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通领域市场监管风险与应对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1 17:48
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实现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和谐进步,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一方面,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时期。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自由经济,有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由于完全竞争市场在市场经济实践中不可能完全实现,当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很难有效地发挥作用的时候,就会发生“市场失灵”,如果出现政府部门监管不能到位、公共服务产品相对缺失等情况,就会导致大量市场风险的存在。另一方面,我国已经进入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社会矛盾交织凸显,突发性群体事件频频发生,表现形式也趋于激烈,风险点位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我国流通领域市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密切相关,其风险点尤其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三聚氰胺”事件、海口“砒霜门”事件、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刻刺痛着中国人的神经。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理念、监管手段、监管技术、监管队伍等方面,已经远远无法跟上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监管任务越来越艰...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四、本文结构、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1章 我国流通领域市场监管的历史沿革
1.1 我国流通领域市场监管模式的变迁
1.1.1 我国古代的流通领域市场监管
1.1.2 新中国成立初期流通领域的市场监管
1.1.3 计划经济时期的流通领域市场监管
1.1.4 改革开放后流通领域的市场监管
1.2 我国流通领域市场风险防范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2.1 把好市场准入关口
1.2.2 推行责任区监管模式
1.2.3 实施信用分类监管
1.2.4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1.2.5 构建履职风险防控体系
第2章 我国流通领域市场监管风险类型和表现形式
2.1 行政许可风险
2.1.1 “问题签字”风险
2.1.2 证件伪造风险
2.1.3 变更登记风险
2.1.4 前置许可风险
2.1.5 形式审查风险
2.2 行政执法风险
2.2.1 程序违法风险
2.2.2 滥用自由裁量权风险
2.2.3 不当履职风险
2.2.4 “两虚一逃”风险
2.2.5 “虚拟资本”风险
2.2.6 不当竞争风险
2.3 行政确认风险
2.3.1 行政认可风险
2.3.2 行政证明风险
2.3.3 行政确定风险
2.4 行政腐败风险
2.5 特殊领域监管风险
2.5.1 食品安全监管风险
2.5.2 网络交易行为监管风险
2.5.3 预付式消费监管风险
第3章 我国流通领域市场监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3.1 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
3.1.1 传统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
3.1.2 现代市场经济环境诱因
3.1.3 加入WTO带来的挑战
3.1.4 服务型政府建设浪潮的冲击
3.2 市场监管体制不健全的影响
3.2.1 干部管理体制的影响
3.2.2 市场监管体制不顺畅
3.2.3 经费保障体制的影响
3.2.4 内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3.3 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的影响
3.3.1 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3.3.2 社会监督机制不完善
3.3.3 风险防控机制难以落实
3.4 法律法规体系滞后的影响
3.4.1 法律法规内容滞后
3.4.2 行政执法程序不够规范
3.4.3 行政处罚力度不够严厉
3.4.4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幅度过大
3.5 行政执法环境不良的影响
3.5.1 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
3.5.2 相关部门职能缺位、越位和错位
3.5.3 非政府组织的相对缺失
3.5.4 行政资源配置的相对失衡
3.6 执法部门综合素质不高的影响
3.6.1 业务能力不高
3.6.2 政治敏感性不强
3.6.3 依法履职意识淡薄
3.6.4 行政道德失范
3.6.5 风险防范能力弱化
第4章 流通领域市场监管风险应对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4.1 美国、日本、德国流通领域监管风险防范的主要经验
4.1.1 美国
4.1.2 日本
4.1.3 德国
4.2 发达国家应对流通领域市场监管风险的启示
4.2.1 市场监管机制科学合理、运转顺畅
4.2.2 市场监管制度内容规范、常态长效
4.2.3 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完善、切实可行
4.2.4 质量检测体系科学完整、精准统一
4.2.5 重视源头控制和预防
4.2.6 重视风险管理
4.2.7 重视培育非政府组织
第5章 我国流通领域市场监管风险的应对策略
5.1 建立多元化的市场风险教育体系
5.1.1 转变市场监管理念
5.1.2 培育风险防范意识
5.1.3 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5.2 建立完善的市场风险防范法律和政策体系
5.2.1 完善立法体系
5.2.2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5.2.3 强化行政执法力度
5.2.4 健全公职律师队伍
5.2.5 优化行政执法环境
5.3 建立运转顺畅的市场监管体制和制度体系
5.3.1 理顺市场监管体制
5.3.2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5.3.3 完善行政审批制度
5.3.4 健全信用分类监管制度
5.4 建立科学有效的市场风险监督制约体系
5.4.1 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5.4.2 完善社会监督制约机制
5.4.3 健全司法监督制约机制
5.4.4 积极培育非政府组织
5.5 构建长效化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
5.5.1 建立市场风险收集和识别机制
5.5.2 建立市场风险评估机制
5.5.3 建立市场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
5.5.4 建立市场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后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 何春艳,刘伟. 经济师. 2012(03)
[2]工商部门市场监管风险的原因与对策[J]. 史义刚. 学习月刊. 2011(22)
[3]市场监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探究[J]. 浙江省工商学会课题组.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1(05)
[4]浅析新公共服务理论[J]. 赵莹莹,李思妍. 商品与质量. 2011(S3)
[5]防范市场监管风险的路径选择[J]. 姚明.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1(02)
[6]试析工商机关对市场监管风险的防范[J]. 陈春建. 工商行政管理. 2010(22)
[7]基层工商所市场监管风险防范的思考[J]. 钟兴武.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0(11)
[8]浅析市场监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J]. 杨再学. 工商行政管理. 2010(21)
[9]论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我国的经验借鉴[J]. 李向安. 商品与质量. 2010(S7)
[10]古代齐国工商行政管理初探[J].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0(02)
博士论文
[1]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 臧立新.吉林大学 2009
[2]行政许可后续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 徐晓明.苏州大学 2009
[3]国际视野下的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研究[D]. 祁民.华东师范大学 2008
[4]我国经济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监管研究[D]. 陈世良.华中师范大学 2008
[5]转型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机理矫正与机制创新[D]. 徐衣显.中央民族大学 2006
[6]中国政府保险监管体制研究[D]. 王冬芳.中国人民大学 2005
[7]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研究[D]. 齐巍巍.东北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70534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四、本文结构、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1章 我国流通领域市场监管的历史沿革
1.1 我国流通领域市场监管模式的变迁
1.1.1 我国古代的流通领域市场监管
1.1.2 新中国成立初期流通领域的市场监管
1.1.3 计划经济时期的流通领域市场监管
1.1.4 改革开放后流通领域的市场监管
1.2 我国流通领域市场风险防范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2.1 把好市场准入关口
1.2.2 推行责任区监管模式
1.2.3 实施信用分类监管
1.2.4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1.2.5 构建履职风险防控体系
第2章 我国流通领域市场监管风险类型和表现形式
2.1 行政许可风险
2.1.1 “问题签字”风险
2.1.2 证件伪造风险
2.1.3 变更登记风险
2.1.4 前置许可风险
2.1.5 形式审查风险
2.2 行政执法风险
2.2.1 程序违法风险
2.2.2 滥用自由裁量权风险
2.2.3 不当履职风险
2.2.4 “两虚一逃”风险
2.2.5 “虚拟资本”风险
2.2.6 不当竞争风险
2.3 行政确认风险
2.3.1 行政认可风险
2.3.2 行政证明风险
2.3.3 行政确定风险
2.4 行政腐败风险
2.5 特殊领域监管风险
2.5.1 食品安全监管风险
2.5.2 网络交易行为监管风险
2.5.3 预付式消费监管风险
第3章 我国流通领域市场监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3.1 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
3.1.1 传统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
3.1.2 现代市场经济环境诱因
3.1.3 加入WTO带来的挑战
3.1.4 服务型政府建设浪潮的冲击
3.2 市场监管体制不健全的影响
3.2.1 干部管理体制的影响
3.2.2 市场监管体制不顺畅
3.2.3 经费保障体制的影响
3.2.4 内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3.3 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的影响
3.3.1 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3.3.2 社会监督机制不完善
3.3.3 风险防控机制难以落实
3.4 法律法规体系滞后的影响
3.4.1 法律法规内容滞后
3.4.2 行政执法程序不够规范
3.4.3 行政处罚力度不够严厉
3.4.4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幅度过大
3.5 行政执法环境不良的影响
3.5.1 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
3.5.2 相关部门职能缺位、越位和错位
3.5.3 非政府组织的相对缺失
3.5.4 行政资源配置的相对失衡
3.6 执法部门综合素质不高的影响
3.6.1 业务能力不高
3.6.2 政治敏感性不强
3.6.3 依法履职意识淡薄
3.6.4 行政道德失范
3.6.5 风险防范能力弱化
第4章 流通领域市场监管风险应对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4.1 美国、日本、德国流通领域监管风险防范的主要经验
4.1.1 美国
4.1.2 日本
4.1.3 德国
4.2 发达国家应对流通领域市场监管风险的启示
4.2.1 市场监管机制科学合理、运转顺畅
4.2.2 市场监管制度内容规范、常态长效
4.2.3 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完善、切实可行
4.2.4 质量检测体系科学完整、精准统一
4.2.5 重视源头控制和预防
4.2.6 重视风险管理
4.2.7 重视培育非政府组织
第5章 我国流通领域市场监管风险的应对策略
5.1 建立多元化的市场风险教育体系
5.1.1 转变市场监管理念
5.1.2 培育风险防范意识
5.1.3 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5.2 建立完善的市场风险防范法律和政策体系
5.2.1 完善立法体系
5.2.2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5.2.3 强化行政执法力度
5.2.4 健全公职律师队伍
5.2.5 优化行政执法环境
5.3 建立运转顺畅的市场监管体制和制度体系
5.3.1 理顺市场监管体制
5.3.2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5.3.3 完善行政审批制度
5.3.4 健全信用分类监管制度
5.4 建立科学有效的市场风险监督制约体系
5.4.1 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5.4.2 完善社会监督制约机制
5.4.3 健全司法监督制约机制
5.4.4 积极培育非政府组织
5.5 构建长效化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
5.5.1 建立市场风险收集和识别机制
5.5.2 建立市场风险评估机制
5.5.3 建立市场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
5.5.4 建立市场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后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 何春艳,刘伟. 经济师. 2012(03)
[2]工商部门市场监管风险的原因与对策[J]. 史义刚. 学习月刊. 2011(22)
[3]市场监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探究[J]. 浙江省工商学会课题组.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1(05)
[4]浅析新公共服务理论[J]. 赵莹莹,李思妍. 商品与质量. 2011(S3)
[5]防范市场监管风险的路径选择[J]. 姚明.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1(02)
[6]试析工商机关对市场监管风险的防范[J]. 陈春建. 工商行政管理. 2010(22)
[7]基层工商所市场监管风险防范的思考[J]. 钟兴武.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0(11)
[8]浅析市场监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J]. 杨再学. 工商行政管理. 2010(21)
[9]论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我国的经验借鉴[J]. 李向安. 商品与质量. 2010(S7)
[10]古代齐国工商行政管理初探[J].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0(02)
博士论文
[1]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 臧立新.吉林大学 2009
[2]行政许可后续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 徐晓明.苏州大学 2009
[3]国际视野下的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研究[D]. 祁民.华东师范大学 2008
[4]我国经济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监管研究[D]. 陈世良.华中师范大学 2008
[5]转型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机理矫正与机制创新[D]. 徐衣显.中央民族大学 2006
[6]中国政府保险监管体制研究[D]. 王冬芳.中国人民大学 2005
[7]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研究[D]. 齐巍巍.东北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70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470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