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安全的青龙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冲突识别
发布时间:2021-12-22 15:16
生态安全视角下土地利用冲突识别有助于协调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基于青龙满族自治县2016年土壤、气象、土地利用等数据,首先,按照识别源地、廊道、缓冲区的步骤构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其次,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揭示耕地、建设用地与不同等级生态安全用地的空间叠加关系,由此识别生态安全视角下耕地、建设用地、综合用地的土地利用冲突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龙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冲突总体分布较为分散,其中耕地极严重冲突区主要分布在祖山镇、龙王庙乡、青龙镇,该类地区为人口密集区,对农产品需求较大,导致耕地对生态安全空间的占用;建设用地极严重冲突区主要分布在青龙镇、祖山镇、大巫岚镇,该类地区为经济发展密集区,城镇扩展导致建设用地对生态安全空间的占用;综合土地利用极严重冲突区主要分布在祖山镇、龙王庙乡、青龙镇。针对土地利用冲突高发区,应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措施达到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目的。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2020,27(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潜在生态廊道与优化后生态廊道
图2A,B分别为潜在与优化后生态廊道,由图2A可知,两两源地间均存在迁徙廊道,过于繁杂。通过量化各廊道的累积阻力值,可以发现各源地间廊道的累积阻力值大小各异,值越大就说明该廊道连接的源地之间进行物种迁徙、能量流动等活动越困难。经处理,优化后的生态廊道总长度495.52 km,可以充分满足物种在源地之间的迁徙与能量的流动,应避免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廊道的占用。图2 潜在生态廊道与优化后生态廊道
由图5B可知,2016年青龙县建设用地冲突相对集中。不、一般、较严重、严重、极严重冲突类型的面积分别为16.03 km2,37.18 km2,39.07 km2,31.81 km2,4.65 km2。一般、不冲突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的青龙镇、肖营子镇、八道河镇;较严重与严重区冲突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与东南部的青龙镇、祖山镇、马圈子镇;极严重冲突区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和东部的青龙镇、祖山镇、大巫岚镇。由以上格局分布特征可以发现,建设用地冲突高等级与低等级冲突格局在诸如青龙镇、祖山镇等经济发达区出现了同时分布的特征。经分析可知,出现以上特征的原因为该类地区以经济发展为主,建设用地需求高,生态敏感性小,适宜开展人类经济活动,因此建设用地冲突矛盾不突出。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与城镇扩张速度的加快,建设用地对生态安全用地的不合理占用问题突出,人类经济建设活动超出了土地资源的正常负荷,生态安全用地与建设用地间的土地利用冲突矛盾日益严重。图4 生态安全格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典型高原湖泊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杞麓湖流域为例[J]. 赵筱青,谭琨,易琦,李思楠,苗培培,普军伟. 中国环境科学. 2019(02)
[2]基于生态安全的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冲突识别[J]. 杨远琴,任平,洪步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2)
[3]基于生境质量的唐县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 郝月,张娜,杜亚娟,王熠辉,郑艳东,张长春.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3)
[4]西南地区生态重要性格局研究[J]. 林子雁,肖燚,史雪威,饶恩明,张平,王莉雁. 生态学报. 2018(24)
[5]太行山区土地利用冲突测度及其时空特征[J]. 薛朝浪,赵宇鸾.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8(12)
[6]生态源地识别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以福建省福清市为例[J]. 李国煜,林丽群,伍世代,王强.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3)
[7]基于多目标适宜性的山地城市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研究——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J]. 闵婕,汪洋,白茹月,张杰,孔祥玉.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8]基于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昌黎县生态廊道构建[J]. 汤峰,张蓬涛,张贵军,赵丽,郑宇,魏明欢,简卿.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8)
[9]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北戴河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J]. 李静,张莹莹,朱永明.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1)
[10]城市土地利用生态冲突诊断及影响因素研究——以贵阳市为例[J]. 曾昉,魏媛. 改革与战略. 2016(09)
博士论文
[1]生态安全视角下的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演变研究[D]. 孙丕苓.中国农业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冀东北山区县域生态脆弱性评价与模拟研究[D]. 魏明欢.河北农业大学 2018
[2]制度性生态空间土地利用冲突演变及形成机制研究[D]. 刘嘉.山东建筑大学 2018
[3]江西省典型矿粮复合区土地利用冲突缓解机制研究[D]. 宋振江.东华理工大学 2017
[4]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研究[D]. 秦坤.武汉大学 2017
[5]土地利用冲突分析与诊断研究[D]. 叶丽芳.南京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46614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2020,27(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潜在生态廊道与优化后生态廊道
图2A,B分别为潜在与优化后生态廊道,由图2A可知,两两源地间均存在迁徙廊道,过于繁杂。通过量化各廊道的累积阻力值,可以发现各源地间廊道的累积阻力值大小各异,值越大就说明该廊道连接的源地之间进行物种迁徙、能量流动等活动越困难。经处理,优化后的生态廊道总长度495.52 km,可以充分满足物种在源地之间的迁徙与能量的流动,应避免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廊道的占用。图2 潜在生态廊道与优化后生态廊道
由图5B可知,2016年青龙县建设用地冲突相对集中。不、一般、较严重、严重、极严重冲突类型的面积分别为16.03 km2,37.18 km2,39.07 km2,31.81 km2,4.65 km2。一般、不冲突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的青龙镇、肖营子镇、八道河镇;较严重与严重区冲突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与东南部的青龙镇、祖山镇、马圈子镇;极严重冲突区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和东部的青龙镇、祖山镇、大巫岚镇。由以上格局分布特征可以发现,建设用地冲突高等级与低等级冲突格局在诸如青龙镇、祖山镇等经济发达区出现了同时分布的特征。经分析可知,出现以上特征的原因为该类地区以经济发展为主,建设用地需求高,生态敏感性小,适宜开展人类经济活动,因此建设用地冲突矛盾不突出。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与城镇扩张速度的加快,建设用地对生态安全用地的不合理占用问题突出,人类经济建设活动超出了土地资源的正常负荷,生态安全用地与建设用地间的土地利用冲突矛盾日益严重。图4 生态安全格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典型高原湖泊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杞麓湖流域为例[J]. 赵筱青,谭琨,易琦,李思楠,苗培培,普军伟. 中国环境科学. 2019(02)
[2]基于生态安全的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冲突识别[J]. 杨远琴,任平,洪步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2)
[3]基于生境质量的唐县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 郝月,张娜,杜亚娟,王熠辉,郑艳东,张长春.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3)
[4]西南地区生态重要性格局研究[J]. 林子雁,肖燚,史雪威,饶恩明,张平,王莉雁. 生态学报. 2018(24)
[5]太行山区土地利用冲突测度及其时空特征[J]. 薛朝浪,赵宇鸾.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8(12)
[6]生态源地识别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以福建省福清市为例[J]. 李国煜,林丽群,伍世代,王强.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3)
[7]基于多目标适宜性的山地城市土地利用潜在冲突研究——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J]. 闵婕,汪洋,白茹月,张杰,孔祥玉.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8]基于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昌黎县生态廊道构建[J]. 汤峰,张蓬涛,张贵军,赵丽,郑宇,魏明欢,简卿.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8)
[9]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北戴河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J]. 李静,张莹莹,朱永明.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1)
[10]城市土地利用生态冲突诊断及影响因素研究——以贵阳市为例[J]. 曾昉,魏媛. 改革与战略. 2016(09)
博士论文
[1]生态安全视角下的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演变研究[D]. 孙丕苓.中国农业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冀东北山区县域生态脆弱性评价与模拟研究[D]. 魏明欢.河北农业大学 2018
[2]制度性生态空间土地利用冲突演变及形成机制研究[D]. 刘嘉.山东建筑大学 2018
[3]江西省典型矿粮复合区土地利用冲突缓解机制研究[D]. 宋振江.东华理工大学 2017
[4]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研究[D]. 秦坤.武汉大学 2017
[5]土地利用冲突分析与诊断研究[D]. 叶丽芳.南京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46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546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