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县云竹湖乡村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18 01:19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一方面,人们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城市人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也不断攀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田园、农家式的旅游模式越来越受老百姓的欢迎,而我省正处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从资源型向低碳型模式转变刻不容缓,因此,借助于我省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势必将成为我省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的新的引擎,榆社县正是抓住了这样的历史机遇,依托云竹湖水库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乡村生态旅游,2015年实现了全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旅游收入4.8亿元的辉煌成就,分别比十一五时期末增长10倍和15倍,特别是2013年被列为全省转型综改重大项目和晋中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云竹湖乡村生态旅游风景区项目的奠基与开工,标志着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规划期10年,届时一个集观光休闲和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国际化旅游风景区将会横空出世,云竹湖旅游开发项目已经成为我县经济转型升级的龙头示范项目。然而在政府大力推进乡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开发程度不高、生态环境污染、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景区吸引力不强等问题,本文正是基于此,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云竹湖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3.4 文章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2.1 乡村生态旅游的界定
2.1.1 生态旅游
2.1.2 乡村旅游
2.1.3 乡村生态旅游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生态经济学与循环经济学理论
2.2.3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3. 榆社县云竹湖生态旅游概况
3.1 榆社县简介
3.1.1 地域环境
3.1.2 资源情况
3.1.3 基础设施
3.1.4 经济环境
3.2 云竹湖概况
3.3 云竹湖生态旅游开发状况分析
3.3.1 当前项目开发的情况
3.3.2 云竹湖生态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4. 榆社县云竹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4.1 榆社县云竹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特点
4.1.1 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力度大
4.1.2 区域优势明显
4.1.3 政策倾斜力度大
4.1.4 市场需求大
4.1.5 品牌效益逐步显现
4.2 云竹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4.2.1 旅游开发管理制度落后
4.2.2 乡村旅游开发对实现农村经济发展贡献有限
4.2.3 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足
4.2.4 旅游基础设施落后
4.2.5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水平低下
4.2.6 湖区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湖泊水体生态环境恶化
5. 榆社县云竹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5.1 指导思想
5.2 发展原则
5.2.1 可持续发展原则
5.2.2 乡村性原则
5.2.3 自然与人文生态结合原则
5.2.4 打造特色与协调发展原则
5.3 促进榆社县云竹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具体对策
5.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道路建设
5.3.2 继续深挖旅游资源,努力拓展乡村生态旅游文化内涵
5.3.3 进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相关服务人员素质
5.3.4 加大品牌营销度,提高云竹湖知名度
5.3.5 统一规划管理,完善规章制度,使旅游开发规范化
5.3.6 完善环境检测体系,大力宣传保护生态
6. 结论与不足
6.1 结论
6.2 不足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J]. 卢小丽,成宇行,王立伟. 资源科学. 2014(01)
[2]“云竹湖”旅游资源调查及开发分析[J]. 郑书龙.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13(04)
[3]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J]. 周常春,杨光明.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4]对四川乡村生态旅游转型升级的探讨[J]. 夏爱萍,马朝洪. 四川林业科技. 2011(03)
[5]三峡库区腹地山区发展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J]. 李冬梅,廖和平,林小植.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6]乡村生态旅游的深层研究[J]. 寇明婷,李录堂,陈凯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7]新疆乌昌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 唐晓兵. 新疆财经. 2009(03)
[8]基于乡村旅游开发的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 梁金兰.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9]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研究[J]. 宋瑛. 上海经济研究. 2008(04)
[10]关于发展江西乡村生态旅游的若干思考[J]. 晏磊,詹斌. 江西农业学报. 2008(04)
硕士论文
[1]新疆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 张宁宁.吉林大学 2013
[2]山西省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 王海霞.山西大学 2008
[3]乡村生态旅游规划方法研究[D]. 何晓芳.浙江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721036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3.4 文章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2.1 乡村生态旅游的界定
2.1.1 生态旅游
2.1.2 乡村旅游
2.1.3 乡村生态旅游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生态经济学与循环经济学理论
2.2.3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3. 榆社县云竹湖生态旅游概况
3.1 榆社县简介
3.1.1 地域环境
3.1.2 资源情况
3.1.3 基础设施
3.1.4 经济环境
3.2 云竹湖概况
3.3 云竹湖生态旅游开发状况分析
3.3.1 当前项目开发的情况
3.3.2 云竹湖生态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4. 榆社县云竹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4.1 榆社县云竹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特点
4.1.1 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力度大
4.1.2 区域优势明显
4.1.3 政策倾斜力度大
4.1.4 市场需求大
4.1.5 品牌效益逐步显现
4.2 云竹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4.2.1 旅游开发管理制度落后
4.2.2 乡村旅游开发对实现农村经济发展贡献有限
4.2.3 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足
4.2.4 旅游基础设施落后
4.2.5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水平低下
4.2.6 湖区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湖泊水体生态环境恶化
5. 榆社县云竹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5.1 指导思想
5.2 发展原则
5.2.1 可持续发展原则
5.2.2 乡村性原则
5.2.3 自然与人文生态结合原则
5.2.4 打造特色与协调发展原则
5.3 促进榆社县云竹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具体对策
5.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道路建设
5.3.2 继续深挖旅游资源,努力拓展乡村生态旅游文化内涵
5.3.3 进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相关服务人员素质
5.3.4 加大品牌营销度,提高云竹湖知名度
5.3.5 统一规划管理,完善规章制度,使旅游开发规范化
5.3.6 完善环境检测体系,大力宣传保护生态
6. 结论与不足
6.1 结论
6.2 不足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J]. 卢小丽,成宇行,王立伟. 资源科学. 2014(01)
[2]“云竹湖”旅游资源调查及开发分析[J]. 郑书龙.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13(04)
[3]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J]. 周常春,杨光明.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4]对四川乡村生态旅游转型升级的探讨[J]. 夏爱萍,马朝洪. 四川林业科技. 2011(03)
[5]三峡库区腹地山区发展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J]. 李冬梅,廖和平,林小植.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6]乡村生态旅游的深层研究[J]. 寇明婷,李录堂,陈凯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7]新疆乌昌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 唐晓兵. 新疆财经. 2009(03)
[8]基于乡村旅游开发的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 梁金兰.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9]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研究[J]. 宋瑛. 上海经济研究. 2008(04)
[10]关于发展江西乡村生态旅游的若干思考[J]. 晏磊,詹斌. 江西农业学报. 2008(04)
硕士论文
[1]新疆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 张宁宁.吉林大学 2013
[2]山西省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 王海霞.山西大学 2008
[3]乡村生态旅游规划方法研究[D]. 何晓芳.浙江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721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721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