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三维生态足迹变动与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2-04-23 11:27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与人地资源矛盾的问题日益突出,定量测度一国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有效评价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生态足迹理论通过比较人类实际消费的自然资源与生态服务系统提供的自然资源和服务,定量测度自然资本供给与需求差距,衡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传统生态足迹模型没有将流量资本和存量资本区分开来,测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基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将足迹深度和足迹广度纳入测度范畴,从而具备时空双重属性。本研究首先选取四十余项消费和生产项目,建立适合辽宁省的生态足迹账户,在此基础上,测度2000-2017不同年份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进而建立传统二维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并分析辽宁省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其次,引入足迹深度和足迹广度,构建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并利用多项式回归分析、统计曲线拟合的方法和“剪刀差”等概念,阐明辽宁省自然资本存量与自然资本流量的动态变化特征;最后,基于LMDI法,分析辽宁省生态足迹变动的影响因素。通过上述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以国家公顷计算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与全球公顷的差异显著;②2000-2017年...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本研究创新点
1.5 本研究不足
2 理论基础与方法介绍
2.1 传统二维生态足迹
2.1.1 生态足迹基本概念
2.1.2 生态足迹模型建立及计算方法
2.2 三维生态足迹及改进
2.2.1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介绍
2.2.2 三维生态足迹改进模型
2.3 LMDI分解法
3 辽宁省三维生态足迹测度与分析
3.1 基础数据的获取、账户的确定
3.1.1 生物质账户与能源账户的确定
3.1.2 数据来源
3.2 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的计算
3.2.1 均衡因子的计算与分析
3.2.2 产量因子的计算与分析
3.3 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供需分析
3.3.1 计算说明
3.3.2 2017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测算
3.3.3 2000-2017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
3.4 足迹广度分析
3.5 足迹深度分析
3.6 足迹广度与足迹深度的变动关系分析
3.6.1 研究方法
3.6.2 变动结果分析
4 基于LMDI法的辽宁省生态足迹影响因素分析
4.1 研究方法选择及模型建立
4.2 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LMDI的中国工业能源碳足迹生态压力因素分解研究[J]. 孙丽文,王丹涪,杜娟,韩莹. 生态经济. 2019(01)
[2]区域生态足迹盈亏测算及其空间特征——以江苏省为例[J]. 鹿瑶,李效顺,蒋冬梅,郎文婧,沈春竹,魏旭晨. 生态学报. 2018(23)
[3]交替迭代算法的拓展及在旅游生态足迹动态中的应用[J]. 费凌. 统计与决策. 2018(14)
[4]江苏省生态足迹动态分解及区域差异[J]. 仇蕾,崔韵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06)
[5]基于生态足迹的西安城市生态游憩空间优化研究[J]. 杨晓俊,方传珊,侯叶子. 地理研究. 2018(02)
[6]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扩展的土地承载力指数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 沈文东,许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04)
[7]基于综合承载力的吉林省适度人口分析[J]. 李秀霞,孟玫.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0)
[8]基于生态足迹指数的广西沿海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 张志宏,白长虹,杨德进. 生态经济. 2017(06)
[9]中国区域产业CO2排放影响因素研究: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的视角[J]. 潘文卿,刘婷,王丰国. 统计研究. 2017(03)
[10]生态足迹的模型修正与方法改进[J]. 周涛,王云鹏,龚健周,王芳,冯艳芬. 生态学报. 2015(14)
本文编号:3647081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本研究创新点
1.5 本研究不足
2 理论基础与方法介绍
2.1 传统二维生态足迹
2.1.1 生态足迹基本概念
2.1.2 生态足迹模型建立及计算方法
2.2 三维生态足迹及改进
2.2.1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介绍
2.2.2 三维生态足迹改进模型
2.3 LMDI分解法
3 辽宁省三维生态足迹测度与分析
3.1 基础数据的获取、账户的确定
3.1.1 生物质账户与能源账户的确定
3.1.2 数据来源
3.2 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的计算
3.2.1 均衡因子的计算与分析
3.2.2 产量因子的计算与分析
3.3 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供需分析
3.3.1 计算说明
3.3.2 2017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测算
3.3.3 2000-2017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
3.4 足迹广度分析
3.5 足迹深度分析
3.6 足迹广度与足迹深度的变动关系分析
3.6.1 研究方法
3.6.2 变动结果分析
4 基于LMDI法的辽宁省生态足迹影响因素分析
4.1 研究方法选择及模型建立
4.2 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LMDI的中国工业能源碳足迹生态压力因素分解研究[J]. 孙丽文,王丹涪,杜娟,韩莹. 生态经济. 2019(01)
[2]区域生态足迹盈亏测算及其空间特征——以江苏省为例[J]. 鹿瑶,李效顺,蒋冬梅,郎文婧,沈春竹,魏旭晨. 生态学报. 2018(23)
[3]交替迭代算法的拓展及在旅游生态足迹动态中的应用[J]. 费凌. 统计与决策. 2018(14)
[4]江苏省生态足迹动态分解及区域差异[J]. 仇蕾,崔韵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06)
[5]基于生态足迹的西安城市生态游憩空间优化研究[J]. 杨晓俊,方传珊,侯叶子. 地理研究. 2018(02)
[6]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扩展的土地承载力指数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 沈文东,许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04)
[7]基于综合承载力的吉林省适度人口分析[J]. 李秀霞,孟玫.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0)
[8]基于生态足迹指数的广西沿海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 张志宏,白长虹,杨德进. 生态经济. 2017(06)
[9]中国区域产业CO2排放影响因素研究: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的视角[J]. 潘文卿,刘婷,王丰国. 统计研究. 2017(03)
[10]生态足迹的模型修正与方法改进[J]. 周涛,王云鹏,龚健周,王芳,冯艳芬. 生态学报. 2015(14)
本文编号:3647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647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