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值理论的太原城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
本文关键词:基于能值理论的太原城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西师范大学》 2015年
基于能值理论的太原城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
唐全华
【摘要】:随着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科技的迅猛发展,生活方式不断改进,出现了一系列与城市化密切相关的问题。城市是人口高度集中,社会经济富裕、文化交流频繁的国家或地区的中心,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同样面对资源不能永续利用,生态环境日益破坏等问题,无不与城市化紧密相关。随着人们逐渐意识到城市良性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城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由此对目前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策研究。城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及区域规划发展,政府决策的制定,具有十分长远的战略地位。 太原市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基地之一,然而20世纪末以来,太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出现一系列城市生态和环境问题。因此对太原城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以期对调整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依据5为此后测度同类生态经济系统提供借鉴意义。 本文结合能值分析理论对太原城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在计算过程中对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进行了改进,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测度2004-2013年太原城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利用状况,主要结合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等进行评价,最后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太原城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2014—2018年可持续发展指数进行预测。主要结论如下所示: (1)测算了2013年太原城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流量并构建了指标体系,得到系统总能值使用量为L17X1023Sej,可更新资源能值为1.24X102]sej,仅占总能值1.05%,而不可更新资源为1.03X1023Sej5所占总能值比重最大,为88%,货币流能值总量为2J5X1024sej,其中进口能值(即输入能总体表明太原能值结构相对合理,能值自给能力较强。 (2)将太原城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与其他地区进行横向比较,能值自给率、能值货币比率远高于其它国家和地区,体现出城市对本地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且对外依赖度小;电力能值比和人均能值使用量远低于我国平均水平和发达地区,说明人均生活水平和质量还有待提高,,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负载率持续升高从而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成阻碍。 (3)通过对2004—2013年能值指标分析测算,得出总能值、不可更新资源能值逐年增长,输入能值和可更新能值变化平稳,表明太原市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本地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ESI逐年下降,2004年为弱度可持续性、2005—2009为弱度不可持续性、2010—2013为不可持续性,数据表明系统运行向恶性方向发展。 (4)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2014—2018太原市可持续发展指数预测表明:太原可持续发展指数逐年下降,有向极度不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因此应采取合理和科学化的措施积极遏制这种态势。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5;X2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旭;姚建;;重庆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能值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8期
2 方云祥;刘泉;;泸州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8期
3 贡璐;李小宁;张雪妮;任曼丽;;乌鲁木齐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7期
4 魏敏;冯永军;李芬;郑玉清;;泰安市旅游生态能值分析[J];地理学报;2012年09期
5 楚芳芳;蒋涤非;;基于能值分析的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经济系统演变态势分析[J];经济地理;2012年02期
6 李晓刚;;陕西省商洛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2年05期
7 钱玉皓;聂艳;罗毅;;基于能值分析的县域耕地利用效益比较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8 刘海滨;张武;;基于能值分析的佳木斯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9 赵卉卉;王远;韩新;周婧;谷学明;王芳;;基于能值分析的城市生态效率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四川环境;2012年02期
10 成淑敏;高阳;杨卓翔;李双成;;基于能值分析的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研究——以邢台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Research on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Karst Eco-economic Compound System in Guizhou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3期
2 李子双;崔光泉;吴泽新;孙季平;;基于能值分析的德州市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3 夏永久;;合肥市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的能值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4 秦小林;张庆国;杨书运;;复杂性科学及其在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5 梁春玲;;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3期
6 韩瑞瑞;张永福;马春霞;;土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能值分析——以阿克苏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9期
7 陆小彪;;浅谈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生态文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王晓辉;贾良清;潘成荣;;安徽省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及保障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9 张毅川;刘志红;;新检住区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10 乔丽芳;齐安国;王珊珊;;现代城市理想住区环境构建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林金;周子英;徐邹华;杨君;朱玲瑶;;基于能值分析的株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兴鹏;胡晓芬;薛冰;;建国以来新疆社会经济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分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3 王如松;;3000年来的中国人类生态观[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4 盛承发;;生态学基本概念的发展[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5 王兆强;;生态序——系统主从律[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6 欧阳志云;王如松;;复合生态系统水生态过程分析[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7 赵泰涛;王如松;;城市工业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8 路力;;城市生态系统调控的信息选取[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9 胡聃;王如松;;探讨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的生态途径[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10 赵晟;吴常文;程弘;;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能值分析[A];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外来有害物种防治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晓阳;甘肃河西大麦麦芽干燥控制系统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孟涛;农村环境管理权均衡配置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高述超;长沙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碳平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柏方敏;洞庭湖区不同防护林的生态功能及生态影响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朱玉林;基于能值的湖南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国新;杭州城市湿地变迁及其服务功能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林杰;生态高值农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李晓;企业产品服务系统价值流理论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海川;基于能值分析的循环农业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雷佳;黑龙江省黑土生态系统能值分析及其管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蒋桂芹;水资源对区域经济生产贡献的能值分析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聂志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及工程后期管护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林;景观生态型校园绿化的理论与实践[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海龙;基于物元分析法的矿区生态健康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秦奋;基于能值和(火用)分析的电厂工业园区可持续性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安平;环境治理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郝建华;山东省安丘市生态建设的目标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10 刘万秋;山东省昌邑市主要农作物能源消耗调查与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洪;蒋文举;;拓展的能值指标用于评价工业系统可持续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2 赵伟;杨志峰;李巍;;面向生态城市建设的能源结构优化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6期
3 陈东景,徐中民;干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地区为例[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4 顾晓薇,李广军,王青,刘建兴,丁一,刘敬智;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大学校园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5年03期
5 邓晓红;徐中民;程怀文;;基于DEA模型的甘肃省经济运行和环境管理效率评价研究[J];冰川冻土;2009年03期
6 潘安;胡丽慧;唐勇;;四川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1期
7 陈效逑,赵婷婷,郭玉泉,宋升佑;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8 严茂超,李海涛,程鸿,沈文清;中国农林牧渔业主要产品的能值分析与评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9 陆宏芳,蓝盛芳,俞新华,陈烈;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整合分析研究方法论[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4期
10 隋春花;蓝盛芳;;广州与上海城市生态系统能值的分析比较[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攀;复合产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评价和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继展;江苏省农业系统能值投入产出分析及预测[D];江苏大学;2005年
2 邓金锋;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3 周洋毅;基于GIS的厦门市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正跃;林农人工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类型的初探——荡滩沼泽地的一种新型生态经营[J];农村生态环境;1987年04期
2 罗必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灰色关联度研究[J];生态经济;1987年03期
3 范小杉;高吉喜;;中国生态经济系统资源利用状况及演变趋势[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4 马传栋;;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过程论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实质[J];资源与环境;1989年00期
5 奈民夫(那顺);王怀安;高永俊;何满喜;宗义方;;奈曼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分析与调控研究(续)[J];生态经济;1990年06期
6 刘新君;;试论良性循环的部队农场生态经济系统的建立与评价问题[J];新疆环境保护;1992年01期
7 马传栋;论资源生态经济系统阈值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年04期
8 周方鑫,赵安,姚丽芳;千烟洲生态经济系统模式运行的机理结构分析及推广问题[J];上饶师专学报;1998年06期
9 张耀军,成升魁,闵庆文,李红晓;研究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新思路[J];资源·产业;2003年06期
10 肖强;文礼章;易定宏;胡聃;于盈盈;张海涛;;基于上升性理论的重庆市生态经济系统投入产出分析[J];生态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中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非平衡性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2 高昆谊;杨红云;;玉溪市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构想与对策[A];2006年玉溪市“生态立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冯尚友;梅亚东;;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变与熵值[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曹志平;;试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与生物体的全息关系[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5 周振民;;西北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曹玉升;徐建新;陈卫宾;李彦彬;张群波;;雨水集蓄利用区生态经济系统的优化规划[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贾小成;孙中党;尹忠良;李艳玲;张俭;;郑州市生态经济系统问题与管理初探[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8 赵倩;李佳;;浅析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孙奇;秦明周;;河南省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10 吕洁华;毛玮;;基于能值分析的林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A];黑龙江省第十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冯竞;[N];科技日报;2004年
2 盖志毅;[N];中国信息报;2007年
3 见习记者 廖娴雅;[N];重庆商报;2009年
4 董锁成(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N];中国经营报;2001年
5 董峻;[N];中国环境报;2001年
6 华讯;[N];光明日报;2000年
7 黄安平;何明江;[N];中国矿业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学荣;植保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优化[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2 江涛;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盖志毅;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4 郭嘉良;海岸带渔业生态经济系统的随机梯度和规则集成评价预测[D];天津大学;2010年
5 于琳;新疆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海江波;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流与价值流耦合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7 陈珏;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系统构建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8 刘戈;区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涛;构建生态经济系统与反贫困目标的实现[D];贵州大学;2009年
2 刘洁;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3 童静;湖南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功能及可持续性能评价[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4 孙奇;基于能值分析的乡镇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评价[D];河南大学;2010年
5 张坤;广东省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6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唐全华;基于能值理论的太原城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毛玮;基于能值分析的黑龙江省林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9 陈纯晓;哈尔滨市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江涛;长江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能值理论的太原城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1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81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