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态交易成本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20 06:00
改革开放后至今,一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随着形势的变化,其改革红利已经消失,须通过农地(本文指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流转来实现农地资源配置的适度规模经营,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人地结合(实为人与自然关系)优化的需要;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已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长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并没有消除。在征地过程中,以政代法,农民没有参与市场博弈的地位,使公共权力的负外部性问题突出,导致土地财政依赖、征地冲动不减、利益分化严重、阶层关系对立等,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双重关系紧张。此背景下,十七届三中全会释放了鼓励农地流转的政策信号。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并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制度,这种包括土地在内的资源流转方式转变的政策意向渐明。这就意味着在农村土地转为商业用地的过程中,可尝试在政府规划下,由农民直接参与主体性博弈的市场化流转模式代替行政权力为主推的征地模式。基于以上现实背景和政策背景,本研究目的在于:以生态文明为目标,分析现行农地制度下的农地资源配置存在着上述社会生态失衡的种种问题,提出有利于社会生态优化的制度建议...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1.1.1 农村土地与农地
1.1.2 农村土地流转与征地
1.1.3 社会生态交易成本
1.2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1 研究的背景
1.2.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3.2 研究的思路、方法
1.4 重点难点及主要观点、创新与不足
1.4.1 重点、难点与主要观点
1.4.2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理论观点回顾与研究新视角的切入
2.1.1 相关理论观点回顾
2.1.2 研究新视角的切入
2.2 农地及其流转影响社会生态的理论依据
2.2.1 农地的自然资源属性与自然生态环境理论
2.2.2 农地的生产要素属性与社会关系理论
2.2.3 农地流转对社会生态的影响
2.3 理论工具:交易费用(成本)的分析框架
2.3.1 交易费用(成本)理论概述
2.3.2 农地流转与社会生态成本
3 农地流转社会生态成本的制度分析
3.1 制度与交易的社会生态成本关系概述
3.2 制度核心——产权与与社会生态交易成本
3.2.1 产权与交易费用(成本)理论分析
3.2.2 农地公私之争与社会生态交易成本
3.3 制度环境与农地流转交易社会生态成本
3.4 政府组织、市场组织与农地流转社会生态成本
3.4.1 政府职能问题
3.4.2 市场定位问题
3.4.3 基于社会生态成本的政府与市场动态关系
4 农地流转历史与个案及其社会生态成本
4.1 历史的审视
4.1.1 传统农业社会时期
4.1.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时期
4.1.3 一个总体的社会生态交易成本评价
4.2 个案经验与启示:来自宜春市的调研情况
4.2.1 产业目标下的农地流转:以油茶产业市级规划为例
4.2.2 奉新县宋埠镇村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试点情况
4.2.3 丰城市富硒土地流转情况
4.2.4 樟树市三皇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情况介绍
4.2.5 上述案例的社会生态成本问题评价
5 农地及其流转现实问题的社会生态成本分析
5.1 产权制度短板与投机行为下的社会生态困境
5.1.1 农地产权主体不清下的投机行为
5.1.2 投机行为下社会生态交易成本
5.2 农地流转相关突出问题与两重关系失衡成本
5.2.1 自然资源环境与粮食双重危机下的风险成本
5.2.2 农地自然生态价格实现困境与环资维护交易费用
5.2.3 存量农地发展权缺失与农地保护悖论下的生态交易成本
5.2.4 行政外力主推城市(镇)化与社会关系失衡成本
5.2.5 “土地保障”代替“社会保障”导致公平与效率双重损失
5.2.6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缺失与土地流转的制度摩擦成本问题
6 基于社会生态成本节约的农地流转对策建议
6.1 强化产权制度“硬核”
6.1.1 打破公私之争,土地使用权确权到人
6.1.2 探索农民土地生态发展权补偿机制
6.2 完善“制度保护带”:减少农地流转的社会生态机会成本
6.2.1 完善确权到人的农地流转登记制度
6.2.2 实现“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障”转型
6.2.3 完善土地税收和规制
6.3 创新农地流转组织形式
6.3.1 农地流转组织形式与社会生态交易成本
6.3.2 重构政府与市场关系,实现城镇化道路战略转型
6.3.3 探索农地股份合作制,增加农民土地发展权机会
6.3.4 推动家庭农场组织,实现农地经营规模适度化
6.3.5 建立妇女自我组织,以市场机制平衡土地权益分配性别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的学术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903949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1.1.1 农村土地与农地
1.1.2 农村土地流转与征地
1.1.3 社会生态交易成本
1.2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1 研究的背景
1.2.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3.2 研究的思路、方法
1.4 重点难点及主要观点、创新与不足
1.4.1 重点、难点与主要观点
1.4.2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理论观点回顾与研究新视角的切入
2.1.1 相关理论观点回顾
2.1.2 研究新视角的切入
2.2 农地及其流转影响社会生态的理论依据
2.2.1 农地的自然资源属性与自然生态环境理论
2.2.2 农地的生产要素属性与社会关系理论
2.2.3 农地流转对社会生态的影响
2.3 理论工具:交易费用(成本)的分析框架
2.3.1 交易费用(成本)理论概述
2.3.2 农地流转与社会生态成本
3 农地流转社会生态成本的制度分析
3.1 制度与交易的社会生态成本关系概述
3.2 制度核心——产权与与社会生态交易成本
3.2.1 产权与交易费用(成本)理论分析
3.2.2 农地公私之争与社会生态交易成本
3.3 制度环境与农地流转交易社会生态成本
3.4 政府组织、市场组织与农地流转社会生态成本
3.4.1 政府职能问题
3.4.2 市场定位问题
3.4.3 基于社会生态成本的政府与市场动态关系
4 农地流转历史与个案及其社会生态成本
4.1 历史的审视
4.1.1 传统农业社会时期
4.1.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时期
4.1.3 一个总体的社会生态交易成本评价
4.2 个案经验与启示:来自宜春市的调研情况
4.2.1 产业目标下的农地流转:以油茶产业市级规划为例
4.2.2 奉新县宋埠镇村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试点情况
4.2.3 丰城市富硒土地流转情况
4.2.4 樟树市三皇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情况介绍
4.2.5 上述案例的社会生态成本问题评价
5 农地及其流转现实问题的社会生态成本分析
5.1 产权制度短板与投机行为下的社会生态困境
5.1.1 农地产权主体不清下的投机行为
5.1.2 投机行为下社会生态交易成本
5.2 农地流转相关突出问题与两重关系失衡成本
5.2.1 自然资源环境与粮食双重危机下的风险成本
5.2.2 农地自然生态价格实现困境与环资维护交易费用
5.2.3 存量农地发展权缺失与农地保护悖论下的生态交易成本
5.2.4 行政外力主推城市(镇)化与社会关系失衡成本
5.2.5 “土地保障”代替“社会保障”导致公平与效率双重损失
5.2.6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缺失与土地流转的制度摩擦成本问题
6 基于社会生态成本节约的农地流转对策建议
6.1 强化产权制度“硬核”
6.1.1 打破公私之争,土地使用权确权到人
6.1.2 探索农民土地生态发展权补偿机制
6.2 完善“制度保护带”:减少农地流转的社会生态机会成本
6.2.1 完善确权到人的农地流转登记制度
6.2.2 实现“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障”转型
6.2.3 完善土地税收和规制
6.3 创新农地流转组织形式
6.3.1 农地流转组织形式与社会生态交易成本
6.3.2 重构政府与市场关系,实现城镇化道路战略转型
6.3.3 探索农地股份合作制,增加农民土地发展权机会
6.3.4 推动家庭农场组织,实现农地经营规模适度化
6.3.5 建立妇女自我组织,以市场机制平衡土地权益分配性别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的学术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903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903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