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研究
本文关键词:泾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应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黄土高原泾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投入量太阳能值为3.36×1019sej,产出量太阳能值为3.07×1020sej,初级生产力为5.04×1019sej,不可再生能值为6.35×1019sej。该区处在以传统农业为主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阶段。系统能值投入水平和转化效率低,环境负荷不断增大,产品经济成本增加,能值持续性指数下降等。应采取措施增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产出能力,减少农业生态环境的压力。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分析 可持续发展 泾河流域
【基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0501-147) 甘肃省教委资助项目(049B-08) 陇东学院重点资助项目(Sznk0222)。
【分类号】:S181
【正文快照】: 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地区的泾河流域是我国贫困地区之一,又是重要的农业生态经济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区经济的发展态势[1]。但由于人口的高增长、高贫困人口以及在急于摆脱贫困状态下过度利用土地(陡坡耕地)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同时并存决定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东景,徐中民;干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地区为例[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2 张希彪,上官周平;黄土高原粮食生产潜势及可持续发展途径探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2年01期
3 刘新卫,陈百明,杨红;粮食生产系统的能值分析——以安塞县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年02期
4 张希彪;陇东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年05期
5 蓝盛芳,钦佩;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东景,徐中民;干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地区为例[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2 戴波,周鸿;喀斯特生态系统区典型县域的能值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3期
3 陆宏芳,蓝盛芳,俞新华,陈烈;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整合分析研究方法论[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4期
4 杨德伟;陈治谏;倪华勇;蒋莉;廖晓勇;;基于能值分析的四川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评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5 隋春花,蓝盛芳;广州城市生态系统能值分析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5期
6 隋春花,蓝盛芳;广州与香港的环境经济能值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1期
7 林慧龙,任继周,傅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值分析方法评介[J];草业学报;2005年04期
8 张锦高,李忠武;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方法综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李加林,张忍顺;宁波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2期
10 张雪萍;郭艳清;张毅;;基于能值分析的黑龙江省西部沙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泰来县为例[J];地理科学;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尚清芳;张建明;米丽娜;王积锋;;民勤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的能值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2 卢远;王娟;;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的能值评价方法及其应用[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玉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牧系统耦合及相悖的机理及效应[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2 董孝斌;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分析评价及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3 蔺海明;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区生态足迹和环境资产负债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4 刘啸;陕北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谭少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于遵波;草地生态系统价值评估及其动态模拟[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张大瑜;吉林省粮食作物生产系统的能值分析与比较优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朱万斌;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概念、计量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陈晓;基于生态经济学模型的新疆可持续发展度量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10 夏彤;中国玉米及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全林;茶秆竹生物学特性与丰产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2 王代娣;杨毒蛾个体能量收支动态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3 朱燕燕;北京市环境-经济系统基于能量的协调发展评估--EMA能值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2年
4 绳莉丽;保定市雨水资源及其应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5 颉鹏;凉州区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动态演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6 王小利;坝上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及生态农业发展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田菲菲;枣林日本龟蜡蚧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机理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8 朱丽;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带农、牧子系统能量与能值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田龙;基于能值分析的工业园生态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10 李安芹;黄土高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中民,程国栋;黑河流域中游水资源需求预测[J];冰川冻土;2000年02期
2 张志强,徐中民,王建,程国栋;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3 徐中民,张志强,苏志勇,程国栋;恢复额济纳旗生态系统的总经济价值——条件估值非参数估计方法的应用[J];冰川冻土;2002年02期
4 陈东景,徐中民;干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地区为例[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5 严茂超,李海涛,程鸿,沈文清;中国农林牧渔业主要产品的能值分析与评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6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苏志勇,鲁安新,林清,张海涛;额济纳旗生态系统恢复的总经济价值评估[J];地理学报;2002年01期
7 张希彪;植物根系和叶片生长对水分亏缺的原初反应[J];西北植物学报;2001年04期
8 郝庆升;论粮食生产系统的控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9 白成科,王百群,张希彪,上官周平;土壤养分对小偃22叶片光合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1年04期
10 彭羽,郭天财,王晨阳;冬小麦开花后水分调控对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养学;张雁东;;农业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研究——基于能值分析的资源环境效益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2 曹波;张芳;王黎明;孙保平;王德成;;西大峪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J];山西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晋建勇;孟宪民;刘静;;腐植酸农用资材的环境、经济效应能值评价模型及应用前景[A];第六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赖力;黄贤金;王辉;董元华;肖思思;;中国化肥施用的环境成本估算[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3 胡兵辉;廖允成;李露;;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耦合生产力的演变规律及分析[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4 刘国彬;许明祥;王国良;陈云明;;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恢复过程——以安塞纸坊沟小流域为例[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纪根;张平仓;喻惠花;;长江流域典型水土流失区健康诊断[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6 石惠春;张军谋;;基于能值分析的干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石羊河下游民勤县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李怀甫;;论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崇庆;陈建华;何丙辉;;国内外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简介[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何建华;;黄土高原生态现状分析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途径初探[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雷慰慈;陶仲仁;;论长江流域生态形势、灾害趋势与湿地农业建设走势[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草业和草食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N];科技日报;2004年
2 松伟;城郊型水土保持农业生态经济区建设模式[N];中国水利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珏;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系统构建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2 海江波;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流与价值流耦合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姚成胜;农业耦合系统的定量综合评价及其区域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理;内蒙古草地资源管理的生态经济综合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3年
5 王红红;黄土高原中南部农果复合生态系统功能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胡兵辉;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耦合及其时序测度[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7 朱玉林;基于能值的湖南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晋建勇;腐植酸农用资材综合效益的能值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鑫;“四位一体”农业生态系统能流与能值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07年
3 朱丽;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带农、牧子系统能量与能值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陆文彬;基于生态经济系统的耕地质量预警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5 田丰;水土保持坡面工程对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影响分析[D];河南大学;2008年
6 康晓林;都市生态农业评价方法与建设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王铁虎;西北黄土高原高塬沟壑区小流域生态农业建设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7年
8 李云斌;基于能值理论的阿克苏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功能分析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9 金平伟;蔡川水土保持示范区综合治理效益及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李妍彬;北京山区小流域经济开发与管理探讨[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泾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8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28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