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3-02-18 10:51
商业信用融资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最早出现的融资方式,其先于银行信用。商业信用融资不仅具有融资便捷性、低成本性、风险易控性等特点,且利用程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之一。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其企业在日常交易活动中通常倾向于选择以商业信用方式进行结算。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利用程度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不发达的商业信用融资是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的一大因素,也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不论从商业信用融资绝对数或相对数而言,我国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新经济时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商业信用融资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充分利用这一融资方式有利于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本次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证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使我国上市公司从证券市场筹集资金的难度增加了。同时为了应对通货膨胀的风险,央行推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商业银行的贷款大幅度减少,许多企业由于资金周转问题逐步陷入困境。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上市公司应转变一直以来依靠外源融资方式进行筹集资金,充分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合理利用商业信用融资,可以拓...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国外关于商业信用融资的研究现状
0.2.2 国内关于商业信用融资的研究现状
0.2.3 文献评述
0.3 研究方法
0.4 本文框架
1 商业信用融资的一般理论概述
1.1 商业信用融资的概念、特点与作用
1.1.1 融资的概念与类别
1.1.2 商业信用融资的概念及特征
1.1.3 商业信用融资的作用
1.1.4 商业信用融资的局限性
1.2 商业信用融资的理论基础
1.2.1 融资比较优势理论
1.2.2 信贷配给理论
1.2.3 资产转移理论
2 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存在的问题
2.1.1 商业信用融资总量不多
2.1.2 商业信用净融资量不高
2.1.3 商业信用融资对营业收入贡献不大
2.1.4 营运资本周转慢,营运期长
2.1.5 商业信用融资在我国上市各行业中差异较大
2.2 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
2.2.1 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存在问题的外部原因
2.2.2 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存在问题的内部原因
3 国外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经验借鉴
3.1 美国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经验借鉴
3.1.1 充分利用商业信用融资功能
3.1.2 尽力拓展商业信用服务效应
3.1.3 发展资产证券化促进企业存量资产流通
3.1.4 借助信用管理行业降低企业坏账风险
3.2 日本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经验借鉴
3.2.1 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商业信用融资发展的推动力
3.2.2 电子商业信用票据降低了商业信用融资成本
3.2.3 产业链的依赖关系助推商业信用融资的发展
3.3 国外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对我国的启示
3.3.1 商业信用融资需以金融行业为基础
3.3.2 企业信用文化是商业信用的发展动力
3.3.3 商业信用的发展能够优化我国的金融结构
3.3.4 新型商业信用票据是商业信用融资发展的主力
4 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的对策与建议
4.1 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对策的整体思考
4.1.1 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的整体目标
4.1.2 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的原则
4.2 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的外部对策
4.2.1 加强金融体系对商业信用融资的支持
4.2.2 大力发展票据市场
4.2.3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商业信用的组织体系
4.2.4 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
4.3 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内部对策
4.3.1 改变守旧的融资理念
4.3.2 加强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管理
4.3.3 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力争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44814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国外关于商业信用融资的研究现状
0.2.2 国内关于商业信用融资的研究现状
0.2.3 文献评述
0.3 研究方法
0.4 本文框架
1 商业信用融资的一般理论概述
1.1 商业信用融资的概念、特点与作用
1.1.1 融资的概念与类别
1.1.2 商业信用融资的概念及特征
1.1.3 商业信用融资的作用
1.1.4 商业信用融资的局限性
1.2 商业信用融资的理论基础
1.2.1 融资比较优势理论
1.2.2 信贷配给理论
1.2.3 资产转移理论
2 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存在的问题
2.1.1 商业信用融资总量不多
2.1.2 商业信用净融资量不高
2.1.3 商业信用融资对营业收入贡献不大
2.1.4 营运资本周转慢,营运期长
2.1.5 商业信用融资在我国上市各行业中差异较大
2.2 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
2.2.1 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存在问题的外部原因
2.2.2 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存在问题的内部原因
3 国外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经验借鉴
3.1 美国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经验借鉴
3.1.1 充分利用商业信用融资功能
3.1.2 尽力拓展商业信用服务效应
3.1.3 发展资产证券化促进企业存量资产流通
3.1.4 借助信用管理行业降低企业坏账风险
3.2 日本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经验借鉴
3.2.1 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商业信用融资发展的推动力
3.2.2 电子商业信用票据降低了商业信用融资成本
3.2.3 产业链的依赖关系助推商业信用融资的发展
3.3 国外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对我国的启示
3.3.1 商业信用融资需以金融行业为基础
3.3.2 企业信用文化是商业信用的发展动力
3.3.3 商业信用的发展能够优化我国的金融结构
3.3.4 新型商业信用票据是商业信用融资发展的主力
4 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的对策与建议
4.1 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对策的整体思考
4.1.1 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的整体目标
4.1.2 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的原则
4.2 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的外部对策
4.2.1 加强金融体系对商业信用融资的支持
4.2.2 大力发展票据市场
4.2.3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商业信用的组织体系
4.2.4 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
4.3 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内部对策
4.3.1 改变守旧的融资理念
4.3.2 加强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管理
4.3.3 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力争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44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744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