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网络空间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08 14:09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迅速发展的21世纪,城市成为不同层级的信息和功能节点,主体地位愈发凸显。随着资源要素流动的不断加强,城市间经济联系不断深化,在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城市空间关系也不断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表现出城市体系内的交互网络化特征。随着《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区域内经济联系的基本形态和经济网络的结构属性进行描述,并对影响经济网络演化的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是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一体化和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淮河生态经济带内各市综合实力的评价和最短旅行时间的测算,探究2009-2018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内整体经济情况及可达性变化。以区域内城市间经济联系为依据,分析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展现经济网络演变特征。并结合相应现状分析经济网络形成及演化的影响因素,运用回归分析对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计量检验。最后提出优化网络建议,为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长足发展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首先,从经济发展水平、物质建设水平和居民服务水平等方面构建城市综合实力的评价体系,并基于各市间主要存在的交通方式和人们可能选择的出行方式,选择公... 

【文章来源】: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网络空间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论文研究框架示意图

截面图,生态经济,淮河,城市分布


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网络空间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5图1-2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分布①将研究时限设定为2009-2018年,并以2009年、2012年、2015年、2018年这四个年份为时间截面,分析区域发展特征。由于研究时间内部分地市涉及到行政规划调整和范围内区域划分的改变,同时考虑到不同等级的经济发展差异和概念内涵的准确性,在保证收集数据一致性,研究区域的统一性和论证合理性的基础上,本研究只考虑市级数据,不再考虑县级及县级市数据。为此将研究区域设定为淮河生态经济带除南阳市桐柏县、随州市随县、广水县级市和孝感市大悟县外的25个地级市。图1-3淮河生态经济带GDP柱状图淮河生态经济带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转型发展的战略腹地,地理位置优越,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出海大通道,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发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淮河水道沿线地区蕴含丰富的矿产资源,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①资料来源:地图底图来自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1:100万全国基础地理数据库(图1-5、图3-1、图3-2、图3-3、图3-5同)

柱状图,生态经济,淮河,柱状图


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网络空间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5图1-2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分布①将研究时限设定为2009-2018年,并以2009年、2012年、2015年、2018年这四个年份为时间截面,分析区域发展特征。由于研究时间内部分地市涉及到行政规划调整和范围内区域划分的改变,同时考虑到不同等级的经济发展差异和概念内涵的准确性,在保证收集数据一致性,研究区域的统一性和论证合理性的基础上,本研究只考虑市级数据,不再考虑县级及县级市数据。为此将研究区域设定为淮河生态经济带除南阳市桐柏县、随州市随县、广水县级市和孝感市大悟县外的25个地级市。图1-3淮河生态经济带GDP柱状图淮河生态经济带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转型发展的战略腹地,地理位置优越,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出海大通道,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发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淮河水道沿线地区蕴含丰富的矿产资源,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①资料来源:地图底图来自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1:100万全国基础地理数据库(图1-5、图3-1、图3-2、图3-3、图3-5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西部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评价及路径优化[J]. 李刚,岳悦.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2]京津冀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分析——基于改进引力模型[J]. 刘晓萌,胡叶星寒,刘妮雅.  中国流通经济. 2020(02)
[3]高铁路网下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格局研究[J]. 李刚,岳悦.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4]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J]. 岳悦,李刚.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5]跨区域城市群经济网络的动态演化——基于海西、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分析[J]. 郑蔚,许文璐,陈越.  经济地理. 2019(07)
[6]省际交界区经济网络空间结构研究——以湘鄂赣的灯光数据为实证[J]. 曾冰,邱志萍.  财经科学. 2018(11)
[7]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空间格局测度[J]. 李刚,岳悦.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8]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结构演变及驱动机制[J]. 董尊孟,李晓东,李偲.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5)
[9]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QAP方法的考察[J]. 王俊,夏杰长.  旅游学刊. 2018(09)
[10]安徽省县际经济联系强度及其效应研究[J]. 李久林,储金龙,陈晓华,徐建刚.  华东经济管理. 2018(09)

硕士论文
[1]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空间联系与功能联系研究[D]. 徐静.华东师范大学 2018
[2]淮河生态经济带健康城镇化发展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朱斌城.江苏师范大学 2018
[3]江西省经济网络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与驱动动因研究[D]. 刘雅静.江西师范大学 2017
[4]山东省城市联系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D]. 高岭.河南大学 2017
[5]基于陕甘宁三省区县域经济网络分析[D]. 韩磊.西北师范大学 2016
[6]湖北省经济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分析[D]. 赵纯凤.华中师范大学 2016
[7]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分析[D]. 杨伟肖.河北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243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4243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0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