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摩擦条件下货币传导机制的微观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9 22:54
货币传导机制是一国货币金融运动的通道和政策调控赖以发生作用的路径,对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和调整方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然而,作为一个由众多环节和因素构成的传导过程,政策实践中对货币传导机制微观结构的解析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本文在系统地回顾货币传导机制的理论和实证文献基础上,从金融摩擦导致的金融市场缺陷及其不同特征入手,利用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打开了货币传导过程这个黑匣,深入地挖掘了货币传导机制在银行和企业环节的微观基础。在文章中,通过信息行为模型的建立,着重分析了金融摩擦和外部融资约束条件下,由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资本结构管理和激励约束制度影响的信贷决策机制,以及企业融投资决策过程中的行为倾向对货币传导机制效率的影响;之后,把视角从微观转换到宏观,分析了金融市场缺陷中的投融资主体的最优选择,如何通过货币传导机制导致宏观经济中的信贷周期、过度持续波动和分配性效应。并且,把金融摩擦因素引入宏观货币政策模型,分析了如何度量金融市场缺陷,以及货币政策实践中如何把握由于金融摩擦因素所导致的政策效应不确定性;最后,结合中国的金融制度改革和近年的货币政策实践,分析了中国货币传导机制的微观基础以及政策含义。文...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1最简单的信贷—货币流通过程
图 7—1 最简单的信贷—货币流通过程图 7—2 扩大再生产中的信贷—货币流通过程资料来源:图7—1、2引自余永定“M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世界经济》2002年第12 期。
第七章 从微观到宏观——金融摩擦的宏观效应及其计量方法在反映政策制定者的偏好方面,他们把γ 值设为 0.25,表示但是比对产出波动和通货膨胀的关心程度较轻。此外,所有为标准离差为 0.5%的白噪声。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英国的7—5 表示了在标准“泰勒规则”条件下的产出模型中①,在金函数变动效应,表现出了更强的持续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均衡的经济动态模型[J]. 宋小川. 经济研究. 2003(07)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J]. 袁志刚,何樟勇. 经济研究. 2003(07)
[3]中国企业的技术选择[J]. 安同良. 经济研究. 2003(07)
[4]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贷款——一个内生化抵押品和企业规模的理论模型[J]. 王霄,张捷. 经济研究. 2003(07)
[5]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竞争行为[J]. 高玉泽. 产业经济研究. 2003(01)
[6]M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J]. 余永定. 世界经济. 2002(12)
[7]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J]. 郭树清. 金融研究. 2002(02)
[8]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及其制度分析[J]. 焦瑾璞. 宏观经济研究. 2001(06)
[9]产权组织制度的创新:中国银行改革道路的探索与反思——兼评《银行再造:浦发银行重组上市的探索与前瞻》[J]. 姜波克,李军. 上海金融. 2001(03)
[10]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评析[J]. 陈卫东. 国际金融研究. 2001(03)
本文编号:3531456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1最简单的信贷—货币流通过程
图 7—1 最简单的信贷—货币流通过程图 7—2 扩大再生产中的信贷—货币流通过程资料来源:图7—1、2引自余永定“M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世界经济》2002年第12 期。
第七章 从微观到宏观——金融摩擦的宏观效应及其计量方法在反映政策制定者的偏好方面,他们把γ 值设为 0.25,表示但是比对产出波动和通货膨胀的关心程度较轻。此外,所有为标准离差为 0.5%的白噪声。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英国的7—5 表示了在标准“泰勒规则”条件下的产出模型中①,在金函数变动效应,表现出了更强的持续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均衡的经济动态模型[J]. 宋小川. 经济研究. 2003(07)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J]. 袁志刚,何樟勇. 经济研究. 2003(07)
[3]中国企业的技术选择[J]. 安同良. 经济研究. 2003(07)
[4]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贷款——一个内生化抵押品和企业规模的理论模型[J]. 王霄,张捷. 经济研究. 2003(07)
[5]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竞争行为[J]. 高玉泽. 产业经济研究. 2003(01)
[6]M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J]. 余永定. 世界经济. 2002(12)
[7]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J]. 郭树清. 金融研究. 2002(02)
[8]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及其制度分析[J]. 焦瑾璞. 宏观经济研究. 2001(06)
[9]产权组织制度的创新:中国银行改革道路的探索与反思——兼评《银行再造:浦发银行重组上市的探索与前瞻》[J]. 姜波克,李军. 上海金融. 2001(03)
[10]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评析[J]. 陈卫东. 国际金融研究. 2001(03)
本文编号:3531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531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