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生态正外部性内部化的实现途径与机制创新

发布时间:2021-11-15 11:17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社会的深化,迫切需要解决生态服务的区域外部性问题。正外部性内部化是实现生态服务价值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政府购买、协议补偿、生态商品、创建市场等方式。生态正外部性的价值可以通过生态要素的直接市场、包含于生态商品的间接价值以及基于成本—收益的生态补偿标准来确定,而现有的协议补偿标准多基于上游地区的保护成本,应将发展的机会成本作为参考依据。最后,从机制上将收益内部化转变为主体内部化,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保护与收益主体分离带来的一系列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管理. 2020,12(06)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生态正外部性内部化的实现途径与机制创新


负外部性与正外部性内部化实现途径的比较

成本,生态服务,经济收益,机会成本


在现实中,虽然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由上游与下游双方协商而定,但较多采用基于保护成本的最低标准作为参考依据,或者根据下游地区的财力采取略高于受偿者生态治理和直接损失的成本作为协议补偿的参考依据。但对于受偿者而言,其为下游提供生态服务的损失不仅仅在于直接成本,更在于对应有发展机会的放弃。在上游相对贫穷地区面临严格出水断面浓度标准的情形下,基于直接成本的生态补偿标准,不足以补偿上游地区的发展损失,即包括经济增长、税收收入、土地增值乃至社会就业等方面的代价。因而以最低标准进行生态补偿,不仅不利于主体间生态补偿协议的可持续实施,同时也会进一步加深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基于发展机会成本的生态补偿,主要考虑上游地区因生态保护而放弃部分经济发展机会的代价,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发展情景与对照地区进行比较而估算由于限制发展而带来的额外经济损失。只有综合考虑正外部性的生产和受益主体双方的机会成本与经济收益,对生态服务的供给成本与经济收益进行合理分担与分享,才有利于上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稳定供给。4 基于主体内部化的机制创新

示意图,正外部性,负外部性,内部化


生态系统服务的正外部性价值不仅在服务类型上存在差异,同时还受到受益地区(本地与外地)经济收入水平的直接影响。韩占兵等研究发现,有机农产品的溢价支付意愿与居民收入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5]。李攀艺等以中国城市为研究对象,发现相较于西部地区空气污染对房价的影响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东中部地区空气污染程度会显著降低房价[6]。这说明在现实经济系统中,相比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必需品而言,生态产品或服务具有较高的市场价格弹性,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外部溢出效应才会被重视,生态的经济价值才逐渐显现。生态正外部性价值演变的背后,反映了人类发展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在经济收入水平较低时,生态资源相对充足,人们经常忽视生态价值带来的效用,对于生态的认知还停留在它们仅仅是一种经济生产要素。比较其他人造的经济产品与服务,自然的生态系统服务在现实社会中的价值属性较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居民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不再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和物质富足,对生态环境产品与服务的支付意愿也随之提高。良好的生态环境逐渐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衡量指标,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资源的稀缺性与生态服务的重要性。生态产品及其服务不仅仅是消耗性投入要素和满足人们需求的效用来源,更是生产与生活安全以及人类生命健康的基本保障。随着生态稀缺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及其对人类发展支撑保障作用的凸显,全社会对生态的需求水平也逐步提高,生态的正外部性的价值也日渐提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城市房价与空气质量关系研究——基于139个城市经验证据的分析[J]. 李攀艺,胡丹,曹奥臣.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20(06)
[2]产品质量认证能否提高农户技术效率——基于山东、河北典型蔬菜种植区的证据[J]. 李晗,陆迁.  中国农村经济. 2020(05)
[3]生态系统服务分类综述与流域尺度重分类研究[J]. 刘洋,毕军,吕建树.  资源科学. 2019(07)
[4]全流域多方位生态补偿政策为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提供保障——《关于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解读[J]. 姚瑞华,李赞,孙宏亮,巨文慧.  环境保护. 2018(09)
[5]欧盟碳价影响因素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易兰,杨历,李朝鹏,任凤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6)
[6]市场主体对环境友好型农产品的供需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武汉市市民和农民的调研[J]. 余涛,胡娟,蔡银莺,王秀兰.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2)
[7]生态产品的概念、分类及其市场化供给机制[J]. 曾贤刚,虞慧怡,谢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07)
[8]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支付意愿研究——以北京、武汉市城镇消费者为研究对象[J]. 韩占兵.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3(04)
[9]城镇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购买意愿分析——以有机大米消费为研究对象[J]. 韩占兵.  经济与管理. 2013(07)
[10]消费者对不同认证农产品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广州市消费者的调查[J]. 余建斌.  消费经济. 2012(06)



本文编号:3496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496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1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