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安徽省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25 07:12
基于改进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构建物质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生态环境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生态环境水平。以安徽省为例,测算2007—2017年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安徽省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次于物质资本存量,高于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截至2011年,生态环境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2012—2017年,由于政府政策影响,生态环境的贡献率处于低速、平稳态势。
【文章来源】: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20,30(03)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安徽省2008—2017年物质资本存量K、劳动力投入L和生态环境W对经济增长Y贡献率
据计算出各要素增长率均值可知,安徽省2008—2017年各要素增长率,其中生态环境增长率的均值为26.18%,比物质资本存量增长率的均值23.661%和劳动力投入增长率的均值1.834%都要高,且是劳动力投入增长率均值的14倍。这表明,相对于物质资本及劳动力投入,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发展,达到实现共赢的目的。根据图1可知,生态环境增长率在2009年达到最高,为74.082%,同年均比物质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投入的增长率高,并且在2010年和2011年依旧维持增长率最高的态势。但是,2010年劳动力投入的增长率呈现由正转负,物质资本存量的增长率也略有降低,这可能是由于2010年国务院批复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政策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政府大量投入资金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工业化企业污染物的投放,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充足的动力。2012—2017年,物质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和生态环境三者对经济增长都处于稳定波动状态,且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高于劳动力投入。这表明,安徽省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已将注意力从促进经济作用较弱的方面转向生态环境保护上。总体上,2008—2017年各要素对经济的增长率是先变大、后变小的发展趋势,可能是国家政策的阶段性、资金设备投入的不及时性、劳动力大量外流等,使经济发展出现约束瓶颈,限制经济的高速发展。3.4.2 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态经济形成的逻辑分析[J]. 柳兰芳.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2]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及应用[J]. 马慧敏,丁阳,杨青. 统计与决策. 2019(21)
[3]经济发展的生态产出效率测度[J]. 郑继承. 统计与决策. 2019(20)
[4]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路径选择[J]. 徐晓莉,外力·依米提. 农业经济. 2019(10)
[5]合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 张磊,钱畅,黄佳贤,张永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09)
[6]基于SWOT分析的烟台市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与研究[J]. 孙艺璇,程钰,张含朔.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3)
[7]矿产资源型城市工业路径依赖综合诊断方法——基于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J]. 周思杨,李巍,陈佳璇,成润禾. 中国环境科学. 2019(01)
[8]基于改进水生态足迹的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 王刚毅,刘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1)
[9]中国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基于连片特困区714个贫困县的实证分析[J]. 曹诗颂,王艳慧,段福洲,赵文吉,王志恒,房娜.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8)
本文编号:3517650
【文章来源】: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20,30(03)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安徽省2008—2017年物质资本存量K、劳动力投入L和生态环境W对经济增长Y贡献率
据计算出各要素增长率均值可知,安徽省2008—2017年各要素增长率,其中生态环境增长率的均值为26.18%,比物质资本存量增长率的均值23.661%和劳动力投入增长率的均值1.834%都要高,且是劳动力投入增长率均值的14倍。这表明,相对于物质资本及劳动力投入,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发展,达到实现共赢的目的。根据图1可知,生态环境增长率在2009年达到最高,为74.082%,同年均比物质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投入的增长率高,并且在2010年和2011年依旧维持增长率最高的态势。但是,2010年劳动力投入的增长率呈现由正转负,物质资本存量的增长率也略有降低,这可能是由于2010年国务院批复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政策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政府大量投入资金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工业化企业污染物的投放,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充足的动力。2012—2017年,物质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和生态环境三者对经济增长都处于稳定波动状态,且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高于劳动力投入。这表明,安徽省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已将注意力从促进经济作用较弱的方面转向生态环境保护上。总体上,2008—2017年各要素对经济的增长率是先变大、后变小的发展趋势,可能是国家政策的阶段性、资金设备投入的不及时性、劳动力大量外流等,使经济发展出现约束瓶颈,限制经济的高速发展。3.4.2 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态经济形成的逻辑分析[J]. 柳兰芳.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2]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及应用[J]. 马慧敏,丁阳,杨青. 统计与决策. 2019(21)
[3]经济发展的生态产出效率测度[J]. 郑继承. 统计与决策. 2019(20)
[4]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路径选择[J]. 徐晓莉,外力·依米提. 农业经济. 2019(10)
[5]合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 张磊,钱畅,黄佳贤,张永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09)
[6]基于SWOT分析的烟台市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与研究[J]. 孙艺璇,程钰,张含朔.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3)
[7]矿产资源型城市工业路径依赖综合诊断方法——基于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J]. 周思杨,李巍,陈佳璇,成润禾. 中国环境科学. 2019(01)
[8]基于改进水生态足迹的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 王刚毅,刘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1)
[9]中国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基于连片特困区714个贫困县的实证分析[J]. 曹诗颂,王艳慧,段福洲,赵文吉,王志恒,房娜.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8)
本文编号:3517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517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