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商业流通论文 >

中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演进趋势与影响因素,免费国际贸易论文

发布时间:2016-09-28 07:21

  本文关键词:中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演进趋势与影响因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演进趋势与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对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现状、演进趋势做研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因此,最后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促使我国商贸流通业均衡发展。
  关键词:商贸流通 经济 发展 效率 意见
  本文将商贸流通效率理解为生产和消费环节的效率,而其中它又包含着几层含义:一是商贸流通效率反映了商品流通过程投入和产出关系;二是体现商品流转的速度以及流转环节合理性的指标,如商品运输路线、方式是否经济高效;三是在既定成本下的最大流通产出的结果。
  区域商贸流通效率分析
  (一)各地区商贸流通效率分析
  引用俞彤晖、郭守亭(2014)对我国31个省的流通效率做建模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可以对我国各地区商贸流通效率进行分级,首先一级为流通效率排名1-10的省市,二级为排名11-20的省市,三级排名21-31的省市。由表1、表2、表3可知:
  1.全国各省市流通效率分布不平均。第1名为上海的1.9655,第31名为西藏的-0.8377。这两名之间流通效率相差2.8032,已经大于上海的流通效率,说明流通效率两级分化较大。此外,上述2012年全国31个省市的流通效率数据中,流通效率大于1的只有上海、天津、北京三个城市,而流通效率为正数的省市仅有12个,其余19个省市的流通效率均为负数。而流通效率指数小于-0.5的省市共有7个。可以看到截至2012年,我国的大部分省市流通效率指数为负数的比例依然高于指数为正数的比例,而结合图1流通指数分配情况来看,我国31个省市四个档次的流通指数分布依然不均匀。
  2.流通效率地域差异明显。可以看出流通指数排名前三的三个省市为:上海、天津、北京,这三个省市均属于东部省份。而排名在前20名的湖南、湖北、安徽、重庆、福建、山西等省市大都属于中部地区,而排名靠后7个分别是宁夏、甘肃、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和西藏,均为西部省份。
  (二)各地区商贸流通效率的演进趋势
  孙金秀根据流通业的投入、产出方面指标来构建的流通业效率指标评价体系,并利用GRA-DEA(灰色关联-数据包络)的混合模型来对我国现代流通业的测评,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EFF表示流通业的综合效率;TE为技术效率;SE为规模效率。其中东部平均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际的平均值。中部平均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际的平均值。西部平均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际的平均值。
  笔者利用孙金秀的研究结果制出2010-2012区域流通综合效率趋势图、流通技术效率趋势图和流通规模效率趋势图用于分析各区域的流通效率演进趋势。
  动态分析。由图2可以看出,各区域的综合流通效率都是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而东部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西部地区表现得最为平缓。图3显示流通技术效率全国基本呈现先降后升趋势,但西部地区则呈直线上升趋势,表明西部地区在流通的技术上有所提升。而图4的流通规模效率全国平均趋势都呈现缓慢地先降后升趋势,单东部地区呈现的是小幅度的先升后降。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判断,2011年由于欧债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都在2011年呈下跌趋势,但是在经过了一年的调整和治理后,我国的商贸流通业重新振作起来,各区域的效率指标都重新上升。
  趋势分析。图2、图3、图4的趋势图显示,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全国平均值都在2011-2012年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这表明我国的流通业效率正呈现出勃勃生机。
  最值得一提的是图3中我国的西部地区的流通技术效率从2010年开始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甚至在2011年超过了全国平均值。原先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流通效率存在较大差距,而通过技术创新,西部地区的综合效率从图2中的2010年低于全国平均值而在2011年后反超中部地区,保持良好的上升趋势。
  从图2和图3的综合效率以及技术效率趋势图可看出,我国各区域虽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差距较为平均,在流通规模上,我国的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差甚远。虽然西部地区在不断努力缩小差距,但是靠近全国流通规模效率平均值的速度依然十分缓慢。西部地区2011-2012年规模效率值只增长了0.011个点,中部地区增长了0.02个点,几乎是西部地区的两倍,可见西部地区的流通规模依然亟待扩大。
  在图4的流通规模效率趋势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流通规模效率与综合效率趋势、技术效率趋势的发展呈反向发展,即东部地区的流通规模有缓慢下降的趋势。这表明东部地区的流通业在经历了长时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后,开始放缓流通业规模发展速度,而我国的新一轮战略布局又导致了新的商业集聚、市场集聚等从东部沿海地区向内地转移,进而会改变整个流通业体系,因此可以看出未来东部地区将不再是流通规模扩大最快的区域,取而代之的将是中部地区。
  流通效率区域差异化影响分析
  (一)市场化和城市化水平差异
  根据《2013中国统计年鉴》分地区城乡人口构成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东、中、西部的城镇化率如图5所示。
  从图5中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化率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其次,西部地区最低。城镇化率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高能够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更多的优秀人才,更便捷的交通系统等,这些指标都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此外,东部地区处于沿海地区,有天然的区位优势,使得东部地区的经济对外开放早,加上政策的支持,使得东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早于其他地区。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体制也随之完善,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以市场为中介的商贸流通业进一步发展。而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尤其是西部内陆省份,区位优势不强,经济开放和发展水平远不及东部地区,导致了市场化程度低,市场体制得不到完善,从而间接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与效率的提高。
(二)地理位置和观念因素差异
  东部地区地处沿海地区,而许多沿海城市自古就是对外经济交流的平台,因此东部地区也更容易接受到外界的观念。随着中国加入WTO,与世界其他经济体的联系越发密切,东部地区也成为了各种改革、试点的首选区域。而世界各地最新的信息技术也最先从东部地区传入我国,使得东部地区的信息化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促进了商贸流通的技术效率的提高。此外,东部地区的地理位置使得水运成本大大降低,省去了陆运、空运等环节,提升了流通效率。
  而中西部地区地处我国内陆,尤其是西部地区处于内陆深处,缺乏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先天区位优势。而西部地区连接的贸易口岸城市发展水平不高,数量也有限,因此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综合实力与东部差距较大。加之中西部地区本身因自然地理条件导致了地区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市场发展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也因此受制约。而从思想观念来说,中西部地区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一些先进的市场经济概念还未被广泛认同,许多地区也因交通限制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造成了这些地区缺乏现代流通经济观念,因此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难以深入。
  (三)经济结构差异
  1.生产结构。根据《2013中国统计年鉴》中给出的2012年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可得出结果如图6所示。
  可以看出,在2012年,东部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高于西部。原因在于东部较高的需求结构和消费水平带动了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的优化。在狭义的商贸流通业的范围包含批发和零售业,广义的商贸流通业范围包含了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等。而这些行业都属于第三产业,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在优化过后,第三产业获得长足发展。而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较为落后,因此制约了其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2.消费水平。东部地区沿海城市多,经济发展迅速,因此使得该地区的人们有着超前的消费理念和习惯。根据2013中国统计年鉴对分地区居民消费水平所给数据,2012年东部地区消费总额为224968.1324元,西部地区为127622.3548元,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消费水平远远高于西部地区。因此东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得到推动。而西部地区由于人均收入低、生活水平低,因此限制了居民的购买和消费能力,导致了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滞后。
  (四)工业化水平差异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流通业能够为加工制造业提供配套服务,加工制造业在扩张的过程中必须要相应地扩张流通业,尤其是在后工业化时代,流通业的扩张速度会稳定在比加工制造业稍高的水平。再者,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能够拉动投资,带动出口,从而进一步刺激消费,促进商贸流通业的繁荣发展。
  东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在2010年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已经达到了82,已进入了工业化后期的后半段而中部和西部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分别为58和50,还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这表明东部地区的流通业扩张程度已经超过了工业,且工业的发展刺激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商贸流通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依然偏低,对于商贸流通业的促进力度不足。
  商贸流通区域协调发展建议
  (一)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
  要想提高商务流通效率就必须要通过加强区域的市场化程度。当前来看,中西部内陆省份的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些地区的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因此应当进一步解放中西部地区的思想观念。从政府方面来说,应当首先要更新观念,逐步引入新的思想管理办法进行改革。
  同时中西部的市场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东部地区的一些做法、观念都值得中西部地区学习,为此要加强区域间的思想交流合作,学习东部地区的成功经验,甚至是国外的一些经验;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区域间的贸易交流与合作,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生产、消费和就业,从而刺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
  东部地区市场经济起步时间早,发展时间长,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而才形成了目前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东部地区能够利用完善的体制来发挥原有的优势,从而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中西部地区的市场经济改革实践晚,加上先天优势不如东部地区,后天条件有限,客观因素限制等使得中西部地区的市场经济体系发展不够完善。
  因此中西部地区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打破区域的市场分割,将资源进行整合,并利用市场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来形成统一、均衡的商贸流通体系。随着商贸流通体系的建立,能够刺激中西部地区的生产和消费,而生产和消费的发展又能够反作用于商贸流通业,形成良性的循环,让商贸流通业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提升商贸流通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提升商贸流通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是商贸流通业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经之路。所谓的硬环境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而软环境则是政策、思想等无形的环境因素。具体来说可以加大对中西部内陆省份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铁路、公路的线路覆盖,争取做到交通覆盖范围最大化,同时为了提升商贸流通的技术效率,要增加电信、网络的覆盖量,尤其是在一些偏僻落后的地区,更是要通过先进的技术来打破闭塞的环境。此外中西部地区的政府部门要出台各项政策支持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例如给予政策优惠或补贴,提倡建立产业集聚区等,同时加强对个别内陆、山村等落后地区的思想教育工作,鼓励当地居民发展商贸流通业以促进当地的生产和消费。硬环境能从基础设施和物质上保障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而软环境则是发展的催化剂,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在商贸流通业发展建设过程中。
  (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进一步优化区域的产业结构,首先就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中西部地区目前发展仍以第一、二产业为主,因此要加快第一、二产业的现代化,提高生产效率,接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拉动就业,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居民消费能力。其次就是要科学规划区域发展,改变目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发挥各区域优势,取长补短,发展与区域优势相适应的产业为主导产业,最终实现中西部地区整体商贸流通业水平的提高。最后要以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通过高新技术的投入,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促使产业结构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和高效化。加快建设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新型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促进效率主导的产业结构体系的形成,并以此为依托建立发达的高度现代化的商贸流通体系。
 结论
  总而言之,从区域商贸流通效率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各省流通效率分布不均,其中流通效率高的多为东部地区,流通效率低的多为西部地区。而区域的流通效率总体都是呈现上升趋势,但各区域又有各自的发展特点。而市场化和城市化水平、经济结构、地理位置和观念还有工业化水平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商贸流通效率的发展。因此针对东西部地区商贸流通效率发展差距大,西部地区内部发展不平均的情况,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交流,完善西部地区的经济体系,提升中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的软、硬环境,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为中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利用东部地区的发展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争取实现我国各区域商贸流通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则.中国流通理论前沿[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俞彤晖,郭守亭.中国流通效率的区域差异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4(5)
  3.孙金秀.现代流通业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基于中国30个省际数据的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6)
  4.荆林波.中国流通业效率实证分析和创新方向[J].中国流通经济,2013,27(6)
  5.洪涛.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路径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12,26(12)
  6.李晓慧.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中国流通业生产率增长[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6)
  7.李骏阳,余鹏.对我国流通效率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11)
  8.陈宇峰,章武滨.中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演进趋势与影响因素[J].产业经济研究,2015(1)
  9.卫海英,骆紫薇.现代服务业技术效率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1)
  10.孙剑.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测评与演进趋势—基于1998-200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1(5)
  11.邢小军,周德群,孙利娟.基于DEA模型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效率的国际比较研究[J].管理评论,2011(2)
  12.吉利.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机理分析与效率评价[J].商业时代,2014(32)

论文发表 | 免费论文 | 0 | 2016/8/1 17:04:17 | 胡金露

网友评论:(审核后显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1、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2、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利益、团结、稳定等内容的评论。
3、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4、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5、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本文关键词:中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演进趋势与影响因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5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125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3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