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流通业问题研究 南京廖华
本文关键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流通业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流通业问题研究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由于历史、地理、地质气候等原因,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滞后,商业流通发展缓慢。本文在对西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发现有几个问题值得特别关注,即商业流通与民族团结、城乡商业发展差距、特种商品供给、市场监管、生态脆弱区、农牧民商品交换意识培养、保留富人消费群体等,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西部地区 少数民族 贫困地区 商业流通
本文中提到的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是指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包括新疆、西藏、甘肃、青海、内蒙等省或自治区的绝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省的“三州”地区,云南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陕西、重庆和贵州部分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理、地质、气候等原因,这些地区整体经济落后,形成了特殊的贫困地区。要想改变现状,拉动经济增长,就必须繁荣市场,加快商业流通发展。
而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流通业必须关注以下七大问题。
商业流通与民族团结
发展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商业流通必须遵循市场经济一般原则,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地区特殊性。
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偏远山区,交通条件不便,地质和自然灾害相对较多,容易造成商业流通受阻或中断,从而影响该区人民生活,进而影响民族地区团结,,影响地区社会经济稳定,产生不良政治影响。
因此,这些地区的流通业首先应考虑保障本地区基本生活用品的供给,特别是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食用盐、边销茶和衣服等重要生活用品供给,建立基本物资储备制度。另外,对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而言,往往地广人稀,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农牧民商品意识薄弱,流通市场运行成本高,短时期内民营商业流通主体很难进入广大农牧区,致使地区商业流通发展滞后,农牧民进行商品交换困难。因此,在国有商业流通企业改制中,要注意国有经济成分在地区稳定中发挥的功能,不能一刀切。民族贫困地区商业流通发展一定要具有务实性,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发展流通业。建议这些地区发展流通业过程中,利用中央和省(自治区)对流通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建立一些国有流通网点,或者利用国家或省(自治区)提供的资金,支持一部分民营企业介入贫困农牧区流通市场,承担起农牧区商品
本文关键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流通业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0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100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