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股流通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09 19:47
公股即公有股份,是对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的一种统称,公股不流通是我国股票市场所特有的现象。 本文共三章。第一章对公股的形成背景、公股的现状、公股不流通的原因和公股不流通的负效应进行了分析。公股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原因,由于对股份制姓资姓社的认识分歧和担心国有资产流失的顾虑,以及实践中的经验不足、在最易被接受和最合理的操作方案的两难选择中委曲求全,造成了我国目前公股覆盖面广、总量大、绝对控股、不流通和公股持有人复杂的现状;制约我国公股目前进行流通的主要因素在于依旧是思想顾虑、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和股票市场的资金承受能力有限。第一章最后着重分析了公股不流通的弊端,上市公司闽福发配股事件以及由公股不流通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危害使我们看到解决上市公司公股流通问题的紧迫性。 第二章分析了公股流通的意义、原则和条件。党的“十五大”明确了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基本内涵,指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资产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因此保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也并不是要控制每一个公司,控制一个上市公司也并不是要有绝对控股权,从而扫清了...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我国公股的现状及不流通的负效应
第一节 我国公股的形成背景与现状分析
第二节 我国公股不流通的原因
第三节 我国公股不流通的负效应
一、 公股不流通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二、 公股不流通对投资体的影响
三、 公股不流通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四、 公股不流通对国有资产的影响
五、 公股不流通对金融体制改革的影响
六、 公股不流通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七、 公股不流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
第二章 公股流通的意义、原则与条件分析
第一节 公股流通的意义
第二节 公股流通应遵循的原则
一、 公股流通的基本原则
二、 公股流通的价格原则
第三节 公股流通的方式与资金条件
一、 公股流通所需资金总量估算
二、 分步分行业解决公股流通的方式
三、 2000年四季度可流通量分析
四、 开拓新的资金供给渠道
第三章 公股流通方式探析
第一节 定价模式选择
第二节 公股流通途径
一、 股份回购(ShareRepurchases
二、 配售方式
第三节 普通股转换为优先股的设想
结束语
附表一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657708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我国公股的现状及不流通的负效应
第一节 我国公股的形成背景与现状分析
第二节 我国公股不流通的原因
第三节 我国公股不流通的负效应
一、 公股不流通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二、 公股不流通对投资体的影响
三、 公股不流通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四、 公股不流通对国有资产的影响
五、 公股不流通对金融体制改革的影响
六、 公股不流通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七、 公股不流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
第二章 公股流通的意义、原则与条件分析
第一节 公股流通的意义
第二节 公股流通应遵循的原则
一、 公股流通的基本原则
二、 公股流通的价格原则
第三节 公股流通的方式与资金条件
一、 公股流通所需资金总量估算
二、 分步分行业解决公股流通的方式
三、 2000年四季度可流通量分析
四、 开拓新的资金供给渠道
第三章 公股流通方式探析
第一节 定价模式选择
第二节 公股流通途径
一、 股份回购(ShareRepurchases
二、 配售方式
第三节 普通股转换为优先股的设想
结束语
附表一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657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657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