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取向
发布时间:2022-01-13 14:23
物价水平的持续走低和经济增长压力的不断加大,使一些学者在怀疑货币政策力度的同时,也对现行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提出置疑,主张以市场利率或是通货膨胀率取代货币供应量,针对这种观点,本文提出不同看法。本文认为虽然国民经济的运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与新问题,但无论是从可控性、可测性还是从相关性、抗干扰性等方面考虑,货币供应量不仅是优于其他金融变量,而且可以在经济生活日趋复杂与多样化的未来更好地发挥较为稳定的调控作用。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展开叙述。 在第一部分中,本文概括性地描述了整个货币政策体系,强调了中介目标在货币政策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中介目标的功能,以及中介目标应具备的五个特性,并回顾了我国建立自身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的探索过程。 在第二部分中,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建立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历史,用意在于说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至整个货币政策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取决于不同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阶段。其后在这一部分中本文结合经济与金融环境的变化,从货币乘数、货币流通速度、基础货币等几个方面,重点比较了货币供应量、市场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等三个可供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使用的金融变量...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一.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一)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2 货币政策工具
(二)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1 中介目标的概念
2 中介目标的标准
(三) 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与我国目前的实践
二. 作为中介目标的各个金融变量的比较说明
(一)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设立及其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
1 西方国家关于中介目标体系的探讨与实践过程
2 我国曾使用过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二) 货币供应量
1 货币供应量的概念及货币层次的划分
2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优点。
3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在我国的建立过程
4 结合当今的经济实际对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再讨论
(1) 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问题
(2) 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问题
(3) 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问题
(4) 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的问题
(5) “单一规则”问题
(三) 市场利率
1 利率的概念及种类
2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优点与缺点
3 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基础以及在西方国家的实践。
4 在中国不宜采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原因
(1) 在我国缺乏一个可以作为评价基准的利率水平
(2) 我国的国民经济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不足
(3)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 利率指标抗干扰性弱的问题在今天的中国是突出的弱点
(四) 通货膨胀率
1 通货膨胀率的概念
2 通货膨胀率指标的优点与缺点
3 通货膨胀率不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1) 现有的物价指数不能全面反映通货膨胀程度
(2) 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降低了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率的调控效率
三. 如何构建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
(一) 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1 中国加入WTO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冲击。
2 就业的现状与今后的趋势
3 经济与社会体制改革的冲击
(二) 构建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
1 适当放宽货币供应量指标的目标范围
2 观察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以及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3 建立对电子货币的管理体制
4 在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发挥市场利率的调节作用,将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重要的操作目标
5 适度放大汇率波动的幅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 夏斌,廖强. 经济研究. 2001(08)
[2]论中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J]. 徐涛. 经济评论. 2001(04)
[3]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J]. 谢平,尹龙. 经济研究. 2001(04)
[4]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动态分析[J]. 高铁梅,王金明. 金融研究. 2001(03)
[5]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走势[J]. 丁宁宁. 金融研究. 2001(01)
本文编号:3586595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一.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一)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2 货币政策工具
(二)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1 中介目标的概念
2 中介目标的标准
(三) 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与我国目前的实践
二. 作为中介目标的各个金融变量的比较说明
(一)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设立及其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
1 西方国家关于中介目标体系的探讨与实践过程
2 我国曾使用过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二) 货币供应量
1 货币供应量的概念及货币层次的划分
2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优点。
3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在我国的建立过程
4 结合当今的经济实际对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再讨论
(1) 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问题
(2) 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问题
(3) 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问题
(4) 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的问题
(5) “单一规则”问题
(三) 市场利率
1 利率的概念及种类
2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优点与缺点
3 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基础以及在西方国家的实践。
4 在中国不宜采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原因
(1) 在我国缺乏一个可以作为评价基准的利率水平
(2) 我国的国民经济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不足
(3)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 利率指标抗干扰性弱的问题在今天的中国是突出的弱点
(四) 通货膨胀率
1 通货膨胀率的概念
2 通货膨胀率指标的优点与缺点
3 通货膨胀率不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1) 现有的物价指数不能全面反映通货膨胀程度
(2) 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降低了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率的调控效率
三. 如何构建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
(一) 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1 中国加入WTO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冲击。
2 就业的现状与今后的趋势
3 经济与社会体制改革的冲击
(二) 构建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
1 适当放宽货币供应量指标的目标范围
2 观察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以及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3 建立对电子货币的管理体制
4 在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发挥市场利率的调节作用,将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重要的操作目标
5 适度放大汇率波动的幅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 夏斌,廖强. 经济研究. 2001(08)
[2]论中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J]. 徐涛. 经济评论. 2001(04)
[3]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J]. 谢平,尹龙. 经济研究. 2001(04)
[4]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动态分析[J]. 高铁梅,王金明. 金融研究. 2001(03)
[5]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走势[J]. 丁宁宁. 金融研究. 2001(01)
本文编号:35865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586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