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生态足迹的张家界大峡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1 19:26
党的十九大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旅游业在强劲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当地环境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类景区的重要目标,而对景区可持续发展现状的准确评价则是科学制定景区发展目标的基础。张家界大峡谷景区自2011年营业以来,旅游人数急剧增长,从2011年的51万人次到2019年的360万人次,年均增长38.50%,对景区内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本论文以张家界市大峡谷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旅游生态足迹方法,构建旅游餐饮、住宿、交通、观光、购物、娱乐六个要素组成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对2013-2019连续7年景区内的旅游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动态计算分析,并对景区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根据景区现状提出了相应建议。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在研究时间段内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始终处于旅游生态赤字状态且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年均生态赤字为-5888.00hm2,年均增长率为105.39%。景区内旅游生态足迹总量逐年增加,7年内年均生态足迹总量为13773.41hm2,年均增长15...
【文章来源】:吉首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3-2019年间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旅游生态足迹总量和人均量动态变化
第3章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旅游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第32页3.2.1基于旅游消费结构的旅游生态足迹动态分析图3.22013-2019年间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基于旅游消费结构的动态变化Figure3.2TouristicEcologicalFootprintofZhangjiajieGrandCanyonfrom2013to2019BasedonTheDynamicChangesofTourismConsumptionStructure从上图可知,旅游住宿所占比例一直较小,而旅游餐饮、旅游交通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旅游观光所占比例则逐年减少。2013年,旅游观光、旅游餐饮、旅游交通生态足迹分别占生态足迹总量的比例为66.7%、15.6%、11.8%,2019年,旅游观光、旅游餐饮、旅游交通生态足迹分别占生态足迹总量的比例为35.2%、32.6%、29.5%,旅游观光生态足迹所占比例年均下降4%,旅游餐饮、旅游交通生态足迹所占比例年均分别增加4.7%、5.9%。这表明在景区开发、运营初期,游客数量还不大,旅游生态足迹主要由旅游观光建设用地来贡献,而随着游客数量的增长,景区新增建设用地减少,而旅游餐饮、旅游交通生态足迹随着游客增长而逐年增加,所占生态足迹总量比例逐年上升。(1)旅游餐饮生态足迹构成分析旅游餐饮生态足迹可通过汇总旅游者在区域内产生的生物资源消耗量以及化石能源消耗量。得到2013年-2019年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每年的旅游餐饮生态足迹总量,年均人均旅游餐饮生态足迹以及2013年-2019年来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年均消耗的自然资源土地面积及人均所占有的自然资源土地面积。基于时间序列研究,对景区旅游餐饮生态足迹各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图3.3)。
第3章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旅游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第33页图3.32013-2019年间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旅游餐饮生态足迹总量及人均量动态变化Figure3.3DynamicChangesofTotalEatingTouristicEcologicalFootprintandperCapitalQuantityinZhangjiajiegrandcanyonfrom2013to2019从上图可知,大峡谷景区旅游餐饮生态足迹呈逐年增长态势,与游客逐年增长相一致,特别是2015-2017年增长较快,2017-2019年旅游餐饮生态足迹总量较为平稳,上下波动较校其中,生物资源消耗所占比例较大,能源消耗所占比例较校人均量相比而言增长幅度不大。2013年旅游餐饮生态足迹为1250.53hm2,2019年已达6214.05hm2,年均增长10.5%,2013年旅游餐饮生态足迹人均量为16.15m2,2019年旅游餐饮生态足迹人均量为17.26m2,年均增长0.4%。基于时间序列动态变化,对张家界大峡谷景区的旅游餐饮生态足迹中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化石能源地四种生物生产性土地占用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图3.4)。图3.42013-2019年间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旅游餐饮生态足迹生产性土地构成动态变化Figure3.4DynamicChangesofProductiveLandCompositionofEatingTouristicEcologicalFootprintinZhangjiajieGrandCanyonfrom2013to201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文明视域下森林公园旅游生态承载力的时序演变研究[J]. 陈丽军,苏金豹,万志芳. 林业经济. 2019(08)
[2]基于旅游生态足迹的拉萨乡村旅游地生态补偿标准——以次角林村为例[J]. 徐秀美,郑言. 经济地理. 2017(04)
[3]基于成分法的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生态足迹研究[J]. 张颖,潘静,陈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02)
[4]基于改进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生态系统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值评价研究[J]. 赵建强. 生态经济. 2016(11)
[5]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 杨亦民,徐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06)
[6]基于生态足迹成分法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 汪运波,肖建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08)
[7]足迹家族:概念、类型、理论框架与整合模式[J]. 方恺. 生态学报. 2015(06)
[8]1992-2012年国际生态足迹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周晓艳,张文妍,叶信岳,甘甜,韩项. 地理科学进展. 2014(03)
[9]基于生态足迹的1990-2010年石河子绿洲动态变化[J]. 徐猛,沈艺,潘旭东.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10]帽儿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研究[J]. 马国民,徐淑梅,李圆慧.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1(05)
本文编号:3489391
【文章来源】:吉首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3-2019年间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旅游生态足迹总量和人均量动态变化
第3章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旅游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第32页3.2.1基于旅游消费结构的旅游生态足迹动态分析图3.22013-2019年间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基于旅游消费结构的动态变化Figure3.2TouristicEcologicalFootprintofZhangjiajieGrandCanyonfrom2013to2019BasedonTheDynamicChangesofTourismConsumptionStructure从上图可知,旅游住宿所占比例一直较小,而旅游餐饮、旅游交通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旅游观光所占比例则逐年减少。2013年,旅游观光、旅游餐饮、旅游交通生态足迹分别占生态足迹总量的比例为66.7%、15.6%、11.8%,2019年,旅游观光、旅游餐饮、旅游交通生态足迹分别占生态足迹总量的比例为35.2%、32.6%、29.5%,旅游观光生态足迹所占比例年均下降4%,旅游餐饮、旅游交通生态足迹所占比例年均分别增加4.7%、5.9%。这表明在景区开发、运营初期,游客数量还不大,旅游生态足迹主要由旅游观光建设用地来贡献,而随着游客数量的增长,景区新增建设用地减少,而旅游餐饮、旅游交通生态足迹随着游客增长而逐年增加,所占生态足迹总量比例逐年上升。(1)旅游餐饮生态足迹构成分析旅游餐饮生态足迹可通过汇总旅游者在区域内产生的生物资源消耗量以及化石能源消耗量。得到2013年-2019年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每年的旅游餐饮生态足迹总量,年均人均旅游餐饮生态足迹以及2013年-2019年来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年均消耗的自然资源土地面积及人均所占有的自然资源土地面积。基于时间序列研究,对景区旅游餐饮生态足迹各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图3.3)。
第3章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旅游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第33页图3.32013-2019年间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旅游餐饮生态足迹总量及人均量动态变化Figure3.3DynamicChangesofTotalEatingTouristicEcologicalFootprintandperCapitalQuantityinZhangjiajiegrandcanyonfrom2013to2019从上图可知,大峡谷景区旅游餐饮生态足迹呈逐年增长态势,与游客逐年增长相一致,特别是2015-2017年增长较快,2017-2019年旅游餐饮生态足迹总量较为平稳,上下波动较校其中,生物资源消耗所占比例较大,能源消耗所占比例较校人均量相比而言增长幅度不大。2013年旅游餐饮生态足迹为1250.53hm2,2019年已达6214.05hm2,年均增长10.5%,2013年旅游餐饮生态足迹人均量为16.15m2,2019年旅游餐饮生态足迹人均量为17.26m2,年均增长0.4%。基于时间序列动态变化,对张家界大峡谷景区的旅游餐饮生态足迹中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化石能源地四种生物生产性土地占用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图3.4)。图3.42013-2019年间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旅游餐饮生态足迹生产性土地构成动态变化Figure3.4DynamicChangesofProductiveLandCompositionofEatingTouristicEcologicalFootprintinZhangjiajieGrandCanyonfrom2013to201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文明视域下森林公园旅游生态承载力的时序演变研究[J]. 陈丽军,苏金豹,万志芳. 林业经济. 2019(08)
[2]基于旅游生态足迹的拉萨乡村旅游地生态补偿标准——以次角林村为例[J]. 徐秀美,郑言. 经济地理. 2017(04)
[3]基于成分法的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生态足迹研究[J]. 张颖,潘静,陈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02)
[4]基于改进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生态系统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值评价研究[J]. 赵建强. 生态经济. 2016(11)
[5]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 杨亦民,徐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06)
[6]基于生态足迹成分法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 汪运波,肖建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08)
[7]足迹家族:概念、类型、理论框架与整合模式[J]. 方恺. 生态学报. 2015(06)
[8]1992-2012年国际生态足迹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周晓艳,张文妍,叶信岳,甘甜,韩项. 地理科学进展. 2014(03)
[9]基于生态足迹的1990-2010年石河子绿洲动态变化[J]. 徐猛,沈艺,潘旭东.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10]帽儿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研究[J]. 马国民,徐淑梅,李圆慧.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1(05)
本文编号:3489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489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