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农村金融组织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4 22:33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阻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核心瓶颈是“三农”融资困难,造成“三农”融资困难的突出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诱发的机会主义行为,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严重制约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也是正规金融组织进入农村市场的重要障碍。因此,将信息不对称理论运用到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研究之中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指导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在分析农村金融组织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相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现实,沿用了与城市金融相对应的“农村金融”概念。从农村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活动看,农村金融可划分为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从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角度,又可以把农村金融组织分为正规金融组织和非正规金融组织,由于不同性质的金融组织获取的信息来源渠道不同,从而其融资的效率是有差别的。信息不对称是影响金融市场运作效率的重要因素,构成了正规金融组织撤出和难以进入农村经济的主要障碍。 (2)研究了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革的历程,指出取缔农村合作基金会、商业性金融组织大规模撤出农村,农村资金大量流出农村...
【文章页数】:17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农村金融组织与“三农”问题的关系
1.1.2 农村金融组织构成中的问题
1.1.3 信息对称状态与农村融资关系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1.2.1 完善农村金融组织机构,发挥金融系统功能
1.2.2 通过金融组织创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2.3 从信息经济角度为农村金融改革探索提供理论依据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 研究目标
1.4.2 主要研究内容框架
1.4.3 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5.1 技术路线
1.5.2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5.3 本研究的创新点
1.6 本章 小结
第二章 信息不对称与农村金融组织理论
2.1 农村金融组织的概念
2.1.1 农村金融的含义
2.1.2 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
2.1.3 农村金融组织
2.2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构成
2.2.1 金融组织体系
2.2.2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基本构成
2.3 信息不对称与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融通
2.3.1 信息与农村金融市场主体
2.3.2 信息不对称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表现
2.4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逆向选择问题
2.4.1 基本模型
2.4.2 信息对称条件下的竞争均衡
2.4.3 正规金融组织撤出农村市场的经济学理由
2.4.4 逆向选择与金融组织的信贷风险
2.5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道德风险问题
2.5.1 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区别
2.5.2 基本模型
2.5.3 农村金融市场上道德风险的两个突出表现
2.5.4 有效抑制农村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主要措施
2.6 本章 小结
第三章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革及面临的问题
3.1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历程概述
3.1.1 20 世纪90 年代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革
3.1.2 21 世纪以来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革的新变化
3.1.3 农村金融市场新一轮改革的简单评价
3.2 我国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产生、发展和被取缔
3.2.1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性质和类型
3.2.2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产生、发展和被取缔历程
3.2.3 农村合作基金会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
3.3 商业性农村机构——中国农业银行的改革
3.3.1 中国农业银行的改革概况
3.3.2 中国农业银行撤出农村地区的原因及影响
3.3.3 中国农业银行重新融入农村经济的可行性
3.4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历程
3.4.1 “乡社制度”及其特征
3.4.2 “县社制度”及其特征
3.4.3 2003 年以来农村信用社的改革
3.5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革面临的问题再讨论
3.5.1 信息不对称的壁垒难以打破
3.5.2 农村信用社垄断着农村金融市场
3.5.3 农村金融市场长期处于供求失衡状态
3.5.4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发展不健全
3.6 本章 小结
第四章 农村金融需求分析
4.1 农村金融需求的主要发展特征
4.1.1 农村金融需求的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
4.1.2 农村金融需求增长显著
4.1.3 导致农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原因的深层次性
4.2 农户的金融需求
4.2.1 信息熵及其对农户信贷决策的影响
4.2.2 农户信贷需求:以河北省平原农村为例
4.2.3 农户金融需求的有效性分析
4.3 乡镇企业的金融需求
4.3.1 乡镇企业金融需求的基本情况
4.3.2 乡镇企业金融需求现状:以河北省乡镇企业为例
4.3.3 河北省乡镇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分析
4.4 本章 小结
第五章 农村金融市场非均衡的分析
5.1 农村金融市场非均衡概述
5.1.1 农村金融市场非均衡问题的提出
5.1.2 农村金融市场供求总缺口的测算
5.1.3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非均衡状态分析
5.2 农村金融市场被分割的原因分析
5.2.1 农村金融市场被分割的现状
5.2.2 农村金融市场被分割的原因
5.3 非正规农村金融组织的客户类型倾向
5.3.1 基本分析模型
5.3.2 非正规农村金融组织的客户类型倾向
5.3.3 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局限性
5.4 正规农村金融组织的行为选择
5.4.1 正规金融组织对不同类型的借款人的选择
5.4.2 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
5.4.3 正规金融组织对借款农户类型选择的实证分析
5.4.4 正规金融组织的优势
5.5 本章 小结
第六章 信息甄别和监督机制的设计
6.1 农村金融市场信息甄别机制的设计
6.1.1 农村金融市场的信号传递机制
6.1.2 农村金融市场的信息甄别机制
6.2 农村金融市场信息激励和监督机制的设计
6.2.1 激励和监督机制的功能
6.2.2 信息不对称下最优激励机制设计
6.2.3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监督机制设计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典型国家的农村金融组织模式稽考
7.1 美国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7.1.1 美国政策性农村金融组织
7.1.2 美国合作性农村金融组织
7.1.3 美国商业性农村金融组织
7.1.4 美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特点
7.2 德国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7.2.1 德国政策性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7.2.2 德国合作性农村金融组织
7.3 日本农村金融组织
7.3.1 政策性农村金融组织
7.3.2 合作性农村金融组织
7.3.3 民间农业金融组织
7.3.4 日本农村金融组织的特征
7.4 印度农村金融组织
7.4.1 政策性农村金融组织
7.4.2 合作性农村金融组织
7.4.3 商业性农村金融组织
7.5 孟加拉国农村金融组织
7.5.1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现状
7.5.2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组织结构特征
7.6 本章 小结
第八章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发展对策
8.1 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必然性分析
8.1.1 构筑多元化农村金融组织的简单模型
8.1.2 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必然性
8.2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发展所应遵循的原则
8.2.1 适应性原则
8.2.2 效率性原则
8.2.3 稳定性原则
8.3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发展需求方面的政策建议
8.3.1 提高农户信贷需求有效性
8.3.2 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投资收益率,增强农业金融需求有效性
8.3.3 转变农村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农村金融需求有效性
8.4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发展供给方面的政策建议
8.4.1 农业发展银行应进一步拓展支农领域
8.4.2 农业银行应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
8.4.3 农村信用社应充分发挥为“三农”服务主力军的作用
8.4.4 邮政储蓄银行应积极扩大为“三农”服务范围
8.4.5 应大力推广农村地区小额信贷
8.5 本章 小结
第九章 研究总结
9.1 研究总结
9.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情况
作者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769977
【文章页数】:17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农村金融组织与“三农”问题的关系
1.1.2 农村金融组织构成中的问题
1.1.3 信息对称状态与农村融资关系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1.2.1 完善农村金融组织机构,发挥金融系统功能
1.2.2 通过金融组织创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2.3 从信息经济角度为农村金融改革探索提供理论依据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 研究目标
1.4.2 主要研究内容框架
1.4.3 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5.1 技术路线
1.5.2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5.3 本研究的创新点
1.6 本章 小结
第二章 信息不对称与农村金融组织理论
2.1 农村金融组织的概念
2.1.1 农村金融的含义
2.1.2 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
2.1.3 农村金融组织
2.2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构成
2.2.1 金融组织体系
2.2.2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基本构成
2.3 信息不对称与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融通
2.3.1 信息与农村金融市场主体
2.3.2 信息不对称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表现
2.4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逆向选择问题
2.4.1 基本模型
2.4.2 信息对称条件下的竞争均衡
2.4.3 正规金融组织撤出农村市场的经济学理由
2.4.4 逆向选择与金融组织的信贷风险
2.5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道德风险问题
2.5.1 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区别
2.5.2 基本模型
2.5.3 农村金融市场上道德风险的两个突出表现
2.5.4 有效抑制农村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主要措施
2.6 本章 小结
第三章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革及面临的问题
3.1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历程概述
3.1.1 20 世纪90 年代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革
3.1.2 21 世纪以来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革的新变化
3.1.3 农村金融市场新一轮改革的简单评价
3.2 我国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产生、发展和被取缔
3.2.1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性质和类型
3.2.2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产生、发展和被取缔历程
3.2.3 农村合作基金会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
3.3 商业性农村机构——中国农业银行的改革
3.3.1 中国农业银行的改革概况
3.3.2 中国农业银行撤出农村地区的原因及影响
3.3.3 中国农业银行重新融入农村经济的可行性
3.4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历程
3.4.1 “乡社制度”及其特征
3.4.2 “县社制度”及其特征
3.4.3 2003 年以来农村信用社的改革
3.5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革面临的问题再讨论
3.5.1 信息不对称的壁垒难以打破
3.5.2 农村信用社垄断着农村金融市场
3.5.3 农村金融市场长期处于供求失衡状态
3.5.4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发展不健全
3.6 本章 小结
第四章 农村金融需求分析
4.1 农村金融需求的主要发展特征
4.1.1 农村金融需求的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
4.1.2 农村金融需求增长显著
4.1.3 导致农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原因的深层次性
4.2 农户的金融需求
4.2.1 信息熵及其对农户信贷决策的影响
4.2.2 农户信贷需求:以河北省平原农村为例
4.2.3 农户金融需求的有效性分析
4.3 乡镇企业的金融需求
4.3.1 乡镇企业金融需求的基本情况
4.3.2 乡镇企业金融需求现状:以河北省乡镇企业为例
4.3.3 河北省乡镇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分析
4.4 本章 小结
第五章 农村金融市场非均衡的分析
5.1 农村金融市场非均衡概述
5.1.1 农村金融市场非均衡问题的提出
5.1.2 农村金融市场供求总缺口的测算
5.1.3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非均衡状态分析
5.2 农村金融市场被分割的原因分析
5.2.1 农村金融市场被分割的现状
5.2.2 农村金融市场被分割的原因
5.3 非正规农村金融组织的客户类型倾向
5.3.1 基本分析模型
5.3.2 非正规农村金融组织的客户类型倾向
5.3.3 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局限性
5.4 正规农村金融组织的行为选择
5.4.1 正规金融组织对不同类型的借款人的选择
5.4.2 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
5.4.3 正规金融组织对借款农户类型选择的实证分析
5.4.4 正规金融组织的优势
5.5 本章 小结
第六章 信息甄别和监督机制的设计
6.1 农村金融市场信息甄别机制的设计
6.1.1 农村金融市场的信号传递机制
6.1.2 农村金融市场的信息甄别机制
6.2 农村金融市场信息激励和监督机制的设计
6.2.1 激励和监督机制的功能
6.2.2 信息不对称下最优激励机制设计
6.2.3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监督机制设计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典型国家的农村金融组织模式稽考
7.1 美国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7.1.1 美国政策性农村金融组织
7.1.2 美国合作性农村金融组织
7.1.3 美国商业性农村金融组织
7.1.4 美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特点
7.2 德国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7.2.1 德国政策性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7.2.2 德国合作性农村金融组织
7.3 日本农村金融组织
7.3.1 政策性农村金融组织
7.3.2 合作性农村金融组织
7.3.3 民间农业金融组织
7.3.4 日本农村金融组织的特征
7.4 印度农村金融组织
7.4.1 政策性农村金融组织
7.4.2 合作性农村金融组织
7.4.3 商业性农村金融组织
7.5 孟加拉国农村金融组织
7.5.1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现状
7.5.2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组织结构特征
7.6 本章 小结
第八章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发展对策
8.1 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必然性分析
8.1.1 构筑多元化农村金融组织的简单模型
8.1.2 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必然性
8.2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发展所应遵循的原则
8.2.1 适应性原则
8.2.2 效率性原则
8.2.3 稳定性原则
8.3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发展需求方面的政策建议
8.3.1 提高农户信贷需求有效性
8.3.2 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投资收益率,增强农业金融需求有效性
8.3.3 转变农村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农村金融需求有效性
8.4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发展供给方面的政策建议
8.4.1 农业发展银行应进一步拓展支农领域
8.4.2 农业银行应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
8.4.3 农村信用社应充分发挥为“三农”服务主力军的作用
8.4.4 邮政储蓄银行应积极扩大为“三农”服务范围
8.4.5 应大力推广农村地区小额信贷
8.5 本章 小结
第九章 研究总结
9.1 研究总结
9.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情况
作者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769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769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