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4 15:11
  当前,城市化快速发展,同时伴随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对于主要依靠资源的城市而言,经济增长对自然环境依赖性强,城市化过程具有明显的资源主导性,其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更加强烈。如何改善二者的关系,是资源型地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特点的基础上,以中部地区37个资源型城市为例,计算其耦合协调水平和类型,分析二者相互影响的作用方式,对资源型城市采取适当的政策提出建议,望对提升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提高城市化质量,实现二者良性互动有所裨益。文章主要由六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进展以及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理论。第二章在该理论基础上定性分析了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二者及其相互关系的特点。第三章选取中部地区37个资源型城市,分析其目前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现状以及二者的交互影响关系。第四章构建了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指标评价体系和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模型。第五章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了中部地区37个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分析2005—2014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的变化特点,并将37个城市分...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矛盾突出
        1.1.2 协调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理论基础
        1.3.1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3.2 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影响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资源型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特点
    2.1 资源型城市城市化的特点
        2.1.1 资源型产业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2.1.2 城市发展基础脆弱
        2.1.3 城市化质量低下
    2.2 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的特点
        2.2.1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2.2 生态环境承载力面临巨大压力
        2.2.3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2.3 资源型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特点
        2.3.1 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约束效应明显
        2.3.2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显著
        2.3.3 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陷入恶性循环
第三章 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分析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市化发展现状
    3.3 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3.4 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影响
        3.4.1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4.2 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影响
第四章 资源型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模型
    4.1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指标的选取原则
        4.1.2 指标体系的构建
        4.1.3 指标数据来源
        4.1.4 数据标准化方法
        4.1.5 权重确定方法
    4.2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模型
第五章 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5.1 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分类
    5.2 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分析
        5.2.1 原始数据处理
        5.2.2 权重的确定
        5.2.3 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
        5.2.4 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动态变化
        5.2.5 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类型
    5.3 结论
第六章 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6.1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转型发展
    6.2 转变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建立生态城市
    6.3 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新能源开发
    6.4 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加大环境治理
    6.5 加强环境监督与治理,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城市化指标数据标准化
    附表2 生态环境指标数据标准化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湖南省人居环境与经济耦合发展的时空演变研究[J]. 李伯华,陈容,刘沛林,窦银娣.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2]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关系实证研究[J]. 苏昕,段升森,张淑敏.  东岳论丛. 2014(10)
[3]皖江城市带城市能级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J]. 孙雷.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4(03)
[4]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城镇化特征和发展路径选择[J]. 张文忠,王岱.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4(06)
[5]京津冀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定量测度[J]. 王少剑,方创琳,王洋.  生态学报. 2015(07)
[6]熵变视角的吉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判别[J]. 孙平军,修春亮,张天娇.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3)
[7]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脆弱性与协调性作用机制研究[J]. 陈晓红,万鲁河.  地理科学. 2013(12)
[8]陕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关系[J]. 卞鸿雁,任志远.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11 (02)
[9]阿克苏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协调度评析[J]. 孜比布拉·司马义,苏力叶·木沙江,帕夏古·阿不来提.  地理研究. 2011(03)
[10]生态环境承载力视角下的低碳生态城市规划[J]. 沈清基,汪鸣鸣.  北京规划建设. 2011(02)

博士论文
[1]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 陈晓红.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 欧阳婷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5
[3]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D]. 张海峰.中国海洋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7306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7306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b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