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证据理论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0 18:43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力。融资难仍是现阶段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而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目前,不仅商业银行没有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和方法,而且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和信用评估,加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本文首先从相关理论出发,根据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和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并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在分析生态信用和信用风险相关性的基础上,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从主体偿债能力、主体偿债意愿和信用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三层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文章引入证据理论的处理方法,在阐述证据理论的基本概念与性质的基础上,建立起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最后,以安徽省某中小企业为例,对其信用进行了评价,通过证据合成,将不确定的证据整合为统一的信度,在实证的基础上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并进行有效性分析。结论表明,信用生态环境指标是有效的,并且证据理论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过程中的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信用评级的理论基础
2.1 信用评级
2.1.1 信用风险
2.1.2 信用评级及其特点
2.2 信用生态理论
2.2.1 信用生态理论的内涵
2.2.2 信用生态和信用风险的相关性
2.3 信用评级的理论模型
2.3.1 传统的信用评级方法
2.3.2 信用度量分析方法
2.3.3 人工智能法
2.3.4 证据理论
第三章 信用生态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3.1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3.1.1 国外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现状
3.1.2 国内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现状
3.1.3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存在问题
3.2 构建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原则
3.3 构建指标体系
3.3.1 主体偿债能力
3.3.2 主体偿债意愿
3.3.3 信用生态环境
第四章 基于证据理论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
4.1 多指标多层次评价问题
4.2 证据理论概述
4.2.1 识别框架(Frame of discernment)
4.2.2 基本概率分配(BPA)及信度函数
4.2.3 似真度函数(Plausibility function)
4.2.4 证据合成法则
4.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4 证据的处理
4.4.1 评级等级
4.4.2 混合多层次性评价方法
4.4.3 指标的mass函数
第五章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实证分析
5.1 企业背景
5.2 实证分析
5.2.1 确定隶属度
5.2.2 确定信度值
5.2.3 具体评价过程
5.3 有效性分析
5.3.1 指标有效性
5.3.2 方法对比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研究工作
6.2 不足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累积Logistic回归的西部上市企业信用评级模型[J]. 外力·依米提. 统计与决策. 2015(03)
[2]供应链金融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研究——基于SVM与BP神经网络的比较研究[J]. 胡海青,张琅,张道宏. 管理评论. 2012(11)
[3]我国中小上市公司财务失败预警研究——基于财务指标和公司治理指标的综合考察[J]. 梁琪,过新伟,石宁. 经济管理. 2012(03)
[4]基于AHP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J]. 孙文,王冀宁. 财会通讯. 2012(07)
[5]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优化研究[J]. 陈伟,王业球.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6]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构建研究——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J]. 夏立明,曾乐乐,孟丽. 经营与管理. 2011(11)
[7]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识别因子的有效性分析——基于北京地区中小企业的信贷数据[J]. 郭小波,王婉婷,周欣. 国际金融研究. 2011(04)
[8]基于成长能力的企业财务预警实证研究——以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例[J]. 袁康来. 科技与管理. 2010(01)
[9]基于证据理论的事故倾向性综合测评研究[J]. 高珍伟,朱卫东,张晨.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10]不完全信息下基于证据理论的群体层次分析法研究[J]. 张洪涛,朱卫东,周光中. 工业技术经济. 2007(06)
硕士论文
[1]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研究[D]. 孙冰颖.华南理工大学 2012
[2]中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D]. 李芳.西南财经大学 2009
[3]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化研究[D]. 倪晓华.北京化工大学 2007
[4]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及评级制度探讨[D]. 马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5]基于业绩的企业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研究[D]. 陶军.北京化工大学 2005
[6]我国企业信用评价指标有效性研究[D]. 田俊平.北京化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95102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信用评级的理论基础
2.1 信用评级
2.1.1 信用风险
2.1.2 信用评级及其特点
2.2 信用生态理论
2.2.1 信用生态理论的内涵
2.2.2 信用生态和信用风险的相关性
2.3 信用评级的理论模型
2.3.1 传统的信用评级方法
2.3.2 信用度量分析方法
2.3.3 人工智能法
2.3.4 证据理论
第三章 信用生态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3.1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3.1.1 国外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现状
3.1.2 国内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现状
3.1.3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存在问题
3.2 构建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原则
3.3 构建指标体系
3.3.1 主体偿债能力
3.3.2 主体偿债意愿
3.3.3 信用生态环境
第四章 基于证据理论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
4.1 多指标多层次评价问题
4.2 证据理论概述
4.2.1 识别框架(Frame of discernment)
4.2.2 基本概率分配(BPA)及信度函数
4.2.3 似真度函数(Plausibility function)
4.2.4 证据合成法则
4.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4 证据的处理
4.4.1 评级等级
4.4.2 混合多层次性评价方法
4.4.3 指标的mass函数
第五章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实证分析
5.1 企业背景
5.2 实证分析
5.2.1 确定隶属度
5.2.2 确定信度值
5.2.3 具体评价过程
5.3 有效性分析
5.3.1 指标有效性
5.3.2 方法对比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研究工作
6.2 不足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累积Logistic回归的西部上市企业信用评级模型[J]. 外力·依米提. 统计与决策. 2015(03)
[2]供应链金融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研究——基于SVM与BP神经网络的比较研究[J]. 胡海青,张琅,张道宏. 管理评论. 2012(11)
[3]我国中小上市公司财务失败预警研究——基于财务指标和公司治理指标的综合考察[J]. 梁琪,过新伟,石宁. 经济管理. 2012(03)
[4]基于AHP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J]. 孙文,王冀宁. 财会通讯. 2012(07)
[5]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优化研究[J]. 陈伟,王业球.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6]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构建研究——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J]. 夏立明,曾乐乐,孟丽. 经营与管理. 2011(11)
[7]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识别因子的有效性分析——基于北京地区中小企业的信贷数据[J]. 郭小波,王婉婷,周欣. 国际金融研究. 2011(04)
[8]基于成长能力的企业财务预警实证研究——以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例[J]. 袁康来. 科技与管理. 2010(01)
[9]基于证据理论的事故倾向性综合测评研究[J]. 高珍伟,朱卫东,张晨.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10]不完全信息下基于证据理论的群体层次分析法研究[J]. 张洪涛,朱卫东,周光中. 工业技术经济. 2007(06)
硕士论文
[1]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研究[D]. 孙冰颖.华南理工大学 2012
[2]中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D]. 李芳.西南财经大学 2009
[3]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化研究[D]. 倪晓华.北京化工大学 2007
[4]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及评级制度探讨[D]. 马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5]基于业绩的企业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研究[D]. 陶军.北京化工大学 2005
[6]我国企业信用评价指标有效性研究[D]. 田俊平.北京化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95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695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