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高耗煤产业节煤减排的经济生态效应研究 ——以河北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12 01:0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靠丰富的资源禀赋与政策优势,迅速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巨大经济红利,然而工业化快速推进主要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增长模式来实现的,六大高耗煤产业增加值增长5.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28.1%。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巨大的能源消耗以及环境破坏为代价的。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高达34.6亿吨标准煤,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达2223.5万吨、SO2排放总量达1859.1万吨;全国338个地级市中有254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超标,占75.1%,仅有24.9%的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给环境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中国因环境污染每年需要担负的经济损失约占GDP总量的8-15%。高耗煤产业是工业废气污染的主要贡献者,2015年高耗煤产业S02排放总量1204.06万吨,占工业排放总量的85.96%,粉尘排放量963.08万吨,占工业排放总量的86.90%。煤炭是高耗煤产业的主要消耗能源,同时也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储备,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C02、NOx、S02等废气,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根源...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节能减排潜力测算的文献综述
        1.3.2 节能减排影响的文献综述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河北高耗煤产业节煤减排状况
    2.1 高耗煤产业现状描述
        2.1.1 高耗煤产业内涵
        2.1.2 高耗煤产业产能状况
        2.1.3 高耗煤产业能源消耗
    2.2 大气污染现状
        2.2.1 CO_2排放
        2.2.2 NO_x排放
        2.2.3 SO_2排放
    2.3 节煤减排现状描述
        2.3.1 节煤减排概念
        2.3.2 现行节煤减排政策
3 河北高耗煤产业节煤减排潜力
    3.1 模型介绍
        3.1.1 数据包络模型简介
        3.1.2 基于投入导向的节煤效率及潜力测算
        3.1.3 基于产出导向的减排效率及减排潜力模型
    3.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3.2.1 变量选取
        3.2.2 数据来源
    3.3 实证分析
        3.3.1 节煤效率及节煤潜力结果及分析
        3.3.2 减排效率及减排潜力结果及分析
4 基于CGE模型的河北高耗煤产业节煤减排效应分析
    4.1 模型原理及数据处理
        4.1.1 CGE模型原理介绍
        4.1.2 部门划分及SAM表编制
        4.1.3 外生量设定
    4.2 CGE模型方程结构
        4.2.1 生产及贸易模块
        4.2.2 主体行为模块
        4.2.3 环境模块
        4.2.4 均衡及闭合模块
        4.2.5 福利评价模块
    4.3 模拟结果分析
        4.3.1 河北高耗煤产业整体节煤减排效应
        4.3.2 钢铁产业节煤减排效应
        4.3.3 煤炭产业节煤减排效应
        4.3.4 化工产业节煤减排效应
        4.3.5 石油产业节煤减排效应
        4.3.6 电力产业节煤减排效应
        4.3.7 建材产业节煤减排效应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加大环保技术创新投入力度
        5.2.2 加速调整能源结构
        5.2.3 保障生态环保制度落实
        5.2.4 制定差异化的补贴政策
        5.2.5 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489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489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e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