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殖企业员工生态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7 00:07
生态观作为一种新兴的哲学观和价值观,反映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关系。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员工的生态观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对规模养殖企业的生态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理性的生态观不仅是人类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正确的生态认知,良好的生态意识和理性的生态行为,有助于员工形成理性的生态观,从而实现对人、自然、社会关系的和谐共赢。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战略布署,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民福祉,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规模养殖企业员工的生态观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整个规模养殖业生态环境的治理水平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出发,通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探析了如何对规模养殖企业员工的生态观进行培育,并结合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个案访谈,探析当前规模养殖企业员工生态观现状、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进而提出规...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1.1.2 乡村振兴战略现实需求
1.1.3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要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及存在问题
1.5.1 研究创新点
1.5.2 研究存在问题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生态观概念界定
2.1.2 生态观特征
2.1.3 生态观内涵
2.1.4 规模养殖企业
2.1.5 规模养殖企业员工
2.1.6 规模养殖企业员工生态观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
2.2.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章 规模养殖企业员工生态观现状分析
3.1 调查概述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方法
3.1.3 调查对象
3.2 调查基本情况
3.2.1 问卷调查样本特征分析
3.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章 规模养殖企业员工生态观影响因素
5.1 个人方面影响因素
5.1.1 主观影响因素
5.1.2 客观影响因素
5.2 企业方面影响因素
5.2.1 主观影响因素
5.2.2 客观影响因素
5.3 社会方面影响因素
5.3.1 社会制约体系
5.3.2 社会调控体系
5.4 政府方面影响因素
5.4.1 生态政策扶持
5.4.2 生态技术扶持
5.4.3 大众媒体宣传
第五章 规模养殖企业员工生态观存在的问题
5.1 生态教育体系不足,与思想政治不紧密
5.1.1 生态教育认知不全面
5.1.2 生态教育方法不丰富
5.1.3 生态教育内容不完整
5.2 生态活动与宣传渠道单一,与员工需求不贴合
5.2.1 员工生态知识获取渠道单一
5.2.2 生态宣传形式与员工需求不贴合
5.2.3 生态活动参与度低,生态活动形式不丰富
5.3 生态意识淡薄,生态观念弱化,生态道德偏低
5.3.1 生态意识淡薄
5.3.2 生态观念弱化
5.3.3 生态道德感偏低
5.4 生态知识缺乏,生态行为失范,生态培育未形成合力
5.4.1 生态知识缺乏
5.4.2 生态践行能力和动力不足,生态行为失范
5.4.3 生态观培育未形成有效合力
第六章 规模养殖企业员工生态观培育对策
6.1 健全生态教育体系为培育员工生态观提供精神动力
6.1.1 强化隐性生态教育,培育生态型员工
6.1.2 拓展生态教育内容,传播生态文化知识
6.1.3 丰富生态教育形式,引导生态行为实现
6.2 推动生态创新发展为培育员工生态观提供基础保障
6.2.1 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因势利导作保障
6.2.2 倡导生态文化建设,注入生态发展观
6.2.3 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打造企业生态链
6.3 强化社会制约调控机制为培育员工生态观提供环境支持
6.3.1 注重生态道德建设,提高员工生态道德素质
6.3.2 营造社会舆论氛围,塑造员工生态价值观念
6.4 完善政策法律法规为培育员工生态观提供制度保障
6.4.1 完善生态法律法规,推进考核监管机制
6.4.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6.4.3 完善利益驱动机制,注入生态保护动力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筒介
本文编号:3326749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1.1.2 乡村振兴战略现实需求
1.1.3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要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及存在问题
1.5.1 研究创新点
1.5.2 研究存在问题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生态观概念界定
2.1.2 生态观特征
2.1.3 生态观内涵
2.1.4 规模养殖企业
2.1.5 规模养殖企业员工
2.1.6 规模养殖企业员工生态观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
2.2.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章 规模养殖企业员工生态观现状分析
3.1 调查概述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方法
3.1.3 调查对象
3.2 调查基本情况
3.2.1 问卷调查样本特征分析
3.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章 规模养殖企业员工生态观影响因素
5.1 个人方面影响因素
5.1.1 主观影响因素
5.1.2 客观影响因素
5.2 企业方面影响因素
5.2.1 主观影响因素
5.2.2 客观影响因素
5.3 社会方面影响因素
5.3.1 社会制约体系
5.3.2 社会调控体系
5.4 政府方面影响因素
5.4.1 生态政策扶持
5.4.2 生态技术扶持
5.4.3 大众媒体宣传
第五章 规模养殖企业员工生态观存在的问题
5.1 生态教育体系不足,与思想政治不紧密
5.1.1 生态教育认知不全面
5.1.2 生态教育方法不丰富
5.1.3 生态教育内容不完整
5.2 生态活动与宣传渠道单一,与员工需求不贴合
5.2.1 员工生态知识获取渠道单一
5.2.2 生态宣传形式与员工需求不贴合
5.2.3 生态活动参与度低,生态活动形式不丰富
5.3 生态意识淡薄,生态观念弱化,生态道德偏低
5.3.1 生态意识淡薄
5.3.2 生态观念弱化
5.3.3 生态道德感偏低
5.4 生态知识缺乏,生态行为失范,生态培育未形成合力
5.4.1 生态知识缺乏
5.4.2 生态践行能力和动力不足,生态行为失范
5.4.3 生态观培育未形成有效合力
第六章 规模养殖企业员工生态观培育对策
6.1 健全生态教育体系为培育员工生态观提供精神动力
6.1.1 强化隐性生态教育,培育生态型员工
6.1.2 拓展生态教育内容,传播生态文化知识
6.1.3 丰富生态教育形式,引导生态行为实现
6.2 推动生态创新发展为培育员工生态观提供基础保障
6.2.1 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因势利导作保障
6.2.2 倡导生态文化建设,注入生态发展观
6.2.3 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打造企业生态链
6.3 强化社会制约调控机制为培育员工生态观提供环境支持
6.3.1 注重生态道德建设,提高员工生态道德素质
6.3.2 营造社会舆论氛围,塑造员工生态价值观念
6.4 完善政策法律法规为培育员工生态观提供制度保障
6.4.1 完善生态法律法规,推进考核监管机制
6.4.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6.4.3 完善利益驱动机制,注入生态保护动力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筒介
本文编号:3326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326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