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基于生态农业视角下太谷县农用地空间优化布局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6 11:48
  土地资源是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要素。中央提出要实现“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要释放闲置土地,增加有效的土地供应;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集约度,对土地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做到因地制宜。太谷县一直是山西省重要的粮食产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现在已发展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县,并且依托农业优势衍生了诸如生态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但仍然存在着农用地利用率低,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如何合理优化利用太谷县土地,调整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成为当前农业主导型城市土地利用研究的热点所在。本文以太谷县这一典型的农业主导型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015年太谷县土地利用现状图,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和年鉴数据,对当前太谷县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进行了研究;借助SPSS软件、ArcGIS和RS软件,利用专家打分法和主成分分析法,针对太谷县9个乡镇的5个指标,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进行土地利用分区;在分区结果上,结合地形地貌、地面坡度、风景人文、河流等相关因素,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太谷县土地利用空间优化布局。依据分区结果,将太谷县土地利用划分成为“六区”的空间布局结构... 

【文章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生态农业视角下太谷县农用地空间优化布局研究


图4-1太谷县等高线图??Fig.4-1?Contour?map?in?Taigu??4.1.2坡度要素??对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坡度图,坡度图,坡度,赋值


八《^00出0\工具中执行命令[30八1131751工具]--[栅格表面]--[坡度],得到太谷县坡度??数据,对坡度进行重分类,依据坡度的大小将其分为四类:2-6°赋值为4;?6-15°赋值??为3;?15-25。赋值为2;?>25°赋值为1,见表2。图4-2为太谷县坡度图。通过将坡度??分级后的结果与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叠加分析,可以得到不同坡度级别下各地类面积,??见表3。??表2太谷县坡度赋值表??Tab.2?Slope?assignment?table?in?Taigu??坡度(。)?赋值??2°-?6°?4??6°-?15°?3??15°-?25°?2??>25°?1??m?d:-:??0?3?6?9?12?is?-?25??■nr—二-JBsra?km?S3?>25??图4-2太谷县坡度图??Fig.4-2?Slope?map?in?Taigu??-18?-??

汾河,晋中市,支流,山西


后流入祁县境内汇入昌源河,最后注入汾河,成为汾河的_-部分。全县河流补??给基本来自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汛期洪水暴起暴落,大量径流无法利??用而流向下游。主要的水库有庞庄水库和郭堡水库。图4-3为太谷县河流水库图。??(任村乡^>??^7_R秀乡?胡村镇?1?."令??/?;?乌马河?.小白乡C?范村镇??,星镇.脅梦飞利邦堡水??)^?‘一''?''?W,?S?/??^?北洸乡?S?f?1??\:?■乡?/j?_乡??图例??0?3?6?9?12??■?■?■〇■?mum?km?'?河流水卜-??图4-3太谷县河流水库图??Fig.4-3?Stream?reservoir?map?in?Taigu??乌马河是黄河支流汾河在山西晋中市境的支流,乌马河全长93公里,太谷县境??内长72公単.,足太谷县境内第一大河。乌马河上游地区有东、西两个源头,西源是??正源,从太谷与祁县交界的上下黑峰、通天沟一带流出。民间有“乌马河的上掌,??在通天沟的炕h”之说。东源出榆社境内黄花岭。西源的流向是从西南向东北,东??源的流向是东南向西北,最终相汇于水磨坡隘口。后流经清徐进入祁县昌源河,最??终注入汾河。??象略河足太谷县境内第二大河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用地利用结构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于建立.  华北国土资源. 2015(05)
[2]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进展、问题与展望[J]. 巩前文,严耕.  现代经济探讨. 2015(09)
[3]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 胡源,王秀兰.  水土保持研究. 2014(06)
[4]基于DID模型的洱海流域生态农业政策效应研究[J]. 曹洪华,王荣成,李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10)
[5]广西生态农业:历程、成效、问题及对策[J]. 黄国勤,王淑彬,赵其国.  生态学报. 2014(18)
[6]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县级基本农田布局优化[J]. 李灿,黄九松,王玲燕,曹伟.  广东农业科学. 2014(01)
[7]熵视角下的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J]. 林珍铭,夏斌.  地理学报. 2013(01)
[8]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土壤侵蚀风险评价[J]. 毕如田,张吴平,杨明,曹毅.  农学学报. 2012(06)
[9]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 牛文元.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03)
[10]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综述[J]. 宋洁,刘学录.  现代商业. 2012(05)

博士论文
[1]欧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张炜.吉林大学 2013
[2]城乡建设用地空间优化布局研究[D]. 张志.武汉大学 2011
[3]海洋经济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梁飞.天津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低碳导向的城市边缘区生态用地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 牙婧.广西大学 2016
[2]长沙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优化研究[D]. 谭莎.湖南师范大学 2016
[3]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下的温州海洋生态旅游研究[D]. 林志全.浙江海洋大学 2016
[4]太谷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研究[D]. 郭薇.山西农业大学 2016
[5]山西太谷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研究[D]. 解文斌.山西农业大学 2016
[6]基于ABM和CLUE-S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D]. 王艳妮.西北大学 2016
[7]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策略研究[D]. 胡海军.浙江海洋学院 2015
[8]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 薛丽敏.山东农业大学 2014
[9]襄垣县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 常蔷.山西农业大学 2013
[10]桂林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夏艳婷.广西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14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214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7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