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 ——以吉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15 08:18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有很大比例,农村市场是一个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在市场,国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开发农村市场,增长农民收入,打破城乡二元经济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使我国农村问题得到解决。当今社会流通业发展迅速,为人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以及提高了人民收入,然而在我国多数农村地区,流通业发展还是比较缓慢,多数农村买卖商品比较困难,大多商品还得去城市买,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其主要问题是农村流通体系的不完善。现如今,我国经济整体发展了,农民收入相应提高了,消费意识增强了,然而却很难将钱消费出去,以及农村假冒伪劣商品的存在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因此,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是必然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历史与自然等原因,农民是个弱势群体,同时,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存在准公共产品性质,因此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政府公共财政的支持。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本文从公共财政角度出发,阐述了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的必然性,本文以山西省临汾市吉县为例进行相关实证分析,吉县总人口共11万,其中将近10万人口为农民,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吉县财政收入半数靠农业,农业是全县国民经济的重头。...
【文章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公共财政对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拨款示意图(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由作者本人根据表 3.4 与表 3.6 数据绘制而成图 3.2 吉县与大宁县农村流通体系财政支出趋势图(2) 公共财政对农村流通人才的支持力度小公共财政对农村流通人才的专门支持几乎没有,吉县普遍存在高学历的人才会进入大城市从业,而城里的流通人才又不愿回到当地就业,这样造成了人才稀缺,当地政府没有优惠的吸纳人才的政策,也没有对农村从事流通业的工作
资料来源根据表 4.2 生成图 4.2 吉县地方财政收入支出增速图4.1.2 上级财政对于农村流通体系建设配套资金不足城乡之间存在公共产品供给不均衡问题,而政府转移支付制度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目前政府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比如,有的政府支付转移额度划分方式不规范,对于经济发达的地方,额度大些,对于贫困地区则小些。这样会导致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功效较小,不利于实现农村与城市流通体系建设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政府转移支付制度没有很好地实现资金向农村流通体系建设领域转移。主要表现在上级财政对农村流通体系拨付资金较少。上级财政对于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配套资金的额度直接影响着农村流通体系的发展状况,上级财政拨款包括中央、省级、市级的项目建设配套资金。上级下达的财政资金一般都是专款专用,但是对于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拨款数很少,从
本文编号:3437725
【文章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公共财政对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拨款示意图(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由作者本人根据表 3.4 与表 3.6 数据绘制而成图 3.2 吉县与大宁县农村流通体系财政支出趋势图(2) 公共财政对农村流通人才的支持力度小公共财政对农村流通人才的专门支持几乎没有,吉县普遍存在高学历的人才会进入大城市从业,而城里的流通人才又不愿回到当地就业,这样造成了人才稀缺,当地政府没有优惠的吸纳人才的政策,也没有对农村从事流通业的工作
资料来源根据表 4.2 生成图 4.2 吉县地方财政收入支出增速图4.1.2 上级财政对于农村流通体系建设配套资金不足城乡之间存在公共产品供给不均衡问题,而政府转移支付制度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目前政府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比如,有的政府支付转移额度划分方式不规范,对于经济发达的地方,额度大些,对于贫困地区则小些。这样会导致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功效较小,不利于实现农村与城市流通体系建设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政府转移支付制度没有很好地实现资金向农村流通体系建设领域转移。主要表现在上级财政对农村流通体系拨付资金较少。上级财政对于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配套资金的额度直接影响着农村流通体系的发展状况,上级财政拨款包括中央、省级、市级的项目建设配套资金。上级下达的财政资金一般都是专款专用,但是对于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拨款数很少,从
本文编号:3437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437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