积极作用
5 第三方劳务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5.1 微观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5.1.1 劳务派遣机构
5.1.2 用工单位
5.1.3 派遣劳动者个人
5.2 中观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5.3 外观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5.4 宏观生态环境问题
6 第三方劳务生态环境建设
6.1 建设目标
6.2 建设原则
6.3 微观生态环境建设
6.3.1 派遣机构生态环境建设
6.3.2 用工单位生态环境建设
6.3.3 被派遣劳动者生态环境建设
6.4 中观生态环境建设
6.5 外观生态环境建设
6.6 宏观系统生态环境建设
6.7 第三方劳务生态环境关系分析
7 总结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论文不足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J]. 王雪莲,秦美从.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2(04)
[2]杰出科技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研究[J]. 朱郑州,苏渭珍,王亚沙. 科技管理研究. 2011(19)
[3]日本劳务派遣行业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 范明,朱珺.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1(07)
[4]论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障——基于“劳动合同法调研问卷”的实证分析[J]. 姜颖,杨欣.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1(02)
[5]人力资源管理生态系统内涵、结构与优化研究[J]. 盖宏伟,刘志峰. 生态经济. 2010(10)
[6]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反思与完善[J]. 徐丽雯.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0(04)
[7]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社会工作介入探讨——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分析[J]. 姚进忠.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8]可口可乐用工悬疑[J]. 王磊磊. 法人杂志. 2009(07)
[9]人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 黄梅,吴国蔚. 科技管理研究. 2009(01)
[10]基于信息熵的区域人力资源生态系统功能分析[J]. 颜爱民.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08(01)
本文编号:3153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153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