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7 21:5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单个独立企业内部的创新能力已经赶不上外部环境快速变化的步伐。创新活动更多的是由多个主体在一个创新生态系统中相互合作、共同参与的,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区域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技术创新活动更是如此,高新技术产业集结了智力性、创新性、战略性和低污染等优势,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北京、天津和河北都是京畿非常重要的地区,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北京与天津两市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凭借京津的优势,京津冀地区已经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第三增长极。对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具有统筹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义。本文首先梳理了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创新生态系统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奠定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而分析了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经营情况、企业规模情况、产业结构、企业R&D相关活动、固定资产投资等发展现状,然后通过分析影响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能力的因素,构建了评价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了复... 

【文章来源】: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市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高新技术产业
    2.2 协同创新
    2.3 创新生态系统
    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2.5 小结
第三章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3.1.1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经营情况
        3.1.2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规模情况
        3.1.3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分析
        3.1.4 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R&D相关活动
        3.1.5 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3.2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程度分析
        3.2.1 灰色关联度模型
        3.2.2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程度分析
        3.2.3 结果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识别
    4.1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要素分析
    4.2 协同创新系统运行机理分析
    4.3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设计
        4.3.1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能力评价要素
        4.3.2 指标筛选
        4.3.3 相关指标解释
    4.4 小结
第五章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能力评价
    5.1 复合系统协同度测量方法
    5.2 复合系统协同度测算模型的构建
        5.2.1 子系统序参量有序度的定义
        5.2.2 子系统有序度的测算
        5.2.3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整体协同度的计算
    5.3 复合系统协同度的测算过程
        5.3.1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5.3.2 子系统序参量的有序度
        5.3.3 子系统有序度
        5.3.4 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系统协同度
        5.3.5 三地协同创新系统有序度
        5.3.6 京津冀区域整体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度
    5.4 结果分析
        5.4.1 子系统序参量有序度分析
        5.4.2 子系统有序度分析
        5.4.3 三地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系统协同度
        5.4.4 三地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系统有序度
        5.4.5 京津冀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度
    5.5 小结
第六章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优化路径
    6.1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提升路径
    6.2 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提升路径
    6.3 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提升路径
    6.4 京津冀区域整体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提升路径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能力结构视角的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J]. 薛景梅,李明芳.  中国流通经济. 2015(10)
[2]山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研究[J]. 赵燕艳,王学军.  中国集体经济. 2015(15)
[3]基于资源视角的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研究[J]. 臧维,秦凯,于畅.  华东经济管理. 2015(02)
[4]基于区域产业互动的三螺旋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康健,胡祖光.  科研管理. 2014(05)
[5]区域协同创新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J]. 高建新.  科技管理研究. 2013(10)
[6]承接产业转移视角的区域协同创新机理分析——兼论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创新[J]. 张仁枫,王莹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07)
[7]基于协同创新的概念性结构模型研究[J]. 李金海,崔杰,刘雷.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3(01)
[8]协同创新理论模式及区域经济协同机制的建构[J]. 马永坤.  华东经济管理. 2013(02)
[9]从“创新系统”到“创新生态系统”[J]. 曾国屏,苟尤钊,刘磊.  科学学研究. 2013(01)
[10]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刘照德.  科技与经济. 2012(06)

博士论文
[1]科技园区协同创新网络演化机制研究[D]. 刘汉文.中国矿业大学 2015
[2]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发展研究[D]. 李恒毅.中南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能力研究[D]. 王阅.辽宁大学 2013
[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及对策研究[D]. 刘晓伟.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45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645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b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