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河北创新型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6 13:38
一个城市要想拥有持久的发展动力离不开城市的创新能力,城市的创新能力是城市发展的核心。但是,当城市着重关注其创新能力的提升时,有时候会忽略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态建设作支撑,即使城市的创新能力很强,也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城市”目标。党的十九大中提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三个方面开展,分别是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美丽中国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和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这三项重点任务。以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基本遵循,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研究创新型和生态型相结合的城市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生态城市,是当下我国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我国城市建设进程中“高质量”城市发展的探索方向。从文献调研看,学者们对于创新型城市和生态城市各自研究的有很多,对全国创新型生态城市研究也有,但由于我国南北东西差异大,许多研究往往表现的综合性、针对性不强。本文将在结合对创新型和生态城市研究基础上,力求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深入探讨,在系统把握创新型生...
【文章来源】: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创新型城市研究现状
2.1.2 生态城市研究现状
2.1.3 创新型生态城市研究现状
2.1.4 供给侧改革研究现状
2.1.5 供给侧改革与创新型生态城市建设的关系
2.1.6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2.2.2 区域规划理论
2.2.3 城市创新系统理论
2.2.4 城市生态学理论
2.2.5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河北创新型生态城市建设现状
3.1 城市创新建设现状
3.2 城市环境状况现状
3.3 城市社会状况现状
3.4 城市经济状况现状
3.5 小结
第四章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创新型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 评价体系指标的选取
4.3 评价体系所选评价方法
4.3.1 因子分析法
4.3.2 聚类分析
4.3.3 泰尔指数分析方法
第五章 河北创新型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的实证分析
5.1 因子分析法实证分析
5.1.1 创新子系统下的因子分析
5.1.2 环境子系统下的因子分析
5.1.3 社会子系统下的因子分析
5.1.4 经济子系统下的因子分析
5.2 城市聚类结果分析
5.3 泰尔指数实证分析
5.3.1 泰尔指数的评价模型
5.3.2 城市类间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5.3.3 城市类内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河北创新型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推动新兴能源发展
6.2 完善人才使用机制
6.3 多方联手改善生态环境
6.4 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6.5 加强民生建设,供给优质民生产品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雄安新区与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J]. 李兰冰,郭琪,吕程.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2]以科技创新引领创新型城市建设[J]. 程春生.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19)
[3]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机制分析[J]. 郑艳玲,高建山,石宝军.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05)
[4]环境保护支撑供给侧改革的建议[J]. 周国梅. 环境保护. 2016(16)
[5]京津冀生态文化评价体系研究[J]. 石宝军,郭丹,忻华. 衡水学院学报. 2016(04)
[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侧重于“补短板”[J]. 梁稳稳. 商场现代化. 2016(21)
[7]供给侧改革与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J]. 凌捷. 改革与战略. 2016(07)
[8]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生态环境治理路径探究[J]. 杨佳新.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14)
[9]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和对策[J]. 陆岷峰,吴建平. 华北金融. 2016(06)
[10]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 钱路波. 湖南社会科学. 2016(03)
博士论文
[1]创新型城市的形成机理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陈媞.武汉理工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西宁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D]. 吕亚丽.青海大学 2017
[2]生态文化视角下中小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 忻华.河北工业大学 2016
[3]北京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 罗楠怡.首都师范大学 2014
[4]大连市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研究[D]. 杨玉林.大连理工大学 2010
[5]天津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王宁.天津财经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89787
【文章来源】: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创新型城市研究现状
2.1.2 生态城市研究现状
2.1.3 创新型生态城市研究现状
2.1.4 供给侧改革研究现状
2.1.5 供给侧改革与创新型生态城市建设的关系
2.1.6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2.2.2 区域规划理论
2.2.3 城市创新系统理论
2.2.4 城市生态学理论
2.2.5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河北创新型生态城市建设现状
3.1 城市创新建设现状
3.2 城市环境状况现状
3.3 城市社会状况现状
3.4 城市经济状况现状
3.5 小结
第四章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创新型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 评价体系指标的选取
4.3 评价体系所选评价方法
4.3.1 因子分析法
4.3.2 聚类分析
4.3.3 泰尔指数分析方法
第五章 河北创新型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的实证分析
5.1 因子分析法实证分析
5.1.1 创新子系统下的因子分析
5.1.2 环境子系统下的因子分析
5.1.3 社会子系统下的因子分析
5.1.4 经济子系统下的因子分析
5.2 城市聚类结果分析
5.3 泰尔指数实证分析
5.3.1 泰尔指数的评价模型
5.3.2 城市类间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5.3.3 城市类内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河北创新型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推动新兴能源发展
6.2 完善人才使用机制
6.3 多方联手改善生态环境
6.4 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6.5 加强民生建设,供给优质民生产品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雄安新区与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J]. 李兰冰,郭琪,吕程.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2]以科技创新引领创新型城市建设[J]. 程春生.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19)
[3]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机制分析[J]. 郑艳玲,高建山,石宝军.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05)
[4]环境保护支撑供给侧改革的建议[J]. 周国梅. 环境保护. 2016(16)
[5]京津冀生态文化评价体系研究[J]. 石宝军,郭丹,忻华. 衡水学院学报. 2016(04)
[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侧重于“补短板”[J]. 梁稳稳. 商场现代化. 2016(21)
[7]供给侧改革与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J]. 凌捷. 改革与战略. 2016(07)
[8]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生态环境治理路径探究[J]. 杨佳新.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14)
[9]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和对策[J]. 陆岷峰,吴建平. 华北金融. 2016(06)
[10]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 钱路波. 湖南社会科学. 2016(03)
博士论文
[1]创新型城市的形成机理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陈媞.武汉理工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西宁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D]. 吕亚丽.青海大学 2017
[2]生态文化视角下中小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 忻华.河北工业大学 2016
[3]北京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 罗楠怡.首都师范大学 2014
[4]大连市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研究[D]. 杨玉林.大连理工大学 2010
[5]天津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王宁.天津财经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89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189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