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生态退耕背景下延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可持续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5 22:51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形式、程度以及结构趋于多样化,土地利用根据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发展目标的多样性引导着土地利用功能的多样化,然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过程致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凸显,土壤污染、水土流失、耕地减少等问题日益严重,由此造成的粮食短缺、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威胁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退耕作为调整陆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以应对土地利用过度干扰的重要途径之一,生态退耕有效地促使区域土地利用结构逐步有所优化,生态系统功能日趋完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因此,科学有效地辨识生态退耕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规避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风险,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利用调控对实现区域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黄土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区域城市相对密集、人口稠密、产业集聚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给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加之土地利用过程中土地过度开垦、方式不合理、程度不集约、结构不优化等问题致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污染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但经过十几年的生态退耕,生态退耕工程促使区域土地利用结构逐步优化,生态环境功...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生态退耕背景下延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可持续研究


本文技术路线

示意图,地理位置,示意图,延安市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1 研究区概况.1.1 地理位置延安市位于黄土高原中南部,陕西省北部,黄河中游西岸(图 3-1)。延安市地5°20'37''-37°29'29''N、107°38'57''-110°32'44''E,土地面积 3.69×104km2。下设宝塔区 1 个区,吴起、志丹、安塞、子长、延川、延长、甘泉、富县、宜川、黄龙、洛川、黄陵等县,16 个街道办事处、84 个镇、12 个乡。

均衡度,延安市,土地利用结构


== iiiHPLnP1(4-1)式中,iP 为第 i 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n 为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数量, H 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信息熵表征土地利用结构演变的有序化程度,而优势度和均衡度则可体现土地利用系统的复杂性和优势度[96]。具体公式如下:JHHPLnPLnnniii === 1max/ (4-2)I = 1 J(4-3)式中, J 表示均衡度,即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信息熵最大值的比值, J ∈[0,1],均衡度越大,表明土地利用结构越平衡,反之,土地利用结构越不平衡。 I 表示优势度,其与均衡度表达含义相反,表征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势程度。针对延安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均衡度以及优势度的计算结果可知(图 4-1),2000-2015年延安市土地利用信息熵呈现逐渐递增趋势,表明其土地利用结构的有序性程度不断降低,而均衡度指数逐渐升高,表明土地利用结构的平衡程度逐渐增强。然而,优势度指数逐渐降低,表明延安市土地利用过程中优势地类的优势程度有所降低,且土地利用合理化程度有所增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LUTI模型的概念结构、实现方法及发展趋势[J]. 牛方曲.  地理科学. 2017(01)
[2]河谷型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效应——以兰州为例[J]. 周文霞,石培基,王永男,梁变变,唐笑.  干旱区研究. 2017(01)
[3]基于系统要素特征耦合的农村居民点类型划分与整治模式[J]. 曲衍波,姜广辉,商冉,高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4]武汉城市圈公路沿线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分析[J]. 王慧敏,危小建,刘耀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10)
[5]2000年以来吉林省人口变动特征及多模型预测[J]. 朱邦耀,宋玉祥,于婷婷.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6]区域“水—土—能—碳”耦合作用机制分析[J]. 赵荣钦,李志萍,韩宇平,Milind Kandlikar,张战平,丁明磊.  地理学报. 2016(09)
[7]基于遥感的矿区土地荒漠化动态及驱动机制[J]. 马雄德,范立民,张晓团,张云峰,张红强,卞惠瑛.  煤炭学报. 2016(08)
[8]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英文)[J]. 杨宇,刘毅.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6(08)
[9]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国际动态评述[J]. 杨振山,丁悦,李娟.  经济地理. 2016(07)
[10]山区农村居民点演变的地貌分异与分类调控研究[J]. 关小克,王秀丽,李昕,曹志宏.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6(03)



本文编号:3518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518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2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