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双轨制:汉密尔顿与杰斐逊思想的折衷
发布时间:2024-03-16 06:28
银行双轨制,是国民银行和非国民银行并存的体系;国民银行必须经过联邦政府授权许可,接受监督;而州银行和私营银行通过州政府颁发许可证和接受州的监督。在银行双轨制的形成过程中,汉密尔顿与杰斐逊思想贯穿在整个过程始终。这是联邦主义与州权主义思想、联邦政府集权下的集权与分权思想在金融银行上的折衷。 本文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汉密尔顿与杰斐逊的金融哲学思想;二是双轨制银行的发展过程。而第一个问题是本文的主线,通过汉密尔顿与杰斐逊、汉密尔顿派与杰斐逊派以及汉密尔顿主义与杰斐逊主义的金融思想,探究他们在银行双轨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实现融合的过程。第二个问题是本文的主轴,通过探究双轨制的形成过程,得出这是美国银行体制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进而双轨制在长时期内将继续存在,并保持相对的稳定。 本文主要由三大部分:一是阐述汉密尔顿的金融哲学思想和杰斐逊的农本主义思想,从而得出二人关于联邦主义与州权主义、联邦体制下集权与分权思想在金融银行上的体现;二是以双轨制从萌芽到初步发展到确立直至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为主轴,阐述双轨制在不同发展阶段上是如何体现汉密尔顿与杰斐逊的思想折衷的;三是通过前两部分的阐述得出双轨制...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绪论
0.1 选题研究现状综述
0.1.1 国外研究现状
0.1.2 国内研究现状
0.2 选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0.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0.3.1 本文的创新之处
0.3.2 本文的不足之处
1 汉密尔顿金融思想与杰斐逊农本思想探源
1.1 银行双轨制
1.2 汉密尔顿的金融哲学
1.2.1 思想渊源
1.2.2 金融哲学思想
1.3 杰斐逊的农本思想
1.3.1 思想渊源
1.3.2 农业理想国主张
2 双轨制的萌芽:汉密尔顿与杰斐逊思想的初步融合
2.1 背景
2.1.1 建国初期经济和银行状况
2.1.2 莫里斯提案和北美银行
2.2 汉密尔顿与美国第一银行
2.3 杰斐逊的经济改革
2.3.1 杰斐逊金融思想转变的原因
2.3.2 杰斐逊的金融改革
2.4 双轨制在形式上的确立
2.4.1 第一银行成立
2.4.2 州特许银行与第一银行并存
2.4.3 双轨制在形式上的确立
3 双轨制的发展:汉密尔顿派与杰斐逊派思想的进步融合
3.1 背景
3.1.1 国内银行的状况
3.1.2 共和党与民主党
3.2 汉密尔顿派的银行观
3.2.1 比德尔与第二银行
3.2.2 克莱的“美式经济体制”
3.3 杰斐逊派的银行观
3.3.1 杰克逊的“反银行”斗争
3.3.2 硬币派与软币派对于金融货币的观点
3.4 双轨制事实上的确立
3.4.1 第二银行的关闭
3.4.2 州银行的快速发展与独立国库制度
3.4.3 双轨制在事实上的确立
4 双轨制的确立:汉密尔顿主义与杰斐逊主义思想的深度融合
4.1 自由银行阶段
4.1.1 国内银行的发展状况
4.1.2 “自由银行”制度
4.1.3 1837 年经济大恐慌
4.2 银行体制改革
4.2.1 背景
4.2.2 汉密尔顿主义的银行观
4.2.3 杰斐逊主义的银行观
4.3 双轨制在制度上的确立
4.3.1 《国民银行法》的内容
4.3.2 《国民银行法》的作用
4.4 联邦储备体系
4.4.1 背景
4.4.2 银行体制的深化
4.4.3 威尔逊总统的金融改革
4.4.4 平民主义者的诉求
4.5 双轨制的完善
4.5.1 联邦储备体系
4.5.2 罗斯福的银行政策
启示:双轨制银行制度的评价以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我国银行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29251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绪论
0.1 选题研究现状综述
0.1.1 国外研究现状
0.1.2 国内研究现状
0.2 选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0.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0.3.1 本文的创新之处
0.3.2 本文的不足之处
1 汉密尔顿金融思想与杰斐逊农本思想探源
1.1 银行双轨制
1.2 汉密尔顿的金融哲学
1.2.1 思想渊源
1.2.2 金融哲学思想
1.3 杰斐逊的农本思想
1.3.1 思想渊源
1.3.2 农业理想国主张
2 双轨制的萌芽:汉密尔顿与杰斐逊思想的初步融合
2.1 背景
2.1.1 建国初期经济和银行状况
2.1.2 莫里斯提案和北美银行
2.2 汉密尔顿与美国第一银行
2.3 杰斐逊的经济改革
2.3.1 杰斐逊金融思想转变的原因
2.3.2 杰斐逊的金融改革
2.4 双轨制在形式上的确立
2.4.1 第一银行成立
2.4.2 州特许银行与第一银行并存
2.4.3 双轨制在形式上的确立
3 双轨制的发展:汉密尔顿派与杰斐逊派思想的进步融合
3.1 背景
3.1.1 国内银行的状况
3.1.2 共和党与民主党
3.2 汉密尔顿派的银行观
3.2.1 比德尔与第二银行
3.2.2 克莱的“美式经济体制”
3.3 杰斐逊派的银行观
3.3.1 杰克逊的“反银行”斗争
3.3.2 硬币派与软币派对于金融货币的观点
3.4 双轨制事实上的确立
3.4.1 第二银行的关闭
3.4.2 州银行的快速发展与独立国库制度
3.4.3 双轨制在事实上的确立
4 双轨制的确立:汉密尔顿主义与杰斐逊主义思想的深度融合
4.1 自由银行阶段
4.1.1 国内银行的发展状况
4.1.2 “自由银行”制度
4.1.3 1837 年经济大恐慌
4.2 银行体制改革
4.2.1 背景
4.2.2 汉密尔顿主义的银行观
4.2.3 杰斐逊主义的银行观
4.3 双轨制在制度上的确立
4.3.1 《国民银行法》的内容
4.3.2 《国民银行法》的作用
4.4 联邦储备体系
4.4.1 背景
4.4.2 银行体制的深化
4.4.3 威尔逊总统的金融改革
4.4.4 平民主义者的诉求
4.5 双轨制的完善
4.5.1 联邦储备体系
4.5.2 罗斯福的银行政策
启示:双轨制银行制度的评价以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我国银行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29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929251.html