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镇化与生态环境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4 23:46
2007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申报获批使得武汉城市圈的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环境状况备受关注。为了研究武汉城市圈近几年来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响应情况,本文通过构建武汉城市圈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环境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对武汉城市圈2008年—2012年的城镇化发展和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在对两大体系的时空发展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武汉城市圈生态环境对城镇化的响应模型,并进行了时空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从时间角度来看,2008年至2012年武汉城市圈城镇化水平发展态势良好,各城市的城镇化综合水平逐年稳步上升。武汉城市圈总体的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变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呈现"U型"变化曲线。资源环境压力系统呈现"倒U型"变化特征,资源环境绩效系统呈现均匀下降,而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武汉城市圈的生态环境对城镇化发展总体上呈现由"胁迫"到"促进"变化的发展趋势。资源环境压力与资源环境载荷对城镇化的发展呈现由负响应向正响应转变的特征,城镇化的发...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镇化迅速发展,机遇与风险并存
1.1.2 生态环境日益脆弱,鱼和熊掌如何兼得
1.1.3 武汉城市圈强势崛起,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3.3 综述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理论基础
2.1 可持续发展论
2.1.1 可持续发展论的演化
2.1.2 可持续发展内涵
2.1.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
2.2 生态城市论
2.2.1 生态城市内涵
2.2.2 生态城市的特点
2.3 人地关系论
2.3.1 共生论
2.3.2 人与自然共同创造论
2.4 理论评述
3 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选取
3.2 评价方法
3.3 评价结果
3.3.1 城镇化评价
3.3.2 生态环境评价
4 武汉城市圈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的时空测评
4.1 武汉城市圈城镇化水平的时空测评
4.1.1 时序演变
4.1.2 空间分异
4.2 武汉城市圈生态环境的时空测评
4.2.1 时序演变
4.2.2 空间差异
4.3 小结
5 武汉城市圈城镇化的生态环境响应时空演变分析
5.1 生态环境响应模型的构建
5.2 武汉城市圈城镇化的生态环境响应时序演变
5.3 武汉城市圈城镇化的生态环境响应空间分异
5.4 小结
6 武汉城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策
6.1 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构建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6.2 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
6.3 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区域一体化
6.4 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以武汉市为例[J]. 张欢,成金华,冯银,陈丹,倪琳,孙涵. 生态学报. 2015(02)
[2]19942011年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性耦合关系的判别[J]. 孙平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08)
[3]城市化过程中下垫面改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J]. 陶玮,刘峻峰,陶澍. 热带地理. 2014(03)
[4]水资源约束下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的响应关系研究——以张掖市为例[J]. 唐志强,曹瑾,党婕. 干旱区地理. 2014(03)
[5]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脆弱性与协调性作用机制研究[J]. 陈晓红,万鲁河. 地理科学. 2013(12)
[6]基于生态效益的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优化[J]. 向芸芸,蒙吉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10)
[7]珠三角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分析——以珠海市为例[J]. 杨晶,金晶,吴泗宗.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3(05)
[8]武汉城市圈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J]. 李长健,陈捷.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8)
[9]城市两型社会发展评价与对策实证研究[J]. 董明辉,邹滨.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03)
[10]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市化发展生态环境压力响应研究——以延安市为例[J]. 路春燕,卫海燕,白俊燕.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04)
本文编号:3230462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镇化迅速发展,机遇与风险并存
1.1.2 生态环境日益脆弱,鱼和熊掌如何兼得
1.1.3 武汉城市圈强势崛起,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3.3 综述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理论基础
2.1 可持续发展论
2.1.1 可持续发展论的演化
2.1.2 可持续发展内涵
2.1.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
2.2 生态城市论
2.2.1 生态城市内涵
2.2.2 生态城市的特点
2.3 人地关系论
2.3.1 共生论
2.3.2 人与自然共同创造论
2.4 理论评述
3 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选取
3.2 评价方法
3.3 评价结果
3.3.1 城镇化评价
3.3.2 生态环境评价
4 武汉城市圈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的时空测评
4.1 武汉城市圈城镇化水平的时空测评
4.1.1 时序演变
4.1.2 空间分异
4.2 武汉城市圈生态环境的时空测评
4.2.1 时序演变
4.2.2 空间差异
4.3 小结
5 武汉城市圈城镇化的生态环境响应时空演变分析
5.1 生态环境响应模型的构建
5.2 武汉城市圈城镇化的生态环境响应时序演变
5.3 武汉城市圈城镇化的生态环境响应空间分异
5.4 小结
6 武汉城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策
6.1 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构建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6.2 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
6.3 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区域一体化
6.4 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以武汉市为例[J]. 张欢,成金华,冯银,陈丹,倪琳,孙涵. 生态学报. 2015(02)
[2]19942011年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性耦合关系的判别[J]. 孙平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08)
[3]城市化过程中下垫面改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J]. 陶玮,刘峻峰,陶澍. 热带地理. 2014(03)
[4]水资源约束下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的响应关系研究——以张掖市为例[J]. 唐志强,曹瑾,党婕. 干旱区地理. 2014(03)
[5]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脆弱性与协调性作用机制研究[J]. 陈晓红,万鲁河. 地理科学. 2013(12)
[6]基于生态效益的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优化[J]. 向芸芸,蒙吉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10)
[7]珠三角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分析——以珠海市为例[J]. 杨晶,金晶,吴泗宗.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3(05)
[8]武汉城市圈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J]. 李长健,陈捷.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8)
[9]城市两型社会发展评价与对策实证研究[J]. 董明辉,邹滨.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03)
[10]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市化发展生态环境压力响应研究——以延安市为例[J]. 路春燕,卫海燕,白俊燕.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04)
本文编号:3230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230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