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山西省岚县生态县建设评价及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8 20:54
  在生态文明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国家发展方向的背景下,推进生态脆弱地区县域经济、环境、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生态县建设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重要载体和重大举措,自2003年开展以来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对县域层面的生态县建设水平评估与预测,可以客观科学地反映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水平,也可对未来县域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民生改善起到良好的诊断和指导作用。本研究选取位于全国生态脆弱区与集中连片贫困区的山西省吕梁市岚县为研究案例,结合当地资源禀赋、环境基础、发展模式等实际情况,分析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民生改善现状水平及其优劣势,并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生态县建设水平进行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灰色模型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对研究区生态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同类地区提供经验借鉴。本研究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个方面构建了由21个指标构成的岚县生态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对岚县2012-2018年生态县建设水平进行评估。评价结果表明,2012-2018年研究区生态县... 

【文章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山西省岚县生态县建设评价及预测研究


技术路线图

海拔高度,地貌,海拔,龙山


山西省岚县生态县建设评价及预测研究16第3章山西岚县生态县建设的基础条件分析3.1研究区域概况13.1.1自然地理(1)地理位置岚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的吕梁山中段北端东侧,属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理位置东邻静乐县,南邻娄烦县、方山县,西邻兴县,北邻岢岚县,地理坐标北纬38°05′00″-38°36′11″,东经111°21′43″-111°50′02″之间,东西宽约42公里,南北长约66.5公里,总面积1512.72平方公里。(2)地形地貌岚县属典型黄土高原地貌,长期以来受水力侵蚀影响,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地貌类型多样。境内四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西、南方向分布有饮马池山、野鸡山、白龙山、南阳山、鹿径岭山。东部为黄土梁峁,中部为小型盆地。全县平均海拔1416.6米,最高点为白龙山,海拔2275米,最低点位于曲立村岚河边,海拔1130.5米,相对高差为1144.5米。图3-1岚县海拔高度图1研究区域概况数据来源:岚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水系分布,水系分布


山西省岚县生态县建设评价及预测研究18图3-2岚县水系分布图(3)森林资源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28.01万亩。其中,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县域西北山区,林种有针叶、阔叶两种,树种有油松、白桦、山杨、栎等。人工林主要分布在县乡林场和沿河、沿路区域,树种有油松、杨树、柳树、榆树、槐树等。灌木林主要分布在土石山区,品种有沙棘、银翘、毛榛等。全县共有植被155种,其中乔木24种,灌木10种,草类37种,药材类84种。(4)矿产资源岚县矿产资源丰富,分布有以煤、铁、锰、花岗岩为代表的有价值矿藏资源20多种,其中煤、铁储量最大。铁矿总储量20亿吨,占全省的一半以上,煤炭多属优质动力煤,在全省乃至全国属资源富集区。3.1.3社会经济(1)行政区划全县辖4镇8乡1个城管委,其中4镇包括东村镇、普明镇、岚城镇、界河口镇,8乡为社科乡、梁家庄乡、上明乡、大蛇头乡、王狮乡、顺会乡、土峪乡、河口乡,外加一个古城城管委。(2)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理论内涵、思想原则与实现路径[J]. 陈硕.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2]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研究——以江西婺源为例[J]. 林民松,刘丽丽,曾现来,李金惠.  中国工程科学. 2019(05)
[3]空间相关性对各省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分析[J]. 李庆.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9)
[4]浅谈生态文明建设评价问题[J]. 邢维国.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03)
[5]长三角地区国家生态县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J]. 冒袁媛,杨加猛.  生态经济. 2018(06)
[6]生态文明视域下县域城镇低碳发展的创新思路[J]. 李志伟,赵志峰.  科学管理研究. 2018(02)
[7]县域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J]. 成金华,戴胜,王然.  环境经济研究. 2017(04)
[8]生态县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体系构建[J]. 李荣娟.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16)
[9]生态县建设背景下的主导产业选择──以福建省宁化县为例[J]. 严小燕,刘强,陈松林,韦素琼,刘善开.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03)
[10]南召生态县建设指标体系与潜力评估[J]. 秦璐,庞若,刘青林.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5(03)

博士论文
[1]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技术研究[D]. 赵好战.北京林业大学 2014
[2]江苏欠发达地区县域生态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 崔志华.南京林业大学 2010
[3]生态县建设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 葛大兵.湖南农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绿色减贫效果评价研究[D]. 李佩娟.山西财经大学 2019
[2]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 王凤.辽宁工业大学 2017
[3]基于熵权—灰色关联法分析生态文明建设[D]. 刘洋.长安大学 2016
[4]璧山区生态建设与规划研究[D]. 宋小叶.曲阜师范大学 2016
[5]生态县指标体系的发展变化分析[D]. 王辉.安徽农业大学 2015
[6]我国生态县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李齐凡.湖北大学 2015
[7]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我国生态县建设研究[D]. 李荣娟.南昌大学 2015
[8]安仁生态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D]. 李金丰.湖南师范大学 2014
[9]生态城市建设与评价体系研究[D]. 刘雪丽.中国海洋大学 2014
[10]基于综合指标评价模型的泸溪生态县建设研究[D]. 余丽燕.湖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03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503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b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